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9771?page=1
中國缺乏真正的“領導者” / 侯健羽
還記得當年新疆克拉瑪依大火中不知誰喊了一嗓子:“讓領導先走!”於是,領導們成功撤離了,留下200多個孩子葬身火海。直到現在我也在嘀咕:“那些人怎麼就當上領導了?”
不過細想想,這些人根本不能算是領導。就是在全中國,想找出真正意義上的領導,也是難上加難,儘管中國被稱為領導的,世界最多。
為什麼這樣說?
按照美國著名學者伯恩斯在他的《領導論》中對領導者的定義,領導關係建立的條件,一是領導者與追隨者雙方自願,二是兩者有要共同實現的目標。
他這樣定義領導者:“領導者勸導追隨者為某些目標而奮鬥,而這些目標體現了領導者以及追隨者共同的價值觀和動機、願望和需求、抱負和願望。領導者的才能在於領導者看問題及行為方式,以及追隨者的價值觀和動機。”(伯恩斯)
伯恩斯在給出他自己的定義之前,列舉出歷史上其他學者對領導者的定義。我之所以認為他的定義最好,就在於他把領導者與追隨者放在一個平等、自願的位置上,追隨者的目標不是領導者強迫給予的,而是被勸導發覺的。這個定義符合社會文明發展的潮流,使人性在自由而不是扭曲的狀態下彰顯。
按照其定義展開,真正意義的領導關係,必須以民主選舉的方式來保證。在施政者上臺之前,起碼要讓潛在的追隨者們知道候選人的施政目標與其利益和價值觀是否一致。這樣選出的施政者,是真正意義上的領導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雖然不能保證其競選演說完全沒有欺騙性,但至少比被統治者在施政者上臺前後做盲目猜測強得多。民主選舉前後,人們在討論候選人提出的施政綱領怎麼樣;而內定的繼任方式,只能讓人們猜他可能會做什麼。何談自願?何談共同目標?
所以按照伯氏定義,中國起碼在體制內,很難找到真正的領導者。
那麼中國人口中那些踩著孩子逃出火海,或拿著納稅人的錢,包N個奶、買N套樓、辦N個戶口的所謂“領導”,其正確稱呼是什麼呢?伯恩斯答曰:“掌權者。”
他在《領導論》中指出領導者與掌權者最基本的區別:
領導者與追隨者的需求和目標是緊密相連的。領導者致力於滿足追隨者的願望、需要以及其他動機,同時也滿足自己的需要。而掌權者,一旦有必要的動機,可以置追隨物件的動機和權利於不顧。他們用權力將受害者物化,同時將權力執行者也物化了,使他們喪失了人性。
在掌權者權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只有他們的意志才能合理存在,被統治者被看成是沒有自由意志的物而被隨意處置。比如中國那些暴打小商販的城管。
伯恩斯還提醒大家,掌權者還可巧妙利用某些形式,將一個人的人格消融於他人的人格中,使其看上去他們有共同奮鬥目標。這並不是建立於互相尊重基礎上的真正融合。
大躍進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那時全國人民熱情高漲,寧可砸爛家中鐵鍋,使自家無法燒火生飯,也要完成趕英超美的中國復興之夢。那時,某些領導人個人的意志,被偷換成整個國民的意志。
目前國富民弱的中國,是另一個例子,是一個以犧牲百姓人權造就的所謂強國。人們用幾代人的心血去為高房價買賬,去填補虛漲的GDP,自己卻過著打折的生活。基於此的“民族復興”夢也不知將要復興誰的夢。中國的百姓與政府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領導關係。
中國那些真正有領導能力的人哪去了呢?我想金庸先生早在他的小說《笑傲江湖》中給出了答案。
富有人格魅力和人情味、被江湖朋友愛戴的令狐沖,在中國只可能成為民間領袖。他這樣的人,是無法從官方選拔體系中脫穎而出的。
由於他善於打破既定格局,不被滿嘴禮教又守舊的一把手岳不群看好;他更不像城府極深,實則陰險的二師兄勞德諾,能得到重用;就連小師妹岳靈珊也不愛他。畢竟,女人會根據社會的價值取向去判斷一個男人是否為潛力股,而令狐沖在她眼裏顯然不是。他的創新精神和正義感反被看作是阻礙他在江湖中升遷的幼稚。
令狐沖的轉運從他離開華山開始。他通過民主推選當上了恒山派掌門,他的個性被不受中原禮教影響的魔教聖姑欣賞,並終結連理。這一切,他在華山得不到。
不過,在《笑傲江湖》的大環境中,不論在名門正派還是魔教,得到權力的主流方式還是一把手認命,而不是民主選舉。這讓不愛服從的令狐沖覺得沒有尊嚴,最終,還是選擇退隱江湖了。
大環境造就不了領導者,倒是為了掌權而“欲練神功,揮刀自宮”的人被篩了出來。閹掉的是什麼?是人性、是原則、是羞恥感和尊嚴。於是就有了包養一百多個情人並寫進日記的神奇官員,就有了房姐、表叔和8歲參加工作的神童。這些人群眾深惡痛絕,卻屢禁不止。而令狐沖們,要麼是不願進體制內,要麼是被嶽不群們壓著出不了頭,要麼,以現代方式退隱——出國了。
中國需要的是領導者,而不是掌權者。只有民主才能產生真正的領導者。不然,那些潛在的可能成為領導者的人,只能被迫精神閹割,把自己的以及所能反映的人民的意志,消融在上級的個人意志之中。
難道在中國大地上真找不出你情我願,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奮鬥的領導關係嗎?我冥想苦想,還是有的。如中國丈夫在對外介紹自己太太時會這樣說:“這是我們家領導。”
from 椰子樹下打盹的哲學家 http://tw.myblog.yahoo.com/jkt921/article?mid=17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