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dadazim.com/journal/2012/07/humanity/
新高中的中國歷史科已是非必修科,這也很切合中國百年來的教育風氣。近代中國人受西方「船堅炮利」之苦久矣,故「技術興國」成為真理。中國由「文極」走向另一極端。風氣所及,為科學主義及唯物思潮鋪平了道路。中國人「救國」之心熾盛,一心實務,於是發展至上。鐵路、軍艦、槍炮、農業、行政……無一不需技術專才。「救國」不可阻,故近代中國之育才方向,自然從人文轉向技術。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開始走落歷史舞台,技術官僚和蘇俄式政黨(不論國黨與共黨)一躍而上,共同主宰中國的黑暗命運。
技術繁而人文稀,是現代極權社會之特徵,又是中國和周邊地區的現狀。皆因技術求術,非關道德、無涉對錯;人文求道,必然要談大是大非、講究道德原則以及黑白對錯。近代中國「技術至上」、「發展」最大。流毒至今,見諸於香港社會人人以理科為上、文科為末;英殖統治者亦有意將香港塑造成一個方便管治的經濟城市。其教育制度亦以訓練技術專才為主。香港人被工具化,就不會出現針對深層政經結構和權力中樞的抗爭者和政治家。而「人文質素」是一個城市建立主體的重要憑藉。君子不器,才能獨立自主。一旦「器」了,就像一個人沒有了腦袋,再發達的肌肉都無關痛癢,永世是殖民地,永遠無法當家作主。
所謂英殖的「殖」,殊難「去」於一時。因為最深的「殖」,在每個人自小建立的那套世界觀、在那技術至上的意識形態。因此,香港人看待事物,是割裂的。就如親子王國那些「有民主又不會令我生活過得好點」之類歪論,就是這種意識形態最地道的表現。
英國的培根曾說:「歷史使人明智,詩詞使人靈秀。」(Histories make men wise ; poems witty)人文學科(歷史、哲學、藝術等)一方面為社會培養具思辯能力的公民,一方面亦予之鑒賞美感的能力。一個社會如果有幽默和寬容的風氣,那必定是藝術教育的功勞。而一個沒有藝術氣氛的地方,則不可能有寬容和理解。就如本市的先生太太,一見年輕人的想法和行動不合自己心意,就不問情理罵出一句「廢青」;亦如左校教師,被學生代表質問一句,就忍不住拍檯兇人。
這就是香港欠缺人文教育造成的災難。這個城市欠缺思辯風氣、唯唯諾諾,加上有這樣的老師和家長,再推單一角度的紅色洗腦教育,後果如何,自不待言。
香港人送走了一個殖民者,又迎來了另一個殖民者。中共之下的香港政府,也是被技術官僚所操持。就像上屆特首,只是個英國人培養出來執行命令的,一個從來不需作政策思考的政務官;或如今屆教育局長吳克斂,竟是個銀行專才,多年履歷,無一有關教育事業。這種外行領導內行,以技術官僚統籌全局的統治模式,在英國手中,玩得出神入化;在「技術興國」的中國人手中,則成了一副沒有大腦的身體。
英國人文風氣熾盛,出來的政治家有整體視野。政治上,哪裡可以緊、哪裡可以鬆,他們心中有譜。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的大學本科不是甚麼國際商業BBA,而是「當代歷史」;而上任特首曾蔭權則連中學歷史科都不合格。英國保送他去美國,唸的「公共行政碩士」。
上任特首曾蔭權就是一名典型技術官僚。他只關心小眉小眼的技術細節,沉迷政治化妝。這樣的人,不可能有甚麼人文視野。人稱「地產霸權」的地產財閥集團,在其任內迅速坐大,到達神憎鬼厭的地步,曾蔭權政府依然對其放任自流,更對充裕公帑錙銖必計,毫不關心民間疾苦,福利不增、援手不施。曾蔭權在任內沒有任何大動作、毫無規劃、得過且過,還要著數佔盡,盡顯然香港仔小家本色。
一個政府誠然必須有技術官僚,但如果連首長高位,皆盡由技術官僚把持,整個政府就不可能有長遠視野,政策也必然麻木不仁。在香港的政治現實裡,「愛國愛港」的水手往往被人推上船長大位。香港這隻船,不知還要被北京搞沉多少次。
政治家和政務官的分別,就差那麼一點點。近代中國的技術至上風氣、加上英殖政府的刻意鋪排,攘成今天的敗局。香港的教育怎麼改,都是向著死路改。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E6%8A%80%E8%A1%93%E8%87%B3%E4%B8%8A%E7%9A%84%E6%95%99%E8%82%B2%EF%BC%8C%E4%BA%BA%E6%96%87%E5%81%8F%E5%BB%A2%E7%9A%84%E5%9F%8E%E5%B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