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仍在为房地产调控应否松绑争执不休时,浙江省传来的消息显示,房地产业已开始把银行拖下水,而且是国有银行!据报道,浙江民企中江集团因投资地产、酒店失利,资金链断裂,目前正进行破产重组。经初步统计,中江债务规模80亿元,其中建行一家就占了30亿,中行和工行亦分别占10亿及1.5亿元。
在此之前,受经济减速及房地产调控等诸多因素影响,浙江地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已出现持续上升。包括安邦咨询在内的一些机构也发出预警,认为不良贷款及不良率双升将成为下阶段中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须及早应对;更早些时候,IMF在其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警示,在增长疲软而房价下跌这一尾部风险情景下,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可能会攀升至高达8%,而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该数值仅为0.96%;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在启动银行业自查,希望能摸清楚情况,并尽可能将祸事消弭于无形。
不过,银行不良资产的暴露往往并非线性,风险事件的爆发总比预料中要来得更快更猛。预警声犹在耳,中江集团的破产重组便把四大行之三拖下了水,建设银行更面临该行史上最大一笔风险事故。受此影响,建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及当地两名支行行长已被免职,并株连员工约四、五十人。
观察已披露的信息,以及建行对此的处理方式,该风险事故有一定偶然性,授信的过程不合规,风控存在漏洞。有业内人士认为,建行之所以如此激进,可能是包括客户经理在内的支行层面对企业的尽职调查不到位,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审查有严重偏差,没有及时追踪到企业所关联的民间借贷,甚至不排除建行内部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充当资金掮客等违法行为。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建行对中江集团的贷款余额为10亿元,而到2011年,中江集团的资不抵债已被同行察觉,交行已于当年6月撤出了“中江系”最后一笔逾1亿元的贷款,但建行却跟进接盘,对其贷款反而扩大一倍以上。
有评论认为,该起风险事故也许只是孤例。但若脱离微观层面来分析,不难看到,这类事件其实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关系型融资比例居高不下,忽视尽职调查与风控可能是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一项普遍问题。经济高速增长时,中国银行业形成了偏重业务、宽松授信的激励方式和风气,而当经济减速,积习难改,积累在银行体系内的风险难免集中暴露。导火索可能各异,但问题的本质并无不同。
特别在与房地产业关联的贷款中,安邦曾指出,中央对此轮房地产调控的决心很大,可能乐见房地产行业重新洗牌,甚至不排除会有大型房地产企业在调控中被淘汰出局。这是宏观经济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央发挥主观能动性,调节市场,避免房地产泡沫化的行为。但对银行业来说,房地产行业的洗牌及大型房企被淘汰出局意味着,与被淘汰企业相关联的贷款将因此转为不良贷款。也许,我们很难预判到底哪个项目哪笔贷款会出问题,但只要房地产调控持续,宏观经济调结构持续,这种结果将很难避免。从该角度观察,中江集团破产重组所引发的风险事件可能只是个开头。
其实,中江集团只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在此之前,市场观察房地产行业洗牌的窗口一直是处在风口浪尖的绿城集团,但由于绿城积极调整,甩卖项目,并引入战略投资者,把净资产负债率由危险的163.2%降至80%多,才让市场稍稍安心。不过,中江集团破产重组拉国有大行下水的风险事故,再次将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拉回到市场焦点之中,并以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市场,房地产市场上有无数暗流涌动。更为可虑的是,除银行信贷外,受房地产调控卡死融资渠道影响,房地产企业广泛开发了包括信托、离岸融资及民间信贷在内的诸多成本更高、风险更大的渠道,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房地产企业已开始把国有银行拖下水,这也让市场对其他渠道,特别是房地产信托的兑付产生怀疑。
有银行业分析人士强调,即使中江集团的30亿贷款全部转化为不良贷款,对建行整体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影响也“十分有限”。在安邦看来,这种观点完全忽视了风险。中江集团的风险事故可能只是贷款违约的开始,银行业不良贷款与不良率双升已成为趋势,房地产行业的贷款风险完全可能在短期内集中暴露。
您可能也喜欢: |
安邦咨询:莫让改革者孤军奋战! |
对“影子银行”也要一分为二 |
知乎问答两则,2012年房地产调控及银行新监管规则 |
安邦咨询:本次G20峰会可能并不解决问题 |
安邦咨询:中国应慎用负债扩张手段刺激经济 |
无觅 |
from Shane's Economic World http://shaneliu.org/archives/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