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除了是17個歐羅區國家之間的角力,也同時是各國國內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角力,一個原本該國以外都不知道存在的地方政府也可以牽動全球市場,甚至加入談判的戰團,地方政府可以發揮外交,挑戰中央政府的對外財金政策。這篇post先說第一個、亦是最新鮮有新消息的例子:西班牙。
西班牙的華倫西亞(Valencia)自治區政府在20日宣佈,有意申請中央政府的拯救地方政府財務危機基金,成為第一個申請求救的地方政府。消息立即拖累歐美股市及歐羅匯價。
上面藍色就是華倫西亞自治區在西班牙的位置--華倫西亞,在內地(可能以及台灣)是譯作「巴倫西亞」,因為西班牙文中的V全當作B音譯,因為在西班牙文中V的確要當作B音讀。
「地方債」可以如何拖累一個國家的財政,尤其是西班牙,其實很簡單: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的財政雖然說是各自獨立運作,但實際上,如果地方政府破產,大批地方政府的公務員沒有薪金支付,教育、醫療等地方政府負責的服務要停頓,中央政府可以見死不救嗎?因此,地方政府跟大型銀行一樣都是「不能倒下」,地方政府的債務其實就是中央政府的債務。
相對之下,早前不斷說隨時爆破的中國地方債,其實不可能是問題,因為中國的地方政府財政不是獨立,是否能舉債要問過中央政府,再加上中國金融體系仍是封閉,中央政府說了算,不可能有外力衝擊,因此不可能出現省政府破產的情況。西班牙卻是「名義上中央集權、實際上聯邦制」的國家,論聯邦,遠遠不及美國和德國,但論集權,中央對地方政府財政的管制又遠遠不及法國和英國,因此西班牙地方政府成為一個個小王國的土皇帝,不少是財政混亂。
西班牙地方政府的債務有多嚴重?請放大下面來自西班牙《國家報》的圖片(題外話:數字標記上,歐陸跟香港在句點及逗號的使用方法是掉轉的,即「一千」在香港是「1,000」或「1 000」,在歐陸是「1.000」;相反,香港是用「小數點」,如「一點五」是「1.5」,歐陸則用逗號「1,5」)
財政混亂,不只是「計數出問題」這麼簡單,而是貪腐嚴重。跟中國一樣,中央政府的官員在政策規劃等方面可以很優秀,但地方政府官員可以爛透得十分嚴重,這情況在西班牙一樣,一些地方政府/地方政界自己抽油水,或是跟地方商界千絲萬縷,不斷興建一些沒有用的工程。
例如,華倫西亞區去年為一個1.5億歐羅的機場Costa-Del-Azahar機場開幕,但該機場至今都未有一班商業民用航班使用過。這樣亂花錢,又怎能不債台高築?
甚至,西班牙現已面對的銀行問題,也跟地方政府的問題有關,因為最終需要接受歐羅區各國1000億歐羅援助的西班牙銀行出問題,最主要是地方儲蓄銀行(即「caja」),而非全國性的大銀行如BBVA或桑坦德銀行(Banco Santander)。中央政府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不久,已不斷要求caja整頓財政,甚至合併整固,但地方政府礙於自己利益,例如友好商人的銀行被吞併,或不希望再沒有銀行以自己的地區作總部,不斷阻撓,最終其中一間Bankia都是要西班牙中央政府國有化以拯救。
於是,西班牙現在又要注資銀行,又要注資地方政府--在這情況下,西班牙哪有可能毋須尋求國際全面援助?
from 歐洲動態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12/07/blog-post_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