而是通過數以百萬計的小人物,他們的善良,以及堅定不移的奉獻,
來作成就的。」
(Democracy cannot be saved by superman, but only by the unswerving devotion and goodness of millions of little men.)
美國政治家Adlai Stevenson,1955年
近日,看到《蘋果日報》方博君在其讀書專欄中的推介,
因而翻看一本書,那是享譽國際的英國史學大師Eric Hobsbawm所著的《Uncommon People》(台灣中譯本譯作《非凡小人物》,麥田出版),
書中所述的是一些人如何改寫歷史的故事。
默默無聞的歷史主角
雖說「uncommon people」(非凡人物),這本書的主角,
卻不是那些居於廟堂之上的公侯將相,
又或者名字如雷貫耳的英雄豪傑,書中前言開宗明義的說:
「這本書所談論的幾乎都是默默無聞的人物,
除了他們的家人和街坊鄰居以外,他們看名字不被人所知曉……
這些人佔了人類的絕大多數。
歷史學家之間關於個人與其決定在歷史中的程度之爭辯不會論及這些
人。」
所以,不無反諷地,這本書其實是在紀述一些「common people」(平凡小人物)的故事,一些就如你我一樣,
但卻敢於反抗強權壓迫的平凡人物之小故事。
鞋匠也可以是詩人和社運導師
舉例說,書中描述平凡階層如鞋匠,在法國大革命,
又或者英國人民憲章運動等歷史事件中的政治角色。作者指出,
鞋匠在歷史上有着同情社會抗爭的名聲,以及往往參與其中,
並被譽為市井小民的意識形態理論家。莎士比亞名著《凱撒》
的第一幕裏,便出現了補鞋匠帶領抗議群眾上街的場景,
類似的文學作品和場景可說是多的是。讓人驚訝的是,
這些鞋匠不少都能言善道,在政治見解上滔滔不絕,
他們往往會身兼記者、詩人、宣傳者、演說家。
例如在這位歷史學家的樣本之中,1850年之前,
鞋匠在19位法國的工人/詩人中,佔了3位,
是其中最大的單一群體。有趣的是,在很多國家都會發現如「
鞋匠不應該插手鞋以外的事」、「讓補鞋匠做他份內的事,
讓飽學之士寫書」、「好為人師的補鞋匠作不了好鞋」等諺語,
顯示這個平凡階層在政治上的活躍,或至高談闊論,
已受到當時當權者及既得利益階層所關注、介懷,以至排斥。
為何鞋匠會這樣愛好和善於思考﹖這與他們的工作方式有關,
讓他們幹活之餘能夠兼顧觀看、交談和思考,
與鐵匠等職業的作坊之喧鬧嘈雜不同。而補鞋匠往往四處流浪,
讓他們接觸面廣泛,尤其是貼近受壓迫階層的世界。
他們輕便的謀生工具甚至讓他們便於攜帶書本,
鞋匠的作坊甚至發展出朗讀報紙和書本的習慣。
鞋匠的作坊又與小酒館有一重要差別,後者只適合成年的男性,
但前者則有機會接觸到婦孺。鞋匠的工作有相對的自主性,
一言以蔽之,他們「卑微但獨立」。
細水長流式的改寫歷史
就是這樣,Eric Hobsbawm把如車間工人、鞋匠、雜貨店商、公車售票員、
酒保、鄉間農民、窮學生、爵士樂手,甚至盜匪的故事,
一一娓娓道來。在這位馬克思史觀學者眼中,
就是這些平凡人細水長流的行動,才是改寫歷史的推手,
為一個又一個不公義的社會,帶來變革的動力。
幾百年後的今天,在國內看似璀璨繁華的背後,
卻仍舊存在着眾多陰暗的角落,瑟縮着一張又一張憔悴、徬徨、
無助的面孔,在官員濫權、幹部貪腐、無理拘禁、野蠻打壓、
有法不依、為富不仁、暴富肆虐的情况下,都讓弱勢社群受盡欺淩。
在陰暗的角落點亮起燭光
但是,在這些暗無天日的角落,一個又一個平凡的小人物,
像玻璃廠工人李旺陽、村裏的餐廳老闆薛錦波,
又或者失明人士陳光誠等,在強權乖張、草民有冤無路訴、
無語問蒼天的惡劣處境下,仍然堅持說真話,為民請命,
在黑暗中燃亮起一點又一點的難得燭光。
李旺陽口中粗獷的一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為了國家早日進入民主社會,為了中國早日實現多黨制,
我就是砍頭,我也不回頭!」這是何等擲地有聲,
比起幾多詩人的華麗詩篇,又或者矯揉造作的文字,
都要來得真摰和動人。
薛錦波親自脫衣贈送乞丐,教導孩子,
雖然社會上很多騙子騙取別人的同情心,但就算被騙一次,
也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幫助別人的機會。這些言教身教,
又讓幾多廟堂內說話冠冕堂皇的黨政幹部、政協人大,無地自容。
他們不會說「我不會評論」「我沒有補充」
他們目睹不公義之事,不會說「我已經說了很多,再沒有補充」,
也不會在短短幾分鐘內,連續11次說「我當然有自己看法,
但我不準備公開評論這件事」。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李旺陽在湖南聲援八九民運,
換來近20年的牢獄生涯,由於多年的虐待,令他雙眼失明、
雙耳失聰、行動遲緩,他的身高亦由1.82米萎縮至1.73米,
他在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說:「監獄裏面鐵匠打的那種土銬子,
比手腕還小,銬不進去,用鉗子來使勁夾,等於是用鉗子在夾骨頭,
他使勁的一鉗,我頭就發昏,眼睛就不看見了。」這都讓聞者心酸,
但他仍然無畏無懼、無怨無悔。但令人髮指的是,
中國竟然無法無天到一個地步,要如此一個冤獄倖存者,
單為一個訪問,便以奪走他的生命作為代價。
故事需要我們口耳相傳的傳承下去
從這些人的平凡中,我們看到不平凡的一面,
這是因為他們堅持說出真相時的勇氣,
以及面對不公義時的執著和堅持,啟迪和感召了更多的人。我相信,
他們無私無畏、無怨無悔的行動,將有一天為大家譜寫出民主。
我相信在我們國民教育科的課程裏,不會讀到李旺陽、薛錦波等「
小人物」的故事;而一些居於廟堂之上,身驕肉貴的港區人大代表,
更表示中國之大,每天都有很多類似案件,
要求查清每件事是不可能的。所以,
我們更加需要林建誠這類緊守崗位的記者,
為我們發掘類似不為人知的事實真相,為無權無勢者發聲,
亦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盡一分力,
彼此口耳相傳的把這些故事傳承下去。

from 香港雜評 http://commentshk.blogspot.
com/2012/06/blog-post_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