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 July 2012

「七一」遊行後雜思

上街的確是應該,單是感受那種一眾市民可以自由享用平時被汽車獨霸的馬路,也是值得。這一點其實並非小事,是可以令人反思日常生活形態。例如竟日車來車往,行人被迫在擠擁的人行路上,所象徵的狹小生活空間,而香港地小人多,土地資源珍貴的主流論述,常常被建制及經濟權貴利用,鼓吹土地只是賺錢工具。

香港人亦習慣了這種說法,或曰意識型態,是近年才較多人關注所謂公共空間的問題。爭奪和擴展公共空間,其實也是對抗政商權貴把土地作為少數人賺錢,由大部分人供養的生活型態。公民重佔馬路,賦予馬路的生命,是彰顯市民權利和意識尚佳方法。看著一批又一批市民與街頭演講者的互動,看著市民自在地於馬路遊走,或歌唱、或高呼口號、或靜默走過,看著市民守望相助,互相呼應,看著即使不參與遊行的市民的旁觀和關注,真的很多這城市屬於我們大眾的感覺。

感覺是短暫的,這個城市並未屬於廣大的市民,政治上的民主固然有待爭取,經濟上的壟斷,透過金融地產所表現出來的對土地和公共空間的擠壓,對受薪一族的操控和壓榨,在在都提醒市民大眾,我們距離解放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七月一日這天只是暫時的解放。而這種解放,即使只是形式的解放,也會越來越受執政者和權貴的敵視,至少是希望控制這種群眾自發的「主權伸張」,因此可預期這種官民、警民角力會越來越白熱化。作為一介平民,有的只是屬於自己的身體以及意志,也明白越多人聚在一起,走在共同道路上,民氣才能彰顯,官警才會有所顧忌。

Zulu Lo照片

因此,人雖然並非一堆數字,但遊行人數永遠是官民爭議的課題。facebook上,便有人貼上一個在智能電話上的短訊,她在遊行時偷聽兩個前線警員的對話,他們除了估計遊行人數至少二、三十萬,還表達了一些前線警察的心聲。不知這段短訊是否創作,但前線警員的確有相當多的不滿。早前有同行往中聯辦拍攝,臨走時一位老差骨很友善地走過來向他說,你們記者這陣子很關注這個花糟是吧,早就應該把它拆掉,根本是阻礙所有人,我沒所謂,過幾個月便吃長糧,「無眼睇」,然後記者和他大家發出會心微笑。

七月一日,由於不滿警方安排,等了兩個鐘頭後終於發難,大批市民走出高士威道己被警封掉,不准行車的另一邊馬路,整個高士威道短暫時間被數以萬計市民佔領,然後亦有等得不耐煩的遊行人士,推開維園的閘門,衝破警方防線走出高士威道。這是由於遊行人數太多,市民覺得警方沒有盡力疏導人群而出現的場面。前線警員估計至少二、三十萬,民陣估計四十萬,有不少遊行人士覺得不止此數。可是警方卻說高峰期有六萬三,與前線警務人員和很多示威者的估計相差太大,大得可笑。
至於港大的葉兆輝所估計的八萬二,甚至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九萬至十一萬,都和前線警察和示威人士估計的落差太大。如果說人數的「話語權」是官民必爭之地,警方和學術機構看來這次配合得很好,但有份在現場不斷走前走後觀察的灰記,覺得十一萬也是不能接受的低數字,是對走出來發聲的市民的一種侮辱。

唐山大地震照片

以大力壓低數字來減少政府的壓力,這些技倆路人皆見。但幾萬人要六個小時才能完成由維園至金鐘的示威,也實在出奇的牛步吧。但灰記現場所見,駐足圍觀演講者也好,攤位也好,不佔多數,也不會停很久,大部分人都是不斷地前進,是受警方人群管制時才停頓。所以官方和學術界的所公布的數字,只會更令示威者不滿,更不信任政府和梁振英。

梁振英七月一日晚一整晚沒有回應「七一」遊行。第二日回應道,無論形式,無論人數,市民訴求會虛心聆聽,與廣大市民一起爭取,達到市民訴求的目標。與廣大市民一起爭取?幾十萬市民上街要求他下台,指摘他沒誠信,反對中聯辦治港,他怎樣與市民一起爭取自己下台,爭取自己不講大話,爭取把他抬上特首寶座的中聯辦不干預香港事務?看來都是天方夜譚。

至於那位林鄭月娥,語帶相關的說,希望示威遊行盡量保持和平理性,以免市民及前線警員受傷害,但她有否了解警方管理階層下的指令是否合理,是否真的疏導示威者。要知道,遊行時間越長,對其他市民的影響越大,是誰令大批示威者呆等兩個鐘頭?看來這名「好打得」的林鄭,是以其強拆舊政總西座的霸道強猂本色登上新政府第二把交椅,擺明「挑機格」,但政府山之爭她是否已經穩操勝劵,她不要高興得太早;現在更進一步向「七一」上街的市民「挑機」,是否自視過高?

話說回來,在泛民分裂,把「七一」遊行當成九月立會選舉的宣傳機會,沒有一致及時的政治訴求,雖然遊行最多人叫的口號是梁振英下台,但「泛民」沒有挑戰梁振英的決心,亦是很多示威者看在心裡的事。這種散漫的局面,很容易被當權者拆解。不知經過這麼多年的「七一」遊行,以至今年比較聲勢浩大的場面,市民會否只沉緬於這種短暫的「當家作主」,「泛民」是否繼續沉醉於被遊行人士「抬舉」的假象中,只懂繼續被動的回應特區政府的施政?

但看到不少遊行者堅毅的目光,獨立的步伐,更多的年青面孔,灰記也許應該相信很多市民和新一代,心清眼亮,決心與自己僅有的家園「共存亡」,決心令自己的家園變得更切合平民百姓的願景,除了自由、人權以外,一種更有尊嚴的生活方式,可以逐步衍生,一種對普羅市民更有保障的生活,可以落實。

 

 
 

 




from 灰記客 http://greyreporter.wordpress.com/2012/07/02/after-july-1s-m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