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3 July 2012

濒危文化:西藏高原游牧民人口减少(提要)

濒危文化:西藏高原游牧民人口减少(提要)

西 藏高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雪山和冰川使西藏成为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因此,发源于西藏的10大河流的生态健康对 于居住在560万平方公里流域内的大约13亿人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中国政府失败的政策,包括冰川的融化、成千上万湖泊的萎缩和消失、湿地的干 涸、冻土的融化,以及许多河流流量的减少,使得西藏生态系统中的关键部分正经历着重大转变。
数百年来,西藏的游牧民成功地保持了一个可持续的、流动的生活方式,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他们 从一个草原到另一草原,足迹遍及几乎70%的西藏高原。中国实行多年的不同的草原政策,威胁着脆弱的环境平衡的可持续性。新政策限制了游牧民的灵活性和流 动性,他们被指责为过度放牧牲畜、破坏草原。
现在广为人知的是,草原的明显退化和放牧压力的加重始于50年代末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公社 制度的实行使放牧规模扩大,远远超过了可持续的水平,其结果是草原出现退化。直到1980年代公社制度失败之后,游牧民才重新获得了对牲畜(不是对他们的 土地)的部分控制权,才使畜群数量降低到了一个较为可持续的水平。
为保护正在退化的草原,并使畜牧业现代化,1985年当局实行了“草原家庭承包责任制”,或 称“草原法”。游牧民获颁土地长期租赁权的担保证书,这给他们某种“所有权”的感觉,鼓励他们保护草原。但是,在实行这一法律的同时,政府当局又逐渐推行 所谓的“四配套”政策,下令在地区范围内为那些需要为草场退化问题负责的游牧民和牲畜建造定居点和围栏。
2003年,一项恢复草原生态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在牧区,这叫做“退牧还草政策”,即 关闭牧区、恢复草场。近年来,当局加强了将牧民从草原迁移到国家建造的房屋居住的做法,这种做法已成为保护草场的重要措施。新指令把保证游牧民长期租用草 场的证书变成了一纸空文,导致了游牧民所有必需的技术、风险管理策略、环境服务、传统知识和生物多元化保护全都成为多余。
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许多科学家已经得出结论,西藏的草场只要适度、间歇性地使用,实际上就 可以维持其较高的生物多元性,成为较为健康的牧场。尽管科学家们认为减少牧场人口、给游牧民贴上生态移民的标签将无助于牧场的复原,西藏游牧民还是被从祖 辈生存的草原上强迫迁移,被迫宰杀、变卖牲畜,搬到新的水泥定居点居住。他们现在必须依靠国家配给,有些变卖了家当,成为小贩。由于缺少其它技能,他们难 以找到其它可行的谋生方式。
强制使西藏游牧民成为生态移民是基于愚昧、偏见和拒绝倾听和学习。中国并非唯一认为牧民是落后的、要对土地退化负责的国家。但是,全世界各国政府现在越来越认识到草原游牧民的流动性是世界旱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西藏的任何发展都应该建立在重视土地生态、听取民意的基础之上。对土地及其资源的使用必须在 其能力范围和生态限度之内;执行任何政策、进行任何开发活动,都必须尊重建立在数百年可持续使用基础上的西藏文化传统。草原游牧民切身的经验和知识应该被 纳入到牧场管理的实践中去。应该建立一个能够照顾到草原游牧民需要的协同管理的原则。
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西藏高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利于整个亚洲大陆,并会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尤其是印度和中国这两个主要大国之间的和平与和谐。

丹增罗布(Tenzin Norbu)是在印度达兰萨拉的西藏政府的环境发展部主任。他毕业于泰国亚洲理工学院,学习环境技术和管理,然后在环境工程项目担任高级研究员。他在印度出生。

from 中国人权 http://www.hrichina.org/cn/crf/article/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