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对华直接投资2009年金融危机时曾一度下降,此后一直呈上升态势,而《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却表现出新的下降迹象。
根据最新7月5日公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今年1月至5月,外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与此同时,前往东南亚的外国投资正在快速增加,显示出跟中国脱离的迹象。
先来看一看根据公开报道整理的的部分从中国撤退外资清单——
A、日常生活消费品企业
1、阿迪达斯
2012年7月18日,德国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对媒体表示,会在今年10月关闭位于苏州的中国惟一直属工厂,原因是“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
对于该工厂的去向,据媒体报道,苏州工业园区一位知情人士称,“阿迪达斯苏州工厂准备搬迁到缅甸。”而阿迪达斯的说法是“工厂将被关闭,不是转移”。
事实上,在2009年第一波撤资潮时,阿迪的竞争者耐克已就关闭其位于江苏太仓的工厂,这也是耐克在华的唯一工厂。
2、意大利时尚品牌
2012年3月,媒体报道一些意大利时尚品牌已将生产线移至土耳其和突尼斯。
3、星巴克
7月20日,国内媒体报道,来自星巴克总部的消息:星巴克也有动作,准备关闭其中国工厂,把陶瓷杯生产转回美国。
4、消费品巨头佳顿公司
2012年3月开始,佳顿旗下“Miken”碳纤维棒球棒、安全器材“First Alert”的生产已经从番禺撤回到美国本土。
5、美国耳机生产商Sleek Audio
这家五年前已经在东莞生产高端可调谐耳机、产品主要外销的公司已经将生产转移回佛罗里达。导火索是——2009年,Sleek Audio东莞工厂生产的货品中,有1万件产品出现焊接不牢的问题,这批货令Sleek Audio一下子亏损数百万元。
6、美国玩具生产商Wham-O
这家公司决定将一直在中国生产的50%的飞盘和呼啦圈订单转移至美国国内生产。
7、美国发光二极管灯泡生产商Seesmart LED公司
这家公司筹备将其整个海外业务迁回美国。
8、户外用品制造商Coleman
部分业务搬回美国本土生产。
9、高端厨具制造商All-Clad Metalcrafters
同上。
10、日本家电
2012年7月,松下最大规模裁员波及中国区,上海工厂或关停。事实上,2011年以来,日本家电在中国市场上表现不佳,索尼等巨头上半年业绩报亏,进入第三季度,日本家电企业又纷纷开始缩减在中国的业务,进行大撤退。
B、工业
11、福特汽车、卡特彼勒公司
2012年3月起,上述公司纷纷将大部分产品陆续从中国多家代工厂撤回本土生产。他们在美国本土开设工厂制造某些原本在中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
12、轮胎和绝缘材料制造企业Carlisle
宣布在美国投资。CEO Dave Roberts最近写到:“我们发现在美国生产比在中国成本更低。”
13、水泥行业
出现国内公司反向收购外资在华业务。
2012年6月21日,韩国大宇国际公司宣布将位于山东的大宇水泥工厂以7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4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中国建材集团。
此外,华润水泥还收购了新加坡三德水泥在福建和云南的水泥企业。西部水泥则以5.04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意大利水泥集团在华水泥业务。
C、其他
14、美国ATM(银行柜员机)供应巨头NCR
NCR号称在中国拥有最大的ATM安装量。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NCR已经把部分ATM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美国佐治亚州的哥伦布。
上述名单仍在刷新中…………
外流去向
1、重回本土
通常是高附加值产品。
BCG在2011年10月报告《美国制造业复兴》中提到,7大行业被认为将回归美国——
运输产品、计算机及电子产品、金属制品、机械、塑料和橡胶、家电及电器设备、家具。
这7大行业合计在美国的消费额每年2万亿美元,占到美国从中国每年3000亿美元进口额的70%。BCG估计大约占美国从中国进口额30%的制造业可能回到美国,其中少部分将到墨西哥。
2、东南亚
7月5日公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FDI流入量显著增长。
贸发组织2012年进行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在由跨国公司评选出来的最受欢迎的东道国排名中,印尼和泰国的位置大幅提高,这两个国家扩大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一片光明。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2011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再创历史新高,但流入制造业的FDI则减缓了增长步伐。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今年上半年FDI整体下降幅度很大。
华尔街日报2012年7月18日亦报道称,高科技制造商正涌向马来西亚。
报道称,随着中国和泰国最低工资的大幅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向低税收和物流成本的国家。
在马来西亚,FDI在今年一季度达23.7亿美元,同比上升15%。菲律宾的投资和制造企业也大幅上升。
一些企业此前就在马来西亚经营多年,英特尔的Andy Grove早在1970年代就在马来西亚建厂,随后许多的日本和西方投资者也纷至沓来。但随着全球科技企业转向成本更低的中国,马来西亚失去了许多企业。
但随着中国沿海地区工资涨幅每年达到20%,马来西亚的优势又回来了。
我们来看一看Adidas的例子。2011年年报 93页显示,阿迪集团下的鞋类产品(包括锐步、阿迪、阿迪高尔夫)有97%的生产来自于亚洲。中国依然占比最大,35%。越南第二29%,印尼第三26%。但中国的占比正在逐年减少,下降了4个百分点。而柬埔寨的份额在2011年翻了一番(基数小)。
同时151页regulatory risk中也提到由于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对中国出口的鞋类产品征收非常高的进口税,这也是阿迪集团想要进一步讲生产工厂进一步分散化配置的原因。
WHY?
1、劳动力成本以及强势人民币与美国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BCG认为,尽管劳动力成本在这些行业中占据的比例相对较低,但两国间快速收窄的工资差距使其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以美元计的中国工资预计将每年增长15%-20%,超过了中国的生产率增速。在考虑美国的生产率后,中国沿海地区与美国部分低成本的州之间曾经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距预计到2015年将缩减至目前水平的40%以下。当考虑紧航运成本及诸如隐藏成本及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后,中国的成本优势将变得微小。
来自美国劳动统计局最新的数据统计:
虽然没有更新09年之后的数据,但从上图中也明显可以看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长率远远高出亚洲平均增长水平,而且04到08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5%以上。
欧盟商会在中国的资深实业家Joerg Wuttke预测,到2020年中国制造业成本将是现在的两倍,甚至3倍。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推测,如果人民币和运输成本按每年5%的速度上涨,劳动力成本每年的上涨速度将高达30%。按这种速度上涨,到2015年,在中国制造加上的运输的成本将和在美国制造的成本持平,也就是说中国制造将不再具有吸引力。
来自经济学人的制造业外包成本指数:
虽然中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相比较发达国家依然很低,但是相比较其他亚洲国家,中国的竞争力显然大大被削弱。UBS称,其他更廉价的亚洲国家,尤其越南和孟加拉国是最大的受惠国,将慢慢吞噬中国的份额。
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内陆地区将取代其沿海地区。但事实证明内地并非那么便宜。
华为报告其在内地省份赵的硕士学历工程师的成本只比深圳低10%。Kolcraft想要迁到湖北,但最终发现成本只比沿海低5%-10%。
2、来自美国内部的政治因素
华尔街见闻曾在1月报道过,奥巴马在白宫对商业领袖发表演讲敦促他们将将更多海外岗位带回美国,推动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
他又在2月6日的联邦预算案中提出新的税收法案,奖励那些将工作岗位带回美国和投资美国的公司,并誓言将终结那些外包工作岗位企业的税务优惠。
奥巴马在其每周讲话中表示:“你们听说过外包,现在是内包(insourcing),现在的趋势充满希望:这些公司正在将海外的工作岗位带回来。”
3、低价天然气吸引制造业重回美国
4、软环境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例如知识产权风险和供应链的脆弱性。日本海啸和泰国洪水给制造商带来了很大干扰。而且美国本身仍是世界最大的市场。因此,从理论上说,离客户总是越近越好。
其他观点
GE副主席John Rice认为,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一般要低30%。但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缺乏可靠的供应链。
中国也有优势:
中国国内市场庞大
中国的工资上升虽快,但生产率上升也快
中国很大,劳动力市场庞大且具备灵活性
中国的供应链精细且充裕
无论如何,一个共识是,中国拥有无限的每天赚低于1美元的劳动力供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相关日志
- 2012/07/18 -- 华尔街日报:美国一些企业决定将制造业务迁回国内
- 2012/07/18 -- 阿迪达斯关闭在华唯一直属工厂 生产线撤离中国
- 2012/07/09 -- 美媒惊呼:制造业回巢了!高科技与家电将成主力军
- 2012/07/05 -- 外企已开始“有计划”地撤离中国
- 2012/06/01 -- 坊间消息,某券商正在协助国内客户转移资产
- 2012/05/28 -- 外资电力撤出中国
- 2012/05/25 -- 《富士产经商报》美日制造商撤离中国回迁本土
- 2012/05/24 -- RFI:中国企业也难逃外迁命运
- 2012/05/15 -- 辟谣了你懂的:商务部称未发现制造业外资大规模撤出
- 2012/04/22 -- 前景不妙 四成美国企业拟从中国搬回生产线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30314?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