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28-1-2013
想起錢鍾書先生忌辰,不禁想起他的夫人楊絳先生。夏志清稱,「整個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界再沒有一對像他倆這樣才華高而作品精、晚年同享盛名的幸福夫妻了。」一九三二年春,清華古月堂初識。接下來,便是攜手走過的六十三年。
錢鍾書是天才,這在批評界有定論。清華三傑,他是獨佔鰲頭。在學問上謙虛,為人上則是恃才傲物太甚,幾乎頭角崢嶸。據說錢先生對西南聯大外文系幾位教授有評價,言語甚為犀利:「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錢氏寫《圍城》,多少是帶進了昔日在聯大的經驗,是有一點夫子自道的意思。在這本書裏,「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這小說隱隱然是看到激憤氣。大概也是因為他一九三九年暑假回到了上海探親,滬上淪陷,再也回不去了聯大。所以竟也有人考證,說《談藝錄》的上下半部的筆觸,不盡相同。原因是上半部是三八年留居藍田寫就,而下半部則在上海著成,彼時的心情,多半是不太如意的。
說回《圍城》。寫這部小說的時候,錢鍾書已經去了上海。當時出風頭的是太太楊絳。楊絳寫了一部喜劇,叫《弄真成假》,風靡滬上。這出劇作由上海同茂劇團搬上舞台,反響極大。看了楊絳的劇後,錢鍾書也十分激動,說:我也要寫一部長篇小說!楊絳馬上贊成稱好。當時二人的生活很是拮据。自從離開了聯大,錢氏已沒了高薪。他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按鐘點授課,少教幾節課,空出時間寫書,錢自然掙得少了。楊絳便把保母辭退,一個人擔負做飯、洗衣服等家務,只為省點錢,少一份支出,維持家庭生活。這樣錢先生便可以安心寫長篇。
楊絳的犧牲,成就了《圍城》,也幾乎成就了錢鍾書這個人,無論治學還是創作。錢鍾書的母親誇她「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麼粗活都幹,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鍾書癡人癡福」。這幾乎是對她最為精到的評價。錢鍾書對這個妻子的戀慕,更是一生未改。《人.獸.鬼》出版後,在兩人「仝存」的樣書上,錢寫下:「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這份極盡包容的情感中還涵括著一份母性。文革初期,兩個人被批鬥。錢鍾書戴覑高帽子泰然自若。寫他的大字報漫天飛,本來已是風聲鶴唳。但是看似柔弱的楊絳,卻有膽子,在大字報上貼了小紙條替丈夫作澄清。批鬥中被逼問為什麼要為資產階級反動權威翻案。她跺覑腳,說就是不符合事實。身邊的人都為她難把汗。
錢鍾書曾如是總結:「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娶妻當如楊季康,事實證明,錢鍾書的選擇沒有錯。楊絳的溫文與堅強,在錢身後,表達得更為深沉與澄凈,令人心疼。「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裏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丈夫、女兒相繼去世後,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錢鍾書的作品整理出來,還把他的經年積累的讀書筆記發表。在九十二歲高齡,她完成了《我們仨》。讓我們得以看到這對中國文學史上「大寫」的學者夫婦,樸素而清澈的人生。
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曾獲香港藝術發展獎、首屆香港書獎、台灣聯合文學小說獎首獎等。著有《謎鴉》、《相忘江湖的魚》、《繪色》、《阿德與史蒂夫》等。
錢鍾書是天才,這在批評界有定論。清華三傑,他是獨佔鰲頭。在學問上謙虛,為人上則是恃才傲物太甚,幾乎頭角崢嶸。據說錢先生對西南聯大外文系幾位教授有評價,言語甚為犀利:「葉公超太懶,吳宓太笨,陳福田太俗。」錢氏寫《圍城》,多少是帶進了昔日在聯大的經驗,是有一點夫子自道的意思。在這本書裏,「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寫這類人,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只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這小說隱隱然是看到激憤氣。大概也是因為他一九三九年暑假回到了上海探親,滬上淪陷,再也回不去了聯大。所以竟也有人考證,說《談藝錄》的上下半部的筆觸,不盡相同。原因是上半部是三八年留居藍田寫就,而下半部則在上海著成,彼時的心情,多半是不太如意的。
說回《圍城》。寫這部小說的時候,錢鍾書已經去了上海。當時出風頭的是太太楊絳。楊絳寫了一部喜劇,叫《弄真成假》,風靡滬上。這出劇作由上海同茂劇團搬上舞台,反響極大。看了楊絳的劇後,錢鍾書也十分激動,說:我也要寫一部長篇小說!楊絳馬上贊成稱好。當時二人的生活很是拮据。自從離開了聯大,錢氏已沒了高薪。他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按鐘點授課,少教幾節課,空出時間寫書,錢自然掙得少了。楊絳便把保母辭退,一個人擔負做飯、洗衣服等家務,只為省點錢,少一份支出,維持家庭生活。這樣錢先生便可以安心寫長篇。
楊絳的犧牲,成就了《圍城》,也幾乎成就了錢鍾書這個人,無論治學還是創作。錢鍾書的母親誇她「筆桿搖得,鍋鏟握得,在家什麼粗活都幹,真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鍾書癡人癡福」。這幾乎是對她最為精到的評價。錢鍾書對這個妻子的戀慕,更是一生未改。《人.獸.鬼》出版後,在兩人「仝存」的樣書上,錢寫下:「贈予楊季康,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這份極盡包容的情感中還涵括著一份母性。文革初期,兩個人被批鬥。錢鍾書戴覑高帽子泰然自若。寫他的大字報漫天飛,本來已是風聲鶴唳。但是看似柔弱的楊絳,卻有膽子,在大字報上貼了小紙條替丈夫作澄清。批鬥中被逼問為什麼要為資產階級反動權威翻案。她跺覑腳,說就是不符合事實。身邊的人都為她難把汗。
錢鍾書曾如是總結:「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娶妻當如楊季康,事實證明,錢鍾書的選擇沒有錯。楊絳的溫文與堅強,在錢身後,表達得更為深沉與澄凈,令人心疼。「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裏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丈夫、女兒相繼去世後,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錢鍾書的作品整理出來,還把他的經年積累的讀書筆記發表。在九十二歲高齡,她完成了《我們仨》。讓我們得以看到這對中國文學史上「大寫」的學者夫婦,樸素而清澈的人生。
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曾獲香港藝術發展獎、首屆香港書獎、台灣聯合文學小說獎首獎等。著有《謎鴉》、《相忘江湖的魚》、《繪色》、《阿德與史蒂夫》等。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