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倫
法國塞爾奇•蓬多瓦茲大學副教授
2015年 5月 25日
在新聞不斷的中國,最近一件被許多人熱議的就是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這間隔九年
後再續的會議,除了一般性的宣示,名稱由「全國」升級為「中央」的改動讓些觀察家分析猜測之外,最引人注意的大概就是對所謂新三類重點對象統戰政策的出台
了。這或許會讓某些相關人士歡欣雀舞,看到升遷騰達的一番可能的光明景象,不過在筆者看來,從根本上講,啟用毛時代的這類做法來應對今日的種種課題,雖不
能說毫無效果,但可以確定,最終是無法達成其所要達成的目的的。
社會分化帶來的困境現代社會的一個本質性特徵在社會分化,社會學的經典大師們早就對此有過精闢的說明。這是現代文明的自由導向所決定的。只要我們一天不接受這一點,我們的思想就很難說邁入了現代。也是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為何毛時代,那種以反現代、反自由的方式出現的現代建設最終會失敗。
改 革開放以來,隨市場經濟的確立,中國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分化。一方面這是現代文明的本質使然,另一方面也因制度和轉型特點而形成某種中國式非正常的特殊 分化。總之,一個顯見的趨勢就是,社會分化已成不可逆轉。所謂共識喪失的根本上肇因於此;而所有中共面臨的合法性和治理危機也都可以從這個角度得到某種解 釋。因為,沿用至今的中共傳統體制的基本架構是集權性的總體社會架構,其指導思想上是反分化的,這體現在各種有關「統一」的官方論述上,不能不與社會分化 的趨勢發生根本性的矛盾。
面對這種局面,中共一方面想要保有那與分化相伴而來的社會與經濟活力;另一方面無論是從意識形態還是從利益的角度 出發又都不願放棄作為一黨獨大統御一切的地位,確立符合這種分化狀態的現代政治和治理制度,因此常常在這種兩難的狀態、撕裂的邏輯中左右搖擺,前後矛盾, 嘗試著在原有制度和意識形態的框架內修修補補,擴大執政基礎,解決合法性危機,維持某種平衡。此次再祭出統戰這「法寶」,也是這個目的。
只 是,與過去相比,執政黨今天所感受到的社會疏離或許更加嚴重,在意識形態、政治領域一系列讓人匪夷所思、不得人心的做法造成相當一批社會精英失望,對未來 缺乏信心,對執政集團冷漠、懷疑甚至是敵視的狀況下,執政者有更大的理由擔憂某些社會精英在背其遠去。在有著世界上最多成員的黨的內部和外部,卻找不到足 以讓人放心依據的可靠力量。——「更無一人是男兒」說,顯然透露出執政者這方面的某種焦慮。在不斷重覆著各種有關自信的理由的同時,卻無法改變著不自信也 不相信的人群在繼續增長的事實,那不斷加大的移民潮從一個側面佐證著這一點,它卷裹了諸多社會精英包括與政集團核心層相關的眾多人。留住人才、財富,贏取 人心,攸關生死存亡,於是有了對這三類人的召喚和安撫。
難以成功的統戰
我們因此可以明 白,與過去統戰領域那種帶有走形式的面子活不同,企圖心甚強的習所主導的這次中央統戰會議確是想給統戰工作一些新的活力,讓其在新時期面對新問題的具有某 些社會整合、吸納精英、提升國家治理水凖,鞏固執政黨地位的功效,這是我們從閱讀此次相關報道中能清晰感受的。將統戰會議從「國家」改為「中央」,一方面 是習重建中央集權的政治邏輯的自然伸延;另一方面,也是習在不動現有體制的情形下,試圖通過統戰回應上述各種挑戰嘗試的一種表現。
不過,這 種統戰的政策會面臨諸多無法難以克服的阻礙。首先,這種制度和政策設計本身具有缺陷。黨依據自己的標凖招徠各種人士來服務於黨對社會的領導,增加執政資 源。但因黨的絕對主導地位、缺乏執政授權和約束,黨所具有的自身利益等等因素,無法解決黨的合法性再造、與社會的矛盾等問題。以老太爺的方式安排人事、政 策,處置利益分配是達不到化解社會利益衝突,確立社會公正,達成共識的目的。最多只能在治理功效層面有所提升。其次,面臨自主意識日漸強化的一代精英人 才,一切都要以維護、服從黨的領導為先決條件的這種類似傳統的主—僕關係,是很難適應在新的環境下成長的一代精英的自主要求的。最後,除可動用些民族主義 資源外,官方欠缺具有足夠說服力的意識形態,無法有效地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思想資源,動員社會精英竭誠參與。
結果,可以預見也是過去這些年常 見的,就是官方利用手中掌握的經濟、聲望和職位資源,軟硬兼施,招納些樂意效力的人士。且不說這類被吸納人士是否會給主政者加分,——豈不見那兩位受召見 抬舉的網絡作家給習帶來的聲望損害可謂是災難性的。就是那些聲名略好,確有些真才實學成為統戰對象的人士,即便得到好處,內心是否認可現行體制與政策也未 可知。此外,有些人可能心知肚明官方這類治術、禦術意旨所在,投其所好,玩起這種樂見被統戰的遊戲,心口兩張皮,說到底不外借此從中圖名牟利獲權,最終只 能進一步惡化社會中的犬儒和虛偽的氛圍,敗壞道德文化。
更何況,那些大多數注定是無法參與或不願參與分享這種好處的精英人士中的許多人對現行體制的反感和厭惡只會因此強化。到頭來,這種想靠向體制注入新的精英來減少社會對抗,增加社會和諧要素的企圖難免不要落空。
新舊統戰
眾所周知,武裝鬥爭,統一戰線,黨的建設是由毛在三十年代末歸納的所謂中共領導的革命的三大法寶。其中,作為取自蘇俄的思想,與傳統的合縱謀略、現實的經驗總結混雜形成的統戰,其關鍵只在服務於奪權之「戰」,其有效性也恰因用於「戰」。戰之不存,統戰之用便消。
除中共建政之初起到過些安撫舊時代的精英,鞏固政權之效外,改革開放前相當一段時期,統戰實可有可無:一個高度集權的政體,所有政治力量和個人都必須臣服於中共及其領袖的絕對領導之下,社會高度一統,統戰便不具任何實際意義。作為某種延續,毛只將其運用到國際事務上。
改 革開放後統戰的再活躍,其實恰恰就是與社會分化、各階層的日漸獨立相連的,中共需要借此聯絡各界,進行社會整合,統戰便再具實際運作的意義。但事實上,這 類新統戰已不再具有老統戰的含義,很難說具有明確指向的敵手,它更近一種現代意義上的外聯工作,涉及內外,服務於改革開放和國家統一目標。
新毛主義的執政趨向
但 此次再提統戰,背景卻有些不同。一方面自然是以往統戰的繼續,但另一方面卻有某種新的內涵:為保衛政權而統戰。歷史辯證輪迴,用於奪取政權的工具走到服務 保衛政權的階段。有利中共永續執政者都將是統戰對象,——強調對青年精英的統戰意便在此。這大概會在今後一段統戰工作的一個指導思想。
自習 主政,我們已經觀察到一些列毛式的語言和思想的回潮,一系列打通毛鄧,毛鄧兼用的施政取向。一方面強調繼續改革,這體現在三中和四中全會所推出的有關經濟 和司法改革措施。但另一方面,從某個角度觀察,習正循著毛的「三大法寶」進行某種新毛式執政試驗:「反腐」「群眾路線」「焦裕祿精神」等屬於黨建;「整軍 強軍」和經濟的發展可類比為今日的「武裝鬥爭」;而再拾「統一戰線」,也就不讓人感到意外。
只是,筆者多次強調,儘管在堅持黨的領導上具有 一致性,毛鄧路線的各自指向實是不同的,糾正鄧路線的缺失只能靠深化改革,徹底改革;現代的問題只能靠現代的解決方式。解決能源問題不能靠重回點油燈,駕 馬車的方式。迷信老套數,指望在群眾路線,統戰等酒瓶中裝些新酒來治療些根本是全新的病症,終是藥不對症且只會延誤療機的。前一段「走群眾路線」高調宣傳 焦裕祿迄今的結果是有目共睹;而與此次統戰新精英政策異曲同工的江時代的「三個代表」,雖曾有助於擴大中共執政基層,但依舊無法解決其合法性危機,也是另 一例證。
再來說今日中國的新聞,除了這類中央統戰會議等上層官方動向外,最近一個特點就是引發大規模關注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從年初的柴靜穹片,到區伯嫖娼案,再到畢福劍戲評毛,慶安徐純合被射殺的槍聲,2015年以來幾乎每月一件。歷史有加速的態勢。
這 些事件或屬偶然,而能成為事件卻皆有其成為事件的必然;涉及發展模式的選擇,公民權利的維護,官權的約束限定,歷史的評價等一系列中國最重大亟待處理的問 題。迄今為止,官方在回應這些事件上要麼迴避,要麼處理手段陳舊,蠻橫,自相矛盾,結果都是進一步侵蝕了官方的合法性。在此背景下來看此次統戰會議,不免 讓人感嘆,旨在維繫政權,中共不斷尋找新的手段,但官方與社會的脈動卻已然相隔甚遠,日漸疏離。這豈能又是這些新手段所能解決的?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focus_on_china/2015/05/150525_cr_tong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