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發展、新發展區、上蓋發展?
星期二晚上在北區大會堂進行的「我們未來的鐵路」第四場公眾論壇,許多關注新界東北的朋友就應否興建古洞站以及其他相關議題表達意見。但由於他們對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先生的回應感到不滿,在討論完古洞站的項目後便帶同橫額離場抗議。由於大部分出席者大多關注古洞發展,加上過往其他方案的討論已相當充分,針對北港島線應採納換線、交匯、東將合併;南港島線西段應全段或分段興建,建議及論點已經開始重覆,故我們決定不就第四場公眾論壇作完整記錄,而是分別討論針對古洞及新發展區鐵路的關注,以及四場公眾論壇的總結。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研究範圍鄰近邊境,覆蓋的地區至今仍為鄉郊。香港是否必須採取「寸土必爭」的土地政策,亦應否將所有鄉郊發展成新市鎮?相信大眾會對這些政策有一定保留。大眾對於覆蓋新發展區鐵路項目的質疑,我們亦同樣理解。我們在四月初推出一系列文章,探討古洞、洪水橋等網上討論區較少討論的政府新鐵路建議,正正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在關注改善市區交通的同時留意新發展區的規劃,避免因對其他項目的忽視而在諮詢期後,因絕少人提出反對意見而「被通過」。
不過,雖然政府一直以來就不同範疇的政策諮詢,有一定的不足之處,例如整體方向頗有導向性、公眾參與程度一般。但對於部分人士提出的內容,我們亦希望通過這個平台作出釐清,無謂令政府蒙上更多不白之冤。
回顧整個《鐵路發展策略2000》檢討及修訂過程,政府與顧問公司分開兩階段進行諮詢。當中,「北環線」屬去年第一階段諮詢的三個「大型跨區走廊」之一,今年第二階段「地區優化方案」只針對在落馬洲支線中增設「古洞站」,「北環線」理應不包括在第二階段諮詢的討論範圍內。不過,正如過往我們以及其他關注鐵路發展的朋友提出,兩階段的內容不能完全割裂地視為獨立內容,而是應該一併研究兩階段內容的關連性。
針對北環線,有稱「沒有連同在2000年時和北環線一併推出的牛潭尾、新田和凹頭3個沿線「特別增長地區」一起諮詢。」。事實上,政府在2012年推出的「第一階段公眾參與諮詢文件」5.14段已經提到:「由於新發展區的規劃情況已有大幅改變,顧問認為沿線的凹頭、牛潭尾及新田將保持為鄉郊地帶,人口密度甚低,在尚未確立大規模發展的計劃前,北環線可能未必有需要設站服務有關地區,而盡可能依照現有道路沿線鋪設鐵路,以免影響周邊的鄉郊環境。」,故縱使政府在顧問公司提交最終報告後,接納興建北環線,在可見的將來凹頭、牛潭尾及新田都未必會設站。
另外亦有朋友擔心「以香港興建鐵路的模式,我們很難想像北環線沿線沒有物業發展」。然而,政府對此條鐵路的所有權模式尚未有定案,尤其是北環線在2000年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中早已歸類為屬九鐵公司自然延伸項目,故應由九鐵公司營辦。根據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在2007 年 5 月 25 日討論的其中一份會議文件「 《兩鐵合併條例草案》委員會報告」,第127段便指出:「根據兩鐵合併方案,將來政府有權決定不屬於地鐵自然延伸項目的個別新鐵路項目,應採用"擁有權模式"(即合併後的公司負責出資、建造及營運新鐵路)抑或是"服務經營權模式"(即政府撥款建造新鐵路,並向合併後的公司批出服務經營權,按照預先協定機制決定的財務條款營運新鐵路)。」
翻查資料,兩鐵合併後已經興建的包括屬前地鐵網絡自然伸延的西港島線、南港島線東段及觀塘綫延線,用擁有權方式給港鐵公司興建及營運,亦撥出前山谷道邨及黃竹坑邨地皮,容許興建上蓋物業作補貼。至於原由前九鐵所發展的沙田至中環線及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則以服務經營權模式交予港鐵公司發展,港鐵公司並無上蓋物業補貼,至於上蓋發展權落於政府手上。以沙中線為例,鑽石山站上蓋為綜合發展區,規劃署現正就發展區未來規劃進行檢討;啟德站上蓋指定作「其他特定用途」,地積比率為0.5,將會拓展為兩層高之發展,根據發展大綱圖應作為車站廣場一部分,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負責;至於位於啟德發展區內之土瓜灣站(或稱宋皇臺站)上蓋則劃定為商業用途,地積比率為4.5,可建12層高商業大廈,現時仍未有相關報道提及有關項目。
如根據過往經驗,北環線應與其他前九鐵路線一樣,以「服務經營權模式」批予港鐵公司發展。港鐵公司負責興建鐵路之時,對鐵路上蓋發展應無決定權。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無需擔心有可能出現的上蓋發展。根據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第三階段公眾參與活動摘要」,古洞站周邊為車站廣場,未有上蓋物業發展。
至於同樣出現在「我們未來的鐵路」的洪水橋,由於其工程研究只進行到第一階段,現時並無最新規劃藍圖。但我們亦需密切留意洪水橋之上蓋發展,翻查1999年10月31日的成報報導:「新市鎮將以西鐵洪水橋站為中心﹐建築物高度以階梯排列﹐中央發展高密度住宅﹐外圍地區則是中至低密度。洪水橋北近西鐵天水圍站地點在有需要時可加以發展﹐應付進一步人口增長。」當年的設計亦打算在該站之上作大型住宅發展,至於下一步政府會否以新瓶舊酒形式,重提大型上蓋發展,以容納不少於16萬人口,亦需要靠大家關注。
政府「出口術」並非新鮮事,以上所提及的最終是否如此,都要視乎政府的政策方針。我們當然期望在新發展區的規劃能夠滿足本地市民實際需要,檢討鐵路上蓋發展密度,並減低發展對該區現有居民的影響;而非「好大喜功」,為增加政績而濫建單位甚至不必要的鐵路線以至車站。鐵路投資回報時間長,應何時興建、如何興建、怎樣興建該慎重考慮,並需與市民取得共識,絕不能背道而馳,與市民作對,這應該是「我們未來的鐵路」正確的發展方向。
最後一場公眾論壇前半部的片段已經上載,其餘片段將於本週末內全數上載。謝謝各位在兩個多月觀看公眾論壇的片段,並在其他討論中予以引用政府官員就鐵路建議的回應。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