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微博等社交网站这两年的更高速发展,网络敏感词的数量和范围也有了显著的扩大。官方的审查更为精密,这通过国外研究者的统计数据可见一斑。 由加州伯克利大学创办的“中国数字时代”网站,自去年4月起开始收录被新浪微博禁止搜索的敏感词。从去年4月16日到今年8月15日,这个网站上的“新浪微博搜索敏感词列表”共收录了1543个敏感词,换言之,平均每天都有3.2个新的敏感词问世。 按时间顺序来看,这个列表形象地展现出审查机构和网民间“猫捉老鼠”游戏的不断升级。 防审查招数也进入2.0版 以政治敏感词为例,在去年4月初,被屏蔽的多是“中南海” “十七大“这类未经修饰的词条,但渐渐地,“wenjiabao(代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liusi(六四)”等拼音词组也被列入屏蔽范围。今年2月王立军事件爆发后,连“王丽娟护士长(王立军副市长)” “重庆火锅(薄熙来)”这样隐晦的代称都没放过。 敏感词的增加——其中不少是代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网民“防审查“的招数也在不断改良。可以说,随着互联网进入2.0时代,网民的防审查招数也在转型升级。 用分隔符号或拼音将敏感词略加包装的手法,已经被认为不够安全,或者太沉闷。在讨论敏感议题时,中国微博进入了“代称”时代。 五花八门的代称中,有取自名字谐音的“康师傅”(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有源自当事人外貌特征的“墨镜哥”(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有同时表现地理位置与意识形态特征的“西红市” (重庆),更有充满宫廷戏色彩的“平西王”(薄熙来)。 网络观察者的研究显示,这些集合网民智慧、想象力与调侃趣味的代称的产生,可不是因为网民无聊,而是为了防止删帖所做的努力。 曾任美国《商业周刊》驻中国记者的麻省理工大学学生章智竹,最近就利用香港大学新闻及媒体研究中心的微博数据库“微博视野”,搜集了数千条被删除的微博。
|
© Xiao Qiang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2.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微博, 禁词, 网络审查
订靠谱新闻 获翻墙大礼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2/08/%e8%81%94%e5%90%88%e6%97%a9%e6%8a%a5%ef%bd%9c%e7%bd%91%e7%bb%9c%e7%8c%ab%e6%8d%89%e8%80%81%e9%bc%a0%e6%b8%b8%e6%88%8f%e5%8d%87%e7%ba%a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