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0 August 2012

儒家政治的尷尬

如何在理論與實踐上,圍繞現代政權的合法性,為自身提供有力的支持,這是儒家政治無法回避的挑戰。

文/項小凱

近年來,儒家學說在政治領域頻頻引起關注,以至於有人把儒家與中國當下所謂的「左派」、「右派」同列,並稱為當下的三大政治派。這在筆者看來,實在有過於抬高儒家政治之嫌,因為按照現代政治的標準,當下的儒家顯然夠不上資格,只是處在一個似是而非的尷尬境地。

誠然,儒家的一些無關政治的倫理觀,諸如「仁義禮智信」,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諸如「正心誠意修身」等等,歷來都是很多中國人道德修養和為人處事的準則,已經深入到中國傳統的人文氣質當中。儒家的這種歷史厚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直到今天,仍有它的積極意義。

但在筆者看來,處於政治領域的儒家,至少存在著三個嚴重缺陷,取消了其作為現代政治派別的資格。

儒家政治的第一個重大缺陷,在於先天缺少邏輯思辨性,以至於常被批評為「漿糊」思維。古典儒家主張仁政,強調道德政治,以道德為最高合法性來源,固守這一原則的儒家學者自稱為「道統」。為了實現道德政治,儒家主張以禮承道。所謂「禮」,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其實是從家族倫理引申到政治哲學。這種引申,很明顯混淆了二者的界限,混淆了社會關係與親緣關係的差別。古典儒家的「仁-禮」理論,是非常脆弱的一條邏輯鏈條,這導致儒家所宣稱的社會圖景,只能存於理想世界,而無法見於現實社會。

不過,古典儒家多少還包含點「格物致知」的經驗主義。而到了漢代,帶有陰陽學背景的董仲舒,一反孔子「不語怪力亂神」、荀子「唯聖人為不求知天」的古典儒家傳統,引入神秘主義,宣稱「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此即「天統」理論。從「道統」到「天統」,古典儒家核心合法性的道德,被替換成無法精確定義、可被隨意解釋的「天命」。儒家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邏輯性,被神秘主義進一步肢解。儒家的理論,又被進一步推入漿糊缸。

儒家政治學說的第二個重大缺陷,在於嚴重缺乏創新精神。孔子複周禮而興儒學,後儒若要改制,必言托古。儒家學者似乎深信不疑,古書經典中已包含了有關現世未來的一切答案。

然而,孔子所冀望的周禮,僅可能存在于古典封建貴族時期。至戰國末年,撤封建、置郡縣,即以職業官僚,替代地方的貴族分封,從而形成中央集權,這已經成為當時的改制趨勢。隨著貴族政治的消亡,主張道德政治的儒家,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實現其政治理想的社會基礎,而無法適應當時的發展趨勢。在政治競爭中,儒家徹底敗給了主張「強國弱民、起兵勝敵」的中央集權的法家。秦滅六國,一統天下。

秦帝國僅存15年而覆滅。漢儒賈誼的「仁義不施」之說,似乎成為解釋秦亡的經典定論。但在筆者看來,秦帝國覆滅的最主要原因,乃是過於浩大的工程透支了政府財政。在此背景下,儒家在西漢時期曾一度反彈。借助儒家集團的努力,「聖人王」王莽登基,建立新朝,此時儒家政治到達了歷史的頂峰。儘管如此,儒家學者們仍然生搬硬套陳舊的理論來治國,這無益于現實問題的解決。新朝政權也僅存15年而崩潰,王莽在衝突混亂中被殺。新莽政權的失敗,標誌著儒家從此永久性地退出對中國政治的主導。

儒家政治的第三個重大缺陷,在於理論與實踐的嚴重割裂,這一點也伴隨著儒家政治本身的退化。新朝覆滅後,光武帝復漢,經歷失敗挫折的儒家遂歸附於皇權。於是,儒家的政治理論,與法家的政治實踐逐漸合體,形成長期統治中國的「外儒內法」模式。

在這個模式下,皇權掌握對儒家學說的解釋權。皇帝在尊孔的同時,緊握「天命」的接力棒,成為聖人在塵世的化身,成為普天之下民眾頂禮膜拜的政治偶像。儒家思想也被剪裁,以符合官僚政治的需要。而在政治實踐方面,皇權以武力壓制社會的反抗意識,打擊異見智識階層,如歷朝歷代的文字獄。儒家徹底喪失了政治獨立性,成為依附皇權、貼附法家的共生性存在。

儒家政治的這三條嚴重缺陷,即缺少邏輯思辨性、缺乏創新性、理論與實踐割裂,導致儒家始終無法成長為成熟的政治派別。當然,儒家也並非一無是處。正如秦暉教授曾經提到的,儒家在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意義,恐怕在於它頑強反對法家專制的精神傳統,即所謂的「反法之儒」。畢竟,從最壞的角度來看,受儒家掣肘的「外儒內法」,也好過徹底的法家強權,要瞭解這一點,不妨拿歷朝歷代,與秦朝和毛澤東時代作一個對比。

因此,在筆者看來,當下儒家的問題,在於如何修補自身的這三個缺陷,如何繼承自身反對專制的傳統,並推陳出新,以期自身的成熟,從而具備參與現代政治競爭的資格。政治的核心問題,是政權的合法性。如何在理論與實踐上,圍繞現代政權的合法性,為自身提供有力的支持,這是儒家政治無法回避的挑戰。

很遺憾,目前一些所謂的儒家政治學派,要麼還在邏輯漿糊缸裡面打轉,如學者秋風提出的、基於神秘「天統」理論的所謂「儒家憲政」;要麼不但繼續刷邏輯漿糊,而且徹底丟掉儒家的「反法」傳統,成為不肖的強權附庸,如學者甘陽幾近厚顏的,為毛澤東時代歌功頌德的「通三統」。由此觀之,雖然不至於說是絕無希望,但在成為合格的現代政治派別之前,當下儒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係旅日學者)



from 陽光時務 iSunAffairs http://www.isunaffairs.com/?p=1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