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0 August 2012

上海钢贸企业凭虚假仓单融资 沪国资委下令严查 部分银行大量贷款给钢贸企业 坏账风险很大


钢铁贸易商资金风险再次升级,或将成为钢材价格加速下跌的最后一根稻草。

  紧急排查通知

  《金证券》从上海某大券商处获悉,8月22日,上海市国资委下发《关于排查钢贸融资领域的紧急通知》(沪国资委法规302号)。通知表示,接到市公安局通报,部分在上海经营钢贸企业的福建宁德人员使用虚假仓单,向国有企业融资,已形成国有企业的重大风险。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将全面查清委管企业涉及情况,妥善处理问题,排除风险。

   记者了解到,此次紧急通知的排查内容主要有两方面:1、逐笔核查企业通过贸易方式为钢贸企业提供融资的情况,对涉及福建宁德人员的要重点排查,查清所持 仓单真伪,查明风险状况,指定防范措施;2、涉及国有仓储业务的委管企业,对租赁办公场所及货物堆场的小型仓储企业开展排查,注意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开展 清理整顿。

  “通知发的特别急,时间要求也特别紧。”上海业内人士对《金证券》记者透露,上海市国资委要求,凡是排查中涉及钢贸领域融资的问题,已进入司法程序,或拟采取司法措施的,在接到通知的三日内上报情况,其他排查清理整顿情况,在8月30日前上报。

  骗贷投机资金断链

   钢铁圈内人士向《金证券》记者介绍,最早在上海从事钢贸生意的便是福建宁德地区的周宁人。周宁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没什么支柱产业。上世纪90年代中后 期,当地人陆续前往上海从事钢贸生意,一带一,一帮一,逐渐形成钢贸行业中最大的一个群体。据悉,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周宁有近一半人口、宁德地区有近 50万人在上海从事钢贸生意。

  “在宁德钢贸商圈子,联保联贷很普遍。一家钢贸商会联合老乡,集中周边几家、几十家钢贸商的库存,向银行贷款。 然后,其他钢贸商会用同样的手段从银行获得授信。一开始大家都正经做生意,后来慢慢变质了。有些人借用他人的注册成立新公司,使用虚假仓单,骗取银行贷 款,拆东墙补西墙,玩起击鼓传花的游戏,资金最终流向的不是钢铁贸易,而是地产、矿业、高利贷。”圈内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银行 突然收紧了对钢贸行业的贷款,累积的风险终于爆发,部分宁德钢贸商倒闭、跑路,直接引发资金链断裂。

  钢价漏底风险陡增

  紧急通知并 非毫无预兆。《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根据“上海法院网”公布的开庭公告信息,在8月份集中开庭的一系列案件中,包括上海天展钢铁有限公司、上海银元实业集 团有限公司、上海舜泽钢铁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钢贸企业被告上法庭,原告则是光大银行上海金山支行、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杭州银行上海分行三家银行。这批案 件的起因多是钢贸商逾期未还贷,于是银行将几家联保的钢贸商一并起诉。

  上海钢贸圈人士称,据统计,2011年上海钢贸企业向各类银行融资贷款总额达1510亿元,钢贸担保公司在保余额289亿元,钢贸企业年负担将近250亿元利息和费用。

  目前,上期所螺纹钢价格已经跌破钢厂成本线。市场人士担心的是,上海市国资委的通知将造成贸易商资金的进一步短缺,成为钢材加速下跌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钢铁贸易商的资金被卡死,上下游的钢铁企业,焦炭、焦煤、铁矿石都会有较大风险。”上海某知名券商分析师对《金证券》记者担忧地说。

银行业一度有句顺口溜,防火防盗防钢贸。部分银行的上海分行,钢贸贷款占比高达几成,实际上钢贸信贷大多已是坏账,但在账面上仍当做正常贷款,这也是为什么银行业利润看上去很美,而股价就是上不去的原因,实际上信贷资产的质量要远远差于报表。

有银行业的朋友可以一起聊聊。
-
知道就好,不要大肆宣扬,能捞就捞,捞完就走,坏特拉倒。
-
这些福建老板和信贷主任的关系,大家都懂的。但这个只是冰山一角,毕竟房地产贷款才是大头,上海所以钢材贸易的信用额度加起来还没宝钢一半。
-
今年一月份数据,福建周宁人士在全国贷款额大致为4000亿,其中上海占到2900亿,宝钢光四大行授信就吓死人啦。。。懂的并且能操作的人其中赚飞了去了。
-
是个信贷员就看出来有问题,不能放,
可领导一定要放怎么办呢,真是气死人了.
-
质押,仓单,等级,门道多着呢
-
领导就不怕承担责任吗,信贷员会不会被顶包。
-
和骗贷也差不多了吧
-
跟福建人做生意。。。就有问题啦。。。何时被弄得死光光也不知道。
-
这个老消息了,去年山上有人就曝光过了,福建人你懂得,兴业淫行,风险大大的有。。。。
-
福建人就是骗子的代名词
-
有朋友在福建人仓库存放的四千吨钢材被法院封掉了。被拉稀福建人伪造单据抵押给了银行,现在只能上访了。 福建人现在控制了上海大部分的仓库租赁市场,绝对是毒瘤
-
奥扫把新二路通南路的钢材堆放点封掉,四季绿城,嘉骏香山苑的福建人抓起来。
从来没看到过做正经生意的,都是炒房子的
-
不要上海小男人做生意,不然小男人会为了几块钱一根针等事情喋喋不休,十足地体现了被全国人民称为小市民的本性。
-
国内钢材都是福建大老板呀
-
为啥大的钢老板是福建商人呢?牛逼的
-
这就是他们做生意的特点,追求越大越好,争取短时间内靠资本借贷积累大量财富,然后一跑了之。
温州佬,福建佬都是这个德性,中国的民族实业要是都是如此那就可悲了。
-
松江区砖桥钢材市场 一片凄惨 离的离 死的死。。。

-
骗谁呢?保时捷玛莎拉蒂的车?房产证呢?
骗钱的时候笑眯眯
出事的时候装可怜
去死吧!

-
活该 银行的钱是那么好拿的?

-
他们以为银行是自家保险柜啊?缺钱了就拿的呀?
-
这帮人就是一群光溜溜赤脚大骗子

-
隔段时间真有关心周宁的’这些年看到好些帖子了’钢材好像真不行了’周宁本地卖房的到处可见’回想好些年前第一次去周宁’见到整街宝马大奔’停都没地方停’真是激动’
-
赚大钱的时候没感激银行的钱,亏本了开始喊了。银行又不是傻瓜,。。。。天下没有用赚不赔的买卖

-
想当年凭周宁人的就能比其他地方的人贷得钱多
-
浙江金融风暴调查:建行还在漩涡中 广发受累钢贸

  事情已经起了很大变化。很长时间之内,浙江,都以一个谜团的形式存在于中国的经济体系,它的生机勃勃让人难以反驳。这主要是指浙江独特的金融生态,它强大到几乎让任何传统金融机构均在这块土地折腰,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但现在,正如浙江一位银行界人士所指,“金融台风来了,如果任其发展,几乎所有在浙江的金融机构都会卷入进来”。

  出人意料的是,这场“台风”首先刮到了以“谨慎”著称的建设银行身上。这到底是偶然的冲突,还是必然的结果?

  “杭州600家企业上书”、“互保危机”、“银行不良贷款高增”、“温州金融改革争议”……越来越多的“裸泳者”正浮出水面。

  从点到面的风暴

  西湖畔的温德姆豪廷大酒店,由杭州知名公司“中某控股”打造。2009年开业。短短三年,由它所引发的金融风暴,现在正一圈圈地蔓延开来。

  与同时爆出的“虎牌控股”相比,这家公司的冲击链条似乎较小些,不过它却突如其来地将建设银行卷入其中。

  事件一出,立马推高了建行浙江分行的不良率,目前已到2%左右,位居四大国有行之首。一位浙江银行业人士表示,“建行的风控要求,在四大行里其实算高的。不良率高跟它平常贷款的行业领域有关,但主要还是踩到了地雷。”

  在杭州金融圈了解到,由于建行贷款占比最大,一直很难脱身,之前不少银行发现端倪之后,迅速抽贷,尤其是商业银行,而建行则迟迟不能脱手。

  2010年底,建行对该涉案公司的贷款余额为10亿。到2011年,“中某系”已经摇摇欲坠,当交通银行在2011年6月撤出了该公司最后一笔愈1亿元的贷款之时,建行却跟进接盘,2011年更对其贷款扩大了一倍以上。由于形势持续恶化,三个月后,即2011年9月,建行为“中某系”发行了一只价值3亿元的信托类理财产品。

  这让诸多金融人士备感困惑:建行难道发现不了问题吗?

  “建行继续接盘还是能理解的,因为它是主办行。”一名接近建行浙江分行的人士透露说。

   “建德支行、秋涛支行最早进入,历史占比较大,脱身很难。发现别的银行抽贷时,怕公司资金链断裂,接盘是一种正常举动,况且建行也是被骗贷,据我所知, 这家公司老板使用虚假的他项权证、抵押评估报告等等。建行主要还是对问题估计不足,合作多年,未能有效辨别,加上主办行对它力保。同时跟这家公司强大的公 关能力还是有很大关系。”

  据悉,该事件正对建行的人事系统形成新一轮冲击。事出之后,建行除了浙江分行层面的崔滨州受牵连外,建德支行行长、宝石支行行长均遭免职。

  显然,事情更为复杂。

  建行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历史的角度,因为大量的基础建设和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投放,“不良率”一直是建设银行着力攻克的问题,因此,近年来,在四大行中,建行表现得较为谨慎。

  就放贷的难易程度而言,业内共识,浙江绝对全国第一。因此,2004年以后,随着大量的城商行入主浙江,放贷的风控口子开始不断被撑大。最开始是城商行,后来是工农中,最后才是建行。

  这是建行放开的第一个口子。“即便如此,建行的风控也是比较高的,当时其他银行包括三大行都已经是这个标准了,我们申请了很久才批下来。”至于后面为何建行会出此事件,他不愿多讲。

  据了解,2011年初,建行浙江分行发生一次重要的人事更换,由崔滨洲从陕西调任浙江接替余静波任浙江分行行长。

  “余静波在任时,建行还比较稳健。而崔滨洲到任时并不了解浙江,磨合不够,导致业务下滑,人心不稳。管理失当的情况下,出现了业务漏洞,所以给了省行错误的判断。”

  这位匿名人士还表示,“崔在浙江的一系列动作让建行业务骨干流失,包括重要支行行长,走了很多人。他在任期间搞支行合并,很多支行合并在一起,甚至出现一正十几副的情况。”

  浙江金融系统的一位熟悉建行的人士透露了建行推行改革以来的绩效制度:

   客户经理按照等级进行考核,而建行有一内部规定,县市支行一级只能有7、8级客户经理、1、2、3级业务员,而且7、8级客户经理和1、2级客户经理还 有严格的人数限制,同样地,市级分行一般情况下客户经理级别最高为5级,最多只有一个4级客户经理,省行则可以有3、4级客户经理,总行可以有1、2级客 户经理;而这些客户经理都有与级别相对应的绩效系数。而问题就出在绩效上。

  “一线客户经理与高级别系数相差太大,很多建行的员工抱怨收入跟不上,这导致了业务量和内部管理出现问题。”

  城商行风险大幕撕开,股份行广发受累钢贸

  但建行可能远非风险最大的银行。

  从去年10月开始,浙江银行业不良率开始一路上升。来自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工、农、中、建的不良率分别为,0.91%、0.97%、0.91%、1.78%。其中建行、中行上升最快。

  目前问题最严重的是股份制银行,尤其是广发、深发展、浦发等,其中广发银行不良率上升最快。监管部门4月底的数据显示,股份制银行不良率前四名为:广发银行2.89%,深发展2%,浦发银行1.25%,民生银行1.3%。

  “广发银行占了浙江钢贸市场的百分之六七十。现在钢贸形势变成这样,不良率自然就高。”中行浙江分行一高层分析。

  至于股份制银行问题普遍较大,他认为“这些银行都要去总行争取话语权,但总行都在北京、上海。要在系统内找排名的话,就得不断地扩大业务,相对激进一些。对于这些银行来说,存款靠贷款拉动,然后才有资金再去做贷款,所以放贷的压力就更大”。

  相比之下,杭州银行这样的城商行反而要好一些,包括国有银行,“它们相对没有那么大的存款压力。不需要靠大量的放贷去带动存款”。

  “浙江银行业不良率高增,主要还是大的经济环境导致。”上述中行浙江分行一高层表示。但另一方面,2009年的放贷潮中,业内各种不规范操作埋下了不少隐患。

  据浦发银行中小企业业务经营中心人士称,银行在项目审批时,比较规范的过程应该是:“支行的风控长、和客户经理去企业做尽职调查。然后上报分行的风控长,有问题处理好了之后,再上报分行分管信贷这一块的副行长,然后由贷审会决议。”

  后来银行放贷冲动变大,不少银行支行行长在有些项目上有直接的审批权,上述的一些风控流程都省了。

   至于贷款前的尽职调查,一担保界人士透露,“客户经理去企业最先看的是有没有抵押物,也不管企业到底经营得怎么样,现金流怎么样。到后来没有抵押物也无 所谓,只要能找一家比较大的公司作担保。”“一些路子比较野的客户经理甚至会帮你做表、帮你找担保、帮你找企业。贷给超出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要的钱,这些钱 被企业用到了投机领域。”

  温州悬崖:民间信贷几近断流

  日前,因各大银行对浙江民企集中催收贷款,杭州600家知名民营企业上书向浙江省政府求助,使得大量的目光聚焦杭州当地。

  然而,互保危机、银行不良率高企并不只是杭州的问题,它在整个浙江区域都有体现。其中,温州、金华、绍兴为重灾区。近段时间金华地区跑路现象增多,至于绍兴,由于不少杭州企业都在此有很深的业务往来,所以情况往往和杭州呈现联动。

  而温州的情况则更加严重。来自浙江省人大财经委调研数据:2012年上半年,温州市60.4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目前已停产企业有140家。伴随着企业减产停产而来的,是温州银行业持续高增的不良率。

  温州市银监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温州市银行业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81.4亿元,比年初增加94.47亿元;不良贷款率2.69%,然而去年6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率仅仅为0.37%。

  从监管部门得到5月末的数据显示,工、农、中、建四大行分别为1.99%、1.40%、2.67%、2.74%,相比4月末,除建行下降了0.04%之外,其它三家国有行都延续上涨趋势。股份制银行的情况显得更严重,广发、深发展甚至已高达7.41%、7.25%。温州银行和农村合作机构、村镇银行等地方性法人银行情况稍好。

  “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一家股份制银行温州分行信贷部人士分析,“一方面,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引发资金链断裂,这次又通过互保圈,迅速扩大了波及范围;另一方面,去年金融风波发生后,温州大部分银行机构都将不良贷款率容忍度提高1-2个百分点。第三,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目前民间借贷市场大规模萎缩,市场上很难找到转贷资金了,以前温州银行业不良率之所以低是得益于发达的民间借贷市场,企业出现资金缺口,可以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通,垫资、过桥等方式解决。”

  一年不到,温州民间借贷已由发烧变为过冷。“现在的温州,已经不谈民间借贷这个概念。企业要从民间借钱比从银行借还要难。”

  信用危机加大了借贷双方资金对接的难度。“企业融资比去年更困难。正规机构放贷越来越谨慎,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的都不敢贷;民间借贷也不行,放贷的人怕钱收不回。” 周德文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当务之急,是盼望金改能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措施。”

  至于目前的金改,各界褒贬不一。当初被称为金改一大亮点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目前陷入尴尬。

  据金融办数据,其成交登记平均月利率低于1.5%,利率低但对接难度很大,借出借入登记累计金额超过19亿元,成交登记备案金额仅6000万元左右。

  “目前实体经济萧条,企业经营困难,金改再怎么弄,不实现产业转型、不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也是白搭。”当地一名做贸易、投资的企业家感叹。

  温州多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没有定价权的产业,并且以出口为主,由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外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实业经营从2008年金融危机就变得艰难。

  财政刺激政策出台之后,靠房地产炒作,温州维持了虚假的繁荣。而潮水退去后,转型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投机做不了,实业做不了,大片企业陷入低迷,一蹶不振。

  目前的温州,已经走到了资本无处安放的时刻。

上海周宁商会:要对天对地对诚信 不说假话 坦诚相见

在上海周宁商会致商业银行的公开信发布近一个月后,在沪的钢铁贸易商们终于获得喘息之机。

7月2日,上海周宁商会执行会长肖志成告诉本报记者,经过与银监局、各银行的沟通,目前上海的交行、民生银行、深发展、中信等银行已承诺对于过去的贷款不再收缩,并下调银行综合收益率。“尤其是中信银行,已明确表态愿意给周宁商会的钢贸商增加10亿授信。”

一个月前,据周宁上海钢贸圈的粗略统计,其整体融资规模收缩23%以上。由于2011年上海钢贸商的集体贷款规模达到1600亿元之多,一旦融资收缩幅度突破25%的承受底线,钢贸业与银行业双方都将面临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6月6日,一封致上海国有、股份、城市、商业等银行金融部门的公开信从周宁商会发出,希望银行可以平稳放贷,而非对所有钢贸企业不分好坏“一刀切”。

“目前,在银行的资金链上,最寒冷的时期已过,但也只能说稍微缓和了一点。”肖志成向记者表示,在上述表态银行之外,与光大、华夏、平安等银行的沟通还在进行,而为长久发展,钢贸行业自身的结构调整,如“大集团化”的建设,也已到推进时刻。

寺庙里的承诺

过去一个月内,至少有三场银企交流会对缓解钢贸资金危情效果显著。据上海钢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瑞日前在一次行业论坛上介绍,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在6月8日就约见了福建省、地、县三级的上海商会负责人和个别企业代表。

最终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俞行长表示对钢贸行业的贷款决不搞“一刀切”,率先公开承诺保持原有的贷款规模,并下调银行综合收益率。

6月13日、20日,周宁商会又牵头分别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进行银企合作交流。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公开信发布后,民生银行上海分行是最早向周宁商会做出回应的。双方本意于6月7日在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龙华寺进行商谈,后因寺中住持的时间无法协调,而改至6月13日。福建上海商会、蕉城上海商会、建阳上海商会以及多家钢材市场、担保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

仪式感背后,肖志成告说“就是要对天对地对诚信。大家绝对不说假话,坦诚相见”。

这原是一场由贸易商诚信引发的银行集体收贷风潮。今年以来,各地贸易商圈不断传出骗贷、跑路、自杀等恶性事件,又以无锡一洲钢材市场老板、福建周宁籍商人李国清跑路事件影响为最。

其负债4.56亿元中有2.58亿元为银行贷款,其中一笔4600万元的联保贷款,正是从民生银行贷出。

肖志成告诉记者:“这笔款项,商会中和李国清有联保关系的企业都牵头凑钱帮忙还干净了。这保证了我们和民生银行合作6年至今没一例坏账。”

基于此,龙华寺的会议上,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分管信贷和风控的副行长何凡也坦言,“与闽籍钢贸商的合作已经六年,100亿元的规模,到现在没有一单不良,有过风险预警,但都化解了。”他就此表示,对周宁商帮贷款“总量不变,定价下浮”、“在年初价格的基础上,让利两个点”。

此外,在减少融资中间费用环节,部分银行也做出了让步。此前部分银行对钢贸企业采取以贷转存、存贷挂钩、以贷收费、浮利分费、借贷搭售、一浮到顶等手段造成的信贷资金成本高达15%-25%。周宁商会按去年上海钢贸融资1600亿规模、平均成本15%计算,每年负担近250亿元。

据周华瑞介绍,中信银行过去收取基础利率30%到35%的费用,现已承诺降到10%。

继续互试底线

据记者了解,上述几家主动做出让步姿态的银行,都是与钢贸商密切关联者。钢贸商融资的银行,除了四大国有银行外,还包括民生、兴业、中信、交行等。其中民生、深发展、中信这几家银行的在沪分行,给钢贸商的贷款额度都超过百亿元。双方可谓“冤家宜解不宜结”。

“其实银行彼此之间的信息并不互通,看到一家收贷,其它的银行就怕收不回来也赶紧行动,这是上一轮银行集体收贷的恐慌性心理。”肖志成表示,如果双方皆可以实情沟通,好效应也可蔓延。“我们现在的希望,是剩下的其它银行能在我们主动伸出手时也回握一下。”

为了再给银行一颗定心丸,周宁商会成立的应急风险基金已经开始运作。第一钢市、钢磊集团、松江钢材城等七八家公司承诺的款项已汇入基金账户。

据记者了解,该基金不针对贸易商个体,而是为相关钢材市场进行资金保证,每家缴纳的风险金上不封顶,底线则是500万起。

但此轮银行的融冰姿态,最终究竟能惠泽多大范围,尚有待观察。2日,上海银屏经贸公司副总经理余彩兵就对媒体表示:“钢贸融资压力有所缓解,但进一步改善面临不确定性。近期融资难度较4~5月份明显降低,但银行对钢贸行业的顾虑并未完全消除,贷款未完全放开。”

钢贸企业的银行融资以钢材质押、联保贷款为主,在2008年行业下滑后,有钢贸商采用钢材重复质押的方式,使银行带来诸多坏账风险;也有部分钢贸商铤而走险,将融资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矿业、期货投资、高利贷等高回报、高风险产业,以此“体外循环”豪赌失败者,资金链的断裂都以数亿计算。

交通银行上海市虹口支行副行长康志伟表示仍看好一部分实实在在做生意的优质钢贸企业、钢贸老板,但希望把不良分子驱逐出去。“现在真正需要资金的到底是哪一类企业,这个值得银行探讨。”

而一直以来,钢贸商对银行“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姿态也是叫屈不断。“产业链出了问题也不能只怪钢贸商,这个过程中的监管又在哪里呢?”肖志成反问。

业内戏言,以往说钢厂吃肉,钢贸商啃骨头。而目前则是“钢厂吐血,钢贸商割肉”。肖志成预计,资金危机会让20%-30%的钢贸商被淘汰出局,而未来钢贸行业的发展,除了产业链延伸化发展之外,“周宁商会也将尝试打造大集团模式”。

钢贸企业老板欠债10余亿合家潜逃

中广网北京2月1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近来,钢价持续走低,钢材贸易价格倒挂,钢贸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于是在钢贸领域也开始出现老板跑路的现象,钢贸企业贷款风险随之加大。

不久前,钢材贸易重镇——江苏无锡的一洲钢材贸易市场老板李国清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于春节前夕合家潜逃,债权人对李国清提起债权诉讼。据债权人和知情人说,李国清和妻子陈元元已经逃到了澳大利亚。李国清跑路以后,留下的债务高达10个亿以上,而他的公司目前总的资产也只有1.5亿元而已。

工商局的资料显示,李国清的无锡一洲集团成立于2009年11月,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李国清的公司就欠债高达10多亿,不少人质疑这样庞大的资金是如何融来的。据知情人介绍,李国清融资有一个特殊的方式,这个特殊的方式跟钢材贸易本身的特性相关。钢铁贸易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钢材本身的高价值、易保存、长久不坏的特性有一个货币的特点,也是银行信贷抵押或者质押的对象。

利用钢材骗取银行贷款

在李国清案中,他们也熟练地利用了钢材这一特点,他们的办案模式有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李国清成立了一个钢材交易市场,让商户搬进去,而搬进去的商户多是李国清的老乡,他们互相知根知底,能够呵成一气。商户搬进去以后,开始向钢厂购进钢材,这些钢材库存在李国清自己或者是预先摆好的仓库里面;第二步,李国清唆使这些商户用钢材向银行质押,获取质押贷款,在获得银行的贷款之后,李国清以事先成立好的担保公司从事基金受托服务,将银行贷款集中起来汇集到一个池子里面,然后从事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比如放高利贷、房地产投资等等。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李国清还可以利用仓库监管的漏洞来放大质押贷款的幅度,实现贷款的杠杆化。杠杆化的操作方法是首先拿这个杠杆向其它银行贷款,然后用同一笔钢材以银行贷款,所以银行之间的质押信息不是互通的。结果成了一票多押的情况,可以多次质押把贷款额放大至多倍。还有一个操作方法是,在AB方成立钢材市场之后,再去CD方成立钢材市场,让AB的同一级商户搬进CD级的钢材市场,同一批商户、同一批钢材通过修改仓单或者把钢材转移到仓库,归根结底就是骗取银行贷款。而这些资金最终会流向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像高利贷,房地产投资等等。

“跑路”加剧银行整体授信风险

如果是真正从事钢材贸易的话,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而李国清之所以弄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是因为他一开始并不是以从事钢材贸易为目的,他只是利用钢材骗取银行的贷款,然后从事高回报的投资,因此他的资金运动并不遵循钢材贸易行业本身的特点,它也不会考虑钢材贸易价格下跌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来自价格投资,当投资出现失败,资金无法正常周转时,便会出现毁灭性危机。

据顾问律师介绍,该公司目前的资产只有1.5亿元,而公司和李国清个人的债务初步统计在10亿元以上。目前解决的办法是公司进入破产程序,然后债权人通过诉讼,以司法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公司债务中属于银行的债务多达5、6亿元,他们享有优先设厂的权利,因此债权人挽回损失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

其实,最近关于长三角地区钢贸企业老板“人间蒸发”的传闻相当多,李国清的这个案子只是冰山一角。目前,李国清是既欠私人的钱,也欠银行的钱。钢贸企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也是一些银行的贷款和承兑汇票业务“大户”,这种企业一旦出现状况,必然加剧银行的整体授信风险。

现在,上海的一些银行已经拿出了一些对钢贸类贷款进行风险防控的对策。原来在钢贸企业贷款中普遍运用的联保、互保类贷款模式,在很多银行已经行不通了。据了解,至少有两家国有大银行已经在上海停止了联保类业务和民营担保公司业务。

为民间借贷敲响警钟

像李国清这样的人跑路,除了给银行带来风险,还会涉及到许多的个人借贷者。银行的贷款至少还有担保物和担保人,不至于真的就打了水漂。但是,借钱给这些跑路钢企老板的人,他们该怎么办呢?

让我们来看另一个疑似“潜逃”的钢企老板黄某的例子。据知情人士透露,黄某去年(2011年)12月份的时候就被发现已经全家失踪,他在银行的几百万贷款最后由联保单位凑数还上了。但是曾经借钱给黄某的民间债主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只能跑到一些知名网络论坛上,发帖子来“人肉”搜索黄某。

但是这种搜索的效果可想而知。据了解,黄某原籍在福建南平建阳市,去年的8月份,这里就曾经发生过一起“传销式”高利贷案。当时,有人编造骗局,以高利息向别人借贷,而借来的资金有层层转贷,致使利率节节攀高,直到资金链断裂,最终造成一名参与者自杀身亡。现在,长三角的钢企老板们跑路,再次为民间借贷敲响了警钟。

其实,长期以来民间借贷的行为都非常普遍,一般来说,民间资金拆借大多是企业、个人的应急之举。但是随着民间借贷利率越来越高、回报越来越丰厚,资金的流向已经变质。到了最后,甚至已经没有人关心钱流向了哪里,而只在乎高额利息能否到手。

专家指出,由于当前信贷紧缩,旺盛的资金需求推动民间借贷利率不断走高,导致各种资金纠纷和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间借贷行为急需纳入法制化监管轨道,以降低潜藏的信用风险,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稳定。

现在老板跑路的风潮开始向钢贸领域蔓延,财经评论员袁元表示,这是由于用钢材抵押获得银行贷款比较容易,所以不少人利用这一点来恶意诈骗银行。

袁元:钢贸行业现在已经被纳为内金融化的产品,已经不是纯粹买钢材来回倒腾这么简单,在目前的民营钢贸行业里,都存在着程度化不一的内金融化现象。就像温州的炒房团,把房屋作为了内金融化的产品,钢贸产品也是一样,因为对于银行来说,房屋也罢、钢材也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抵押品或者说是担保品,银行对房屋的抵押或者钢材的抵押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认为这种贷款的风险比较低。这就导致很多人利用了银行的心理恶意地去诈骗银行。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33884?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