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从1997年英国将香港移交给中国之后,这块土地上的700万居民一直可以自由地实行自治,受到北京的干预相对较少。但这种自由现在受到了威胁,北京引发的受挫感在加深,发生暴力事件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尽管在很多领域都可以感受到北京的插手,但它对本地政治越来越多的干预最让人不安。中央政府向香港人承诺,他们可以到2017年直接选举领导人,然而却尚未批准候选人的提名程序。北京似乎希望让一个亲北京的提名委员会筛选候选人,这让真正通过选举选择领导人的希望破灭了。
正因如此,香港人抗议中央政府的事件也更频繁了,民主派阵营里的一些派系也变得更加激进,北京方面的耐心则越来越少。在这种气氛下,香港人与警方爆发肢体冲突也变得更有可能。
一旦出现暴力,中国就有了在香港进行镇压的口实。而一旦镇压,无论是对香港人还是香港繁荣的经济,都将是巨大的挫折——它也会作为一个不祥的信号,显示出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打算如何在全世界运用其影响力。
北京及其在当地的盟友必须向香港人提供更多政治参与的渠道,否则紧张局势就会持续加剧。越来越多的香港人似乎打算对抗北京,即使这意味着与香港警方发生肢体冲突——这些人将精力转移到和平示威中也是同样重要的。
一 群抗议者正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为追求真正的普选,举行一场规模据称很大的抗议行动。这场被称为“占领中环”(Occupy Central)的抗议活动旨在通过非暴力的静坐,让香港的金融中心限于停顿。香港过渡期研究计划(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每五名香港人中就有两人表示支持占领中环,尽管可能发生暴力事件和破坏经济。这些受访者的年龄大多低于30岁。
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就2017年选举的候选人如何产生做出让步——北京方面希望审核候选人,民主派则希望候选人由公众推举产生——抗议活动极有可能引发暴力。
与就普选问题和北京产生的冲突相比,香港人的不满还有更深层次的根源。经济因素,以及内地人对香港资源产生的巨大压力,多年来也在香港催生了不满。北京不需要做太多,就可以引爆本来一触即发的局势。
过 去20年里,受到飙升房价的推动,贫富差距在拉大。内地人和他们的钱,推高了香港物价,同时本地人的薪资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机遇稀少。此外,数以百万 计的内地游客来到香港购物,让基础设施压力沉重,街道拥挤不堪。他们除了购买奢侈品和在内地遭禁的书籍,还会买光货架上他们确信正牌、安全的食品。
例如,内地人对婴儿配方奶粉的需求极高,以至于香港政府对销售做出了限制,从而确保香港婴儿有足够的奶粉吃。奶粉已经不在商店里开放的货架上销售,而是要从锁着的柜台里购买。
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梁振英(Leung Chun-ying)做出了一些尝试,试图应对激发极端化的经济因素。他需要加快实施这些举措的步伐,针对与内地人产生冲突的问题采取行动。
梁振英为了抑制因为廉价住房不足而产生的冲突,预留了仅可售予香港居民的房屋,还提高了购房时需缴纳的印花税。房价已经略有下降,但政府还可以廉价抛售一些公屋,以缓和不满。
梁振英也需要对来港旅行的内地游客人数采取措施,边境两侧的人山人海迟早会发生踩踏惨剧。由于担心拥堵,以及游客在香港发生的越来越多的冲突,即使梁振英不采取行动,内地官员似乎也会介入,控制人潮。
梁振英应该宣布,他不会在2017年寻求连任。那样就能显示他有诚意制定一个公平的选举体系,而不会为自己的未来谋求好处。
这些举动能缓解一些紧张情绪。然而最终,北京方面需要应对香港实现普选的愿望。
如果北京继续表示会对候选人如何产生的问题做出让步,这就能起到很大帮助。如果中央政府能对2017年的程序定下温和的基调,就像香港政府所做的那样(公众咨询文件的标题叫“有商有量实现普选”),争取舆论的支持也会更加容易,而香港的激进派也会受到本地温和民主派的排斥。
北京如何应对香港蓄积的不满,能够考验中国对更自由的生活方式,有怎样的意图和态度。如果中国领导人扼杀香港的政治改革,他们就不会很快在内地开启政治改革。在中国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亚洲主导大国的过程中,也就不会推崇或保护这些价值观。
戴高礼是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香港过渡期研究计划主任、政治和国际关系教授。
翻译:王童鹤
尽管在很多领域都可以感受到北京的插手,但它对本地政治越来越多的干预最让人不安。中央政府向香港人承诺,他们可以到2017年直接选举领导人,然而却尚未批准候选人的提名程序。北京似乎希望让一个亲北京的提名委员会筛选候选人,这让真正通过选举选择领导人的希望破灭了。
正因如此,香港人抗议中央政府的事件也更频繁了,民主派阵营里的一些派系也变得更加激进,北京方面的耐心则越来越少。在这种气氛下,香港人与警方爆发肢体冲突也变得更有可能。
一旦出现暴力,中国就有了在香港进行镇压的口实。而一旦镇压,无论是对香港人还是香港繁荣的经济,都将是巨大的挫折——它也会作为一个不祥的信号,显示出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打算如何在全世界运用其影响力。
北京及其在当地的盟友必须向香港人提供更多政治参与的渠道,否则紧张局势就会持续加剧。越来越多的香港人似乎打算对抗北京,即使这意味着与香港警方发生肢体冲突——这些人将精力转移到和平示威中也是同样重要的。
一 群抗议者正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为追求真正的普选,举行一场规模据称很大的抗议行动。这场被称为“占领中环”(Occupy Central)的抗议活动旨在通过非暴力的静坐,让香港的金融中心限于停顿。香港过渡期研究计划(Hong Kong Transition Project)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每五名香港人中就有两人表示支持占领中环,尽管可能发生暴力事件和破坏经济。这些受访者的年龄大多低于30岁。
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就2017年选举的候选人如何产生做出让步——北京方面希望审核候选人,民主派则希望候选人由公众推举产生——抗议活动极有可能引发暴力。
与就普选问题和北京产生的冲突相比,香港人的不满还有更深层次的根源。经济因素,以及内地人对香港资源产生的巨大压力,多年来也在香港催生了不满。北京不需要做太多,就可以引爆本来一触即发的局势。
过 去20年里,受到飙升房价的推动,贫富差距在拉大。内地人和他们的钱,推高了香港物价,同时本地人的薪资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机遇稀少。此外,数以百万 计的内地游客来到香港购物,让基础设施压力沉重,街道拥挤不堪。他们除了购买奢侈品和在内地遭禁的书籍,还会买光货架上他们确信正牌、安全的食品。
例如,内地人对婴儿配方奶粉的需求极高,以至于香港政府对销售做出了限制,从而确保香港婴儿有足够的奶粉吃。奶粉已经不在商店里开放的货架上销售,而是要从锁着的柜台里购买。
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梁振英(Leung Chun-ying)做出了一些尝试,试图应对激发极端化的经济因素。他需要加快实施这些举措的步伐,针对与内地人产生冲突的问题采取行动。
梁振英为了抑制因为廉价住房不足而产生的冲突,预留了仅可售予香港居民的房屋,还提高了购房时需缴纳的印花税。房价已经略有下降,但政府还可以廉价抛售一些公屋,以缓和不满。
梁振英也需要对来港旅行的内地游客人数采取措施,边境两侧的人山人海迟早会发生踩踏惨剧。由于担心拥堵,以及游客在香港发生的越来越多的冲突,即使梁振英不采取行动,内地官员似乎也会介入,控制人潮。
梁振英应该宣布,他不会在2017年寻求连任。那样就能显示他有诚意制定一个公平的选举体系,而不会为自己的未来谋求好处。
这些举动能缓解一些紧张情绪。然而最终,北京方面需要应对香港实现普选的愿望。
如果北京继续表示会对候选人如何产生的问题做出让步,这就能起到很大帮助。如果中央政府能对2017年的程序定下温和的基调,就像香港政府所做的那样(公众咨询文件的标题叫“有商有量实现普选”),争取舆论的支持也会更加容易,而香港的激进派也会受到本地温和民主派的排斥。
北京如何应对香港蓄积的不满,能够考验中国对更自由的生活方式,有怎样的意图和态度。如果中国领导人扼杀香港的政治改革,他们就不会很快在内地开启政治改革。在中国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亚洲主导大国的过程中,也就不会推崇或保护这些价值观。
戴高礼是香港浸会大学(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香港过渡期研究计划主任、政治和国际关系教授。
翻译:王童鹤
from 纽约时报中文网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40516/c16degol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