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已成为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今时今日在中国,要登入Gmail即使并非绝不可能,也极为困难。事实上,过去一年要登入或使用谷歌,过程都非常艰难。我希望情况有所改变,因此向谷歌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Larry Page)写了一封公开信。其内容如下:
亲爱的拉里:
你好!这封公开信来自中国一名普通的Gmail用户。我再也无法在中国内地使用Gmail了,这个现实我很难接受。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与中国当局坦诚沟通,因此谷歌能够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沟通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谷歌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我希望向你提出以下几个要点,希望谷歌不要放弃中国市场。
首先,尽管谷歌业务极为成功,但若全面放弃中国市场,对公司股东来说是不负责任之举。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口占全球两成;放弃中国,就等于放弃未来的许多机遇。
《华尔街日报》最近一篇报道令人对大局有多一些了解:通用汽车2014年在中国的净利润预计将占公司全年净利润的58%。试想想:如果谷歌像通用汽车一样在中国大获成功,对谷歌股东将有何意义。对你本人来说,财富增加的可能性也许意义不大,但股东们会怎么想?
其次,虽然以市值计算,谷歌为全球互联网公司之首,但我想你肯定知道前十名当中,有四家是中国公司。喔等一下,我弄错了小米科技最近的估价为450亿美元,得以挤身前十名,令榜单上的中国公司增至五家。
谷歌甘于放弃的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而这个市场正催生出全球一些最有活力的互联网公司。
换言之,你错过的不仅是一个大好机会,还将这个机会拱手让给竞争对手。这对谷歌会有什么影响?
第三,Gmail被屏蔽之时,请借此机会检讨你的中国市场策略,并把握这个时机逆转形势。
虽然谷歌在2010年初宣布撤出中国,但我希望在此指出,2013年初上台国家领导层推出了逾30年来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意在为企业打造更宽容、更便利的经营环境,尤其希望互联网公司受惠。
第四,为了谷歌的未来、也为了像我这样的忠实用户,请你方便时来中国访问吧。根据公开信息,你似乎从来没有来过这里,如果这是真的,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谷歌和中国监管部门关系欠佳,这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吧中国有可能成为谷歌的第二大市场,但你却似乎没有充份留意这个市场的情况。
祝一切安好
赵广彬
赵广彬(G. Bin Zhao)是英文期刊China’s Economy & Policy《中国经济与政策》执行主编、咨询公司恒德国际(Gateway International Group)创始合伙人,兼凯洛格管理学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校友。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5/01/14 -- 为什么科学家需要google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12/31 -- 中国封锁Gmail的策略:温水煮青蛙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12/31 -- 《金融时报》谷歌称Gmail服务在中国被封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12/31 -- BBC:Gmail邮箱中断影响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12/31 -- 《联合早报》Gmail被封锁对中国社会精英影响很大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12/31 -- 论Gmail的倒下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12/30 -- 说一说5年前谷歌退出中国那茬事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12/30 -- Gmail邮箱中断或严重影响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12/30 -- Gmail,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良夜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12/30 -- BBC:中国外交部回应Gmail被封 引发网友吐槽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8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