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媒体的赞誉、网上的传奇和骗子杜撰的畅销书, 让哈佛这样的美国顶尖名校被笼罩了一层神秘和崇敬的光环。 尽管很多传奇和谎言已被拆穿, 但这些顶尖名校仍然激励着中国学生努力奋斗以跻身其中。
作者:Michael Evans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哈佛神话激励着他们追逐成功的梦想, 同时也滋生着他们对现状的批判。
【中国学生在哈佛。】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学生为跻身美国大学而奋斗, 美国顶尖名校也被笼罩了一层神秘和崇敬的光环。媒体的赞誉、 网上的传奇和一本已被曝光是骗子的艺术家所写的畅销书, 这些都为美国大学生塑造出一副为追求知识艰苦朴素、 勤奋不息的形象。
2008年, 中国的互联网上首次出现一张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钟还挤满学生 的照片,现在这张照片已传遍了网上的每一个角落。 自称目击过此景的人证实了照片的真实性, 并称在开学后任何一个夜晚都可以看到这种座位上坐满了疲惫的通宵 学习者的场景。
这种情形与现实大大的不符。 因为美国的大学生绝不是神话中描绘的这样"头悬梁锥刺股", 即使是最好的学生。然而,中国的抱负是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所以不仅是哈佛, 就连整个美国教育也成为了许多人眼中对中国大学缺点的有力控诉。 虽然从1999年起每年的教育支出都增加20%, 但到目前为止教育体制仍然令人失望。 虽然教育支出目前为每年6000多亿元(合一千亿美元), 是所有支出中最高的,但中国也从未培养出哈佛、 耶鲁或麻省理工这样顶尖的院校。因此, 学生只能到海外寻求理想中的高品质教育。
哈佛在名校中位列第一。据该校校友会说, 今年将有40名中国学生进入哈佛, 另外有288名学生进入了文理研究生院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还有254名中国学生进入了哈佛的专科学校。今年, 中国已经超过加拿大成为哈佛最大的国际生来源。 2010年10月,作家吴宝生(音)在上海的《新民晚报》 上发表了关于他近期的美国旅行的文章。当然, 他的第一站就是哈佛。 吴描述了他曾在电视纪录片中看到的图书馆景象,印象深刻, 于是他凌晨4点起来到哈佛校园中散步。
2008年,
这种情形与现实大大的不符。
哈佛在名校中位列第一。据该校校友会说,
他回忆说:"在清晨阳光熹微的宁静中,学生们站在湖岸边、
其他自称游客的人也对哈佛校园的神圣发表过类似评论,
一家广州的报纸在报道一个哈佛学生的生活时说:"在校园里,
在中国,哈佛这个名字有着持久的魔力。2000年,《哈佛女孩》
2008年,《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成为了有关哈佛的畅销书。
20条励志谚语中的第一条就是"此刻打盹,你将做梦;
数月后,
广州《羊城晚报》2010年发表了一篇常被转载的文章,
女孩说:"在哈佛我一周阅读的书籍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
但是同时,哈佛神话也反射出了两个国家教育方式的根本差异。
《羊城晚报》也引用了丘成桐教授的话。
"中国大学生用四年来放松,而美国大学生此时却是最勤奋的时候,
至于结果,丘成桐并不讳言:"
其他一些批评更是深刻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美两国教育的本质差别
《羊城晚报》引用的另一位"卢教授"的话:" 美国教育的智慧在于,先让孩子开始理解,思考,然后再接触知识。 "
"通过让孩子有自己的理解, 美国教育培养了中国教育所没有的一样东西——智慧。 美国学生就有一样中国学生没有的东西,就是创造性。"
"通过让孩子有自己的理解,
但是,当哈佛神话和它所隐含的批评在中国反响热烈之时,
2009年12月,上海教师陈应宏指控丹尼·冯的《
而中国互联网社区中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社交网络"豆瓣"上的一位网友写道:"
但许多质疑这些谣传的人也说,
新浪网上最新的评论写道:"不管(照片)是真的还是假的,
一位网友在豆瓣上谈到丹尼·冯的《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一书: "我们不要再争论是真是假,这些格言仍旧励志。 如果你的生活过得太舒适,那么你永远不会过上你想要的生活。"
在6月高考后,中国许多媒体都在关注国内的高考生, 而显然这一学术奋斗的讯息已经深入人心。叶影娴(音) 是广东省高考前十名,她对《南方都市报》说, 她的成功要追溯到高一时期,那时她在网上浏览, 第一次看见哈佛图书馆的那张照片。
叶回忆说:"第一眼看到它之后,我就难以忘怀。 可能我永远无法和他们一样勤奋,但我却被他们的精神激励着。"
在6月高考后,中国许多媒体都在关注国内的高考生,
叶回忆说:"第一眼看到它之后,我就难以忘怀。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 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from 译者 http://yyyyiii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