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6 May 2015

第二轮“4万亿”来了

章家敦
中国政府刚启动了一轮加大力度的政府支出计划,而且最终很可能升级为眼下全球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举措。
上周三,中国中央政府宣布投资1.13万亿元(合1,858亿美元)用于升级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设立1,24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保障房建设。在宣布这些支出举措之前,中国政府上周还一批复了六条铁路建设项目,总投资高达2,500亿元。
正如新华社所报道的,本月中国政府是每隔一天就出台一项“促增长措施”。
从政府开支角度来看,4月也是战绩辉煌的一个月。财政部报告,当月财政支出与2014年同月相比增加了33.2%。
过去几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采取不同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以维持经济稳步增长。然而,没有人想到,通常被视为改革派的李克强总理会走回老路——祭出大规模政府支出这种无助改革的招数。
这种看法的存在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许多人原以为中国政府终于选择用根本性的结构调整来促进经济增长。分析师们称赞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 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承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认为这证明改革派人士在政治上获胜。另一方面,财政支出一直被视为与改革相对立,因为财政支出的结果——投资 导向型增长——只会让中国进一步偏离通过改革形成消费导向型经济模式这个最终目标。
第二,分析师认为,差不多所有中国政府官员都得出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结论:上届政府出台的应急经济刺激计划(在2008年底出台)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导致资本利用效率极低、制造出巨大的资产泡沫和债务。
然而,中国政府不会再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这个被普遍接受的看法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中国经济会对小规模经济刺激举措做出响应。
遗憾的是,中国经济没有这样。中国政府最近发布统计数据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或许就是央行发布的货币数据。尽管政府自去年底以来推出了各项货币宽松政策,但今年4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只有7,079亿元,与3月的1.18万亿元相比明显减少。原因很清楚,基本需求不足。
由于今年经济结果令人失望(通常被认为比报告的情况还要糟糕),有些人认为政府应该暂时采取直接干预措施,而路透社上月中旬报道,中国政府在采取改 革措施还是经济刺激措施的问题上存在争论。到4月底,哪方获胜就变得很清楚了。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发表声明,强调经济增长而不是改革。正如《人民日 报》在微信上发布的一条评论所说,“稳定经济的首选就是促进投资。”
中国政府显然选择采取大动作,也就是这一回的财政支出计划,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计划可能至少会与上届政府的那项计划一样庞大。瑞穗证券 (Mizuho Securities)经济学家沈剑光说:“此轮刺激措施的规模将会与以前那次一样大。”他指的是始于2008年的那轮刺激措施。
据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从相对角度计算,中国在2008年出台的刺激计划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其规模相当于美国经 济刺激计划的三倍。”然而,那项刺激计划台面上的4万亿元只是实际规模的一部分。此外,上届政府还强迫国有银行几乎无限制地发放贷款。在大约五年的时间 内,中国各大银行产生的信贷规模几乎相当于整个美国银行系统同期投放的信贷,可是大家要知道,中国在2008年的经济总量还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
这一次,国有银行已经再次应召参与其中。比如本月中旬启动的地方债置换计划,该计划实质上是为了增加地方政府的借贷(由此增加支出)。此外,本月 15日国务院公布了由财政部、央行和银监会会发布的一项指令。这份特别文件命令金融机构继续向地方政府项目发放贷款,即便借款人无法偿还。
此项命令表明,中国领导人已经不顾一切。以李克强总理为例,从4月开始,他已经连续多次对于下级政府官员“慵政、懒政”问题提出批评。
例如,据新华社报道,上个月在视察吉林省期间,他批评国有银行“没有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采取合作态度。”据《中国日报》报道,李克强总理还讲到官员“玩忽职守。”
李克强总理说:“我经过长春时看到了公路两边闲置的工业设备,心里很难过。为什么闲置在那儿?是下一个项目要用吗?土地没有开发也被浪费了,这必须要追究官员的责任。”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克里斯托弗·伯尔丁(Christopher Balding)本月在财经网站Seeking Alpha上撰文写道:“中国仍然是一个完全由国家主导的经济。”但即便国家官员——尽管手握大权,也无法像李克强总理以为的那样用意志力驱使土地的开 发。而这就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问题:中央和地方官员越来越难以在一个疲态尽显的经济中创造经济活动。
一年前,一位知名的中国经济分析师私下指出,中国政府有能力再推出一轮经济刺激措施。当时有人称他是个悲观者,但或许他过于乐观了。别忘了,今年以来中国推出的货币刺激计划已经失败。现在我们正在等着看,李克强总理的全力推进能否以某种方式获得成功。
如果获得成功的话,那么最多也只能赢得一年靠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如果失败了,那么几乎所有的经济灾难都会降临,或许到今年第四季度之前就会发生。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8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