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8 June 2012

周永新:五大矛盾 困擾港人

信報財經新聞 28-6-2012

這是本欄與讀者告別前的最後一篇,再一次感謝《信報》編者和讀者多年來的支持和愛戴。

原想寫些較輕鬆的話題,但觀乎香港近日的情景,實在沒有令人開心和愉快的事。相反,社會正充斥着各式各樣擾人的矛盾,我簡單列出其中五項,盼盡最後一分力,引起大眾關注,也作為日後梁振英政府施政的參考。



矛盾一:港人與中央的矛盾

這點不用我多說,看看近日港人對陳光誠和李旺陽事件的關注,便知矛盾確確實實存在。矛盾並不涉及利益,而是港人對自由、民主、人權和法治的看法,確實與內地實行的那一套有極大差異。如果內地繼續發生這類有違港人價值觀的做法,相信仍會引起港人強烈反彈。

短 期內,我指的是十年八年或更長時間,港人和內地觀念和做事方式上的差異,似乎難有消除的可能。身為中國公民,我盼望國家更快地走向民主、人民的權利得到更 好的保障、法規更趨完善、人民有更大的發展和表達空間。不過,我也知道,觀念的轉變不能一蹴即就,特別是當觀念涉及權力的分享。

這樣,特區政府在港人與中央矛盾之間可做些什麼?簡單一句,就是作為兩者溝通的橋樑、如實和真誠地傳達港人的意願。此外,為了加深港人對國家的認識,不能片面宣揚國家的成就,還要讓港人理解國家面對的困難,這樣才能培養他們對國家的真實感情。

在我接觸所及,中央官員一般十分理解港人的憂慮,怕的是特區政府官員在奉承文化之下,常不敢說真話,或不敢公開表達港人的擔心。其實,只要真誠溝通,就是港人與內地觀念上有差異,大可把矛盾減至最低,或互相接納和包容。

矛盾二:市民與政府的矛盾

港人與政府原本沒有什麼矛盾,只要政府廉潔地、有效地施政、有情理和公正地辦事,港人便心滿意足。港人對政府也沒有很高期望,畢竟回歸前的政府只是殖民地政府,回歸後,政府也不是市民選出來的。

不過,近年市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確實增加了。矛盾的成因很多,這欄過去曾有討論,可歸納為兩點:首先,市民不再信任政府,覺得政府(以特首為領導)常自以為是,不聽市民意見;就是聽了,反應也是不屑一顧。市民既然認為政府不重視他們的意見,他們又怎會相信政府?

其次,市民不再認為政府是廉潔的。對政府官員的操守產生疑問,並不始於曾蔭權近日的涉貪行為,而是近幾年不少高層官員在位期間似乎與利益集團都有轇轕;這些例子未必多,但對官員的誠信難免造成負面影響,市民認為官員都是一丘之貉。

如何增加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唯一辦法是官員秉公辦事。「落區」聽取民意固然重要,但政府做事如有欠公允,任何「化妝」只會令市民更加討厭。官員的廉潔要靠梁振英上任後以身作則,再多一兩次僭建事件,政府誠信必蕩然無存。

矛盾三:市民與富商的矛盾

這種矛盾表現出來,就是抗議遊行中常見的:「打倒地產霸權」。地產商認為沒有「地產霸權」這回事,但在市民心目中,地產商壟斷了香港的重要行業,嚴重操控市民的生活,令他們感覺一切都不讓他們自主話事。

如何扭轉困局?實在沒有簡單的方法。梁振英政府可以做的是,認真探討如何令產業多元化,不再獨沽一味的倚賴金融和地產,讓打工仔有更多選擇、市民滿足生活需要不再受到限制、年輕人有更多發展機會。

矛盾四:消費與保育的矛盾

我不說發展,而說消費,因為發展可以包含保育的意識,兩者不一定對立。但消費就不同了──消費總是在滿足基本生活之上多花錢,這或許是欲望驅使所至,或僅是緊隨時代風尚。總之,要多消費,就必造成環境的破壞,與保育的目標背道而馳。

感到諷刺的是,常見報章右一版介紹保育活動、如何減碳降排,左一版鼓勵外遊消費,到某個地方大吃大喝。香港是自由經濟社會,鼓勵消費沒有錯,政府要處理廚餘已頭痛不已,過度消費只會加重環境的負荷。

早前有團體倡議「儉樸生活」,但社會這樣崇尚物質享受,結果又是說易行難。出路是鼓吹「適可而止」,消費不可過分,凡事到了極端只會壞處多於好處。

矛盾五:現在與過去的矛盾

「那些年」是近日的新興名詞,但說到底,還不是對過去的懷緬、對現況的不滿!為什麼人們常說「那些年」?早幾年電影《歲月神偷》表達的,或是更早前梁錦松呼籲市民重振「獅子山下」精神,講的還不是昨天有好東西,今天不見了,港人要反省。

舊有的事,盛載的是港人過去的努力和血汗,一旦與今天的事對立起來,矛盾就產生了。前些時,遊行中有參與者舉起英國國旗,懷緬英國一百五十多年來的管治;今天發生的事,市民很容易與殖民地時代經歷的互相比較,本欄也常分析回歸前後政府推行的措施。

不過,比較不是對立,如果懷緬過去,目的只是拿來否定現在,這樣,愈多港人說「那些年」,政府就得愈加注意──為什麼港人只懷緬過去?現在的香港真的如此不濟?

本欄與讀者告別,感激之餘,也有點不捨。但要緊貼時事寫文章,我開始覺得力有不逮,只盼日後能以另一形式與《信報》讀者見面、交流。再見。

本報謹代表讀者感謝周永新教授多年憑一管清筆振聾發聵,替香港市民發聲。祝願周教授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信報》編輯部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_9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