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周末休息日,在蓟县当地一家高档商场———莱德商厦里,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了长达四五个小时,
最终官方确认火灾造成10死16伤。
这两个数字从发布后就持续地引发了一系列的质疑。
大批媒体记者云集蓟县,试图查找真相。
当地从官方到民众都三缄其口。在火灾发生10天后,
质疑还无法消除,真相也就依旧成谜
天津蓟县,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紧邻北京的小县城,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成为了全国媒体和网民关注的焦点,
仅仅因为一场火灾。
在一个周末休息日,在蓟县当地一家高档商场———莱德商厦里,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了长达四五个小时,
最终官方确认火灾造成10死16伤。
这两个数字从发布后就持续地引发了一系列的质疑,
网上一度广泛传播死亡人数高达300多人。
火灾发生一周后,随着网络传言的发酵,大批媒体记者云集蓟县,
试图查找火灾发生时以及造成后果的真相。几天后,
多数记者离开蓟县,无功而返。
莱德商厦火灾,留给当地人和试图查找真相的外地人的,
仍是一个谜。
莱德大火
6月30日下午,在蓟县最高档的莱德商厦里,
正在闲逛购物的顾客和或忙或闲的营业员,没有人知道,
在商厦一层东南角中转库房内,一场灾难正在酝酿。
据一周后公安部门对外公布的调查原因,
正是这个库房内的空调电源线发生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
导致了此后的大火。
当天下午3点刚过,在莱德商厦东南角一百多米远的地方,
水果铺老板任德宽看到莱德商厦在冒烟,他立即跑了过去。
这时候火已经燃烧起来,跑近了任德宽才看清楚,
火是从商场的南边着起来的,正在向北蔓延,很快就烧了一半,
南门(正门)已是浓烟滚滚。
“这时候火已经烧起来一阵了,
我到的时候逃生的人基本都已经跑出来了,具体有多少人不知道,
当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我也顾不得,直接奔北门去了。”
任德宽对法治周末记者回忆。
据早期来到蓟县的财新网记者报道,
绝大多数人逃生都是以商厦的西门和西南门为通道,但火灾发生后,
大厦西南的卷帘门被拉下,仅剩西门可以逃生。当时有目击者透露,
大厦起火后商场内部停电,灯光全部熄灭,
有经理担心顾客不给钱就跑了,于是命令拉下了卷帘门。
任德宽看着正门的火势已猛,就绕着跑到了商场的北门,
一帮人拼命将一道铁门拽开,以增加逃生通道。
又有人用砖头砸烂了玻璃。
想想可能商场里还有人,任德宽便从楼后的楼梯跑了上去,
一边跑一边喊“着火了,快跑”,此时火越来越大,烟也渐浓,
中途他碰到一个小伙子,递给他一条毛巾,
他就捂着口鼻一直向上跑。
不记得在哪一层,他看到还有几个人在商场里乱转,着急了:“
还转什么,还不快跑!”说完,他又继续往上跑,一直跑到顶层。
此时商场里已全部是烟,又停了电,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见。
任德宽又喊了几声,没人答应,估摸着已经都跑了,
他自己被烟熏得够呛,就开始原路返回。
“那时候已经浓烟滚滚,连楼梯都看不见了。”任德宽说。
从后来许多围观者上传到网上的视频可见,当时围观的人众多,
只有几个人一直拾起地上的石头砸向楼上的玻璃窗户,
意图砸烂玻璃给受困者通风透气。
蓟县当地的消防车来了以后,开始救火,却因水压不够,
当时的目击者发现,水只能喷到二层,再往上就上不去了,“
跟尿尿一样”,也没有云梯和气垫。
新华社报道称,由于火势较大,
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先后从附近县市调来近50辆消防车。
至当晚8点,火势得到基本控制。
现在,火灾发生一周之后,
莱德商厦已经全部被施工的绿网和蓝色围栏包围起来。
蓟县氛围:不讨论,说不好,不知道
7月6日,是莱德商厦火灾遇难者的“头七”。
下午,莱德商厦门前,停着一辆警车,周围有一些警察,
对面马路上,有三三两两的几群人,没有烧纸的家属,
没有献花的悼念民众。
莱德商厦对面,是一排房地产中介、花店等小店铺,生意各有不同,
唯有一点相同,当被问及火灾当天的情景时,全都摇头,连连说“
不知道,不知道”。
两点半,没有预兆的,蓟县突然电闪雷鸣,下了场半小时的大雨。
雨后,天气闷热不已,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鼓楼广场上,聚集了很多人。
当地的百姓都听说,下午3点,在这个广场上,
将有一个对火灾死难者的悼念活动。
记者挤过人群进入广场时,不时受到提醒,别进去了,人太多。
人群多数朝着广场北面的方向,望着那里的渔阳鼓楼城门,
据说本来悼念会在城楼上进行。
人群的前面,站着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时刻提醒人群不要越界。
聚在一起三两个的民众,话题难免离不开火灾,
但却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最友好的,
也不过就是在遇到陌生人问及时,警惕地瞄一眼四周,然后低声说:
“不让讨论这事。”
40分钟之后,一辆车绕着渔阳鼓楼转圈,
用高音喇叭劝诫市民离开,随后广场开始清场。5:30之后,
这个当地民众平常休闲的场所,异常空旷,离开的人群却不肯散去,
仍站在广场口的牌坊处,踮着脚往广场里看。
随后,广场沿街百米戒严,许出不许进。从始至终,
没有见到悼念的人群。
莱德商厦附近一位蹬三轮车卖水果的说,6月30日那天,
火灾发生后的两小时左右,
莱德商厦所在的中昌北大街北段就戒严了,一戒就是两天,
街边的店铺也两天没有开店做生意。
“头七”这天,官方公布了10名最终确认的遇难者名单,
全部为女性,其中9人为莱德商厦工作人员,1人为顾客。
离莱德商厦几百米距离的蓟县医院,四层五官科的住院病房入口处,
守着近十个警察及工作人员。
医院的医护人员被问及火灾伤者住哪里时,均摇头:“这个说不好。
”
“头七”的这天晚上,打开电视的蓟县民众,
看到了在屏幕下方反复播放的下列文字:
近日,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互联网、QQ群和手机短信造谣生事,
无中生有地夸大遇难者和受伤者人数,
造谣说今天在鼓楼广场举行集体悼念活动,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公安机关现已查清王某、刘某、李某等人蓄意造谣,
现已对其进行了传唤,当事人已承认造谣生事,并表示悔过。
人数之谜:10VS378
传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是在火灾发生将近一周之后,7月5日,
这一天,官方还没有公布遇难者名单。
一条关于蓟县大火死亡人数为378人、
其中一个艺术培训班学生无一生还的传言,有零有整、有细节,
极具杀伤力,立刻使蓟县火灾成为全国焦点。
在百度贴吧蓟县吧里,
从事件发生以来几乎就再没有火灾之外的话题,
死伤人数的探讨也一度最为热门。
这时候,针对死亡数百人的传言,
贴吧开始有人着手搜集死难者线索,希望能够尽可能还原一份名单。
7月6日,官方公布了死难者名单,与最初认定的人数完全一致。
然而,质疑没有平息,在最先发布死难者名单的“
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发布”的官方微博上,
对这条微博的近两万条评论中,多数对这一数字表达了不信任。
然而,
一开始就试图调查事件真相的网民温云超却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他倾向于相信官方的人数,但始终相信,“不开放调查就没有真相”
。
在征集70多名网友和知名人士进行谷歌文档协作编写的同时,
温云超还不停地在网上搜索交叉验证;按地图上一个个乡、
一个个村子的名字去找村民,联系村民询问;搜集媒体公开报道;
在百度贴吧留下邮箱征集线索,最终他搜集到一份11个人的名单。
微博上还一度出现过这样细节确定的线索:“
家住蓟县花园里二段6号楼1单元203室的邱谷丽和她在六小上六
年级的儿子哪里去了?邻居一星期不见他们的踪影,电话一直不通。
”
这一线索与此前流传着火灾现场有一位母亲抱着儿子被烧焦的传言相
互印证,再度在网络上疯传。
法治周末记者来到线索中邱的住地,邻居老太太不厌其烦:“
怎么老有人找她?”老太太告诉记者,邱是租住在此处,
刚搬来半年,家里就她和儿子,老公在外地打工,
已经有十天半个月没见着了,平时倒是每天都看见进出。
老太太似乎不相信她的邻居遇难的传闻:“
不见他们也不止一个星期了,可能孩子放假回老家了吧,
要是出事了,她家人还不过来又哭又闹吗?”
从楼下可以看到,203室厨房的窗户大开。
在网上也一度流传着一份35个人的名单,但却完全无从考证,
例如“太平庄死了一女的”和“五楼某店铺死了一营业员”,
完全可能指向同一人或者两人。
任德宽也听在莱德商厦里卖东西的街坊说,当天商场很冷清。“
300多人?!绝对不可能。”他果断地摇摇头。
冲到火场救人的他,现在碰上别人问及此事就急,直摇手,
不愿再提当天的事:“别提了,我被骂得还不够吗?
网上全说我是政府的托儿!”
蓟县殡仪馆里,工作人员显然也不愿意被问及此事,
一位女工作人员淡淡地说:“传言太夸张了,要(死)那么多,
我们还能闲在这儿,不得忙死了。”但当天更多的细节,
她称自己没上班,不知情。她说现在死者均已火化。
一场全国瞩目的灾难,
蓟县对外发布了包括死难者名单之外的三条简短消息,
火灾发生的情况、救火的详细情况、火灾后对死伤者的安抚,
对于蜂拥而来的记者,官方似乎也不愿意过多提及。
7月10日,在优酷网首页头条,
出现了两段莱德商场当天下午3点多钟的监控录像视频,
显示的是南北两侧门两分多钟的情景,录像的标题是“
天津商场火灾部分监控曝光正门并未关闭”。
这段突然出现的监控录像来源不知,
却恰到好处地从标题上试图给火灾时曾锁门的说法辟谣。
真相如何,似乎还无从断言,但正像《环球日报》发表的评论所言,
应该反思的,是“
为什么网络上真真假假的质疑声这么容易就把官方的伤亡统计数字淹
没,为什么一个公共危机在今天的中国这么容易就能发生”。
法治周末记者陈霄发自天津蓟县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
archives/29332?utm_source=
feedburner&utm_medium=feed&
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
2FaDmw+%28%E5%A2%99%E5%A4%96%
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