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1 January 2013

限離境令與厭陸情緒

photo (5)

提升奶粉出口的成本,是應對奶粉問題的穩妥做法,假使實行,就看海關的執法有多嚴謹。

很多人擔心香港的「排中」情緒會變得不理性,以限制出口計,這個方法可謂公平。到底就是不要將問題變成「針對大陸人」,而是針對「貨物離境限制」,針對貨而非人。當然,背後的真正原因是自由行的審批太寬鬆,沒有民意授權的政府以這個方式去取得內地的政治認同。實際上自由行制度的傾斜才是中港矛盾的主因,可惜的是這個「中港融合」的方式,已經是打開了的潘朵拉盒子。大陸人將香港當成一個碩大無朋的商場,「已經回歸了」的想法令自由行很難由放寬逆向成收緊。

至於排中情緒的惡化,很多人深以為憂,但這似乎是無可避免,而且是因為大家缺乏共同議題互相支持。取得共識,互相連結需要一個個事件作平台,而非振臂高呼就可一蹴而就。例如烏坎或者南周事件,雖然能某程度上連結中港兩地,但皆不能真正建立甚麼堅固的基礎或共識,因為到底與大家的生活相距太遠。比較能互相連結的例子是反國民教育運動。但即使是反國民教育運動,實際上大陸對此也是有支持有不支持,普遍而言大陸南方比較多支持的聲音,這與文化語言風土以至地理遠近不無關係。

因此限關出口的措施是可以對症下藥的,而且實際上不能算是「歧視」大陸人或特定族群的措施。雖然大陸人無可避免有很多會因此而覺得被冒犯和歧視,這不應該是香港遲疑的原因。而香港的厭陸情緒,也不可能以呼籲就能消除,因為生活無孔不入的小節上,每天也在鞏固本地人的惡感。

但限制奶粉出口的同時,也應該明白,「走水貨」早已不限奶粉,年關將近,曲奇,金莎,再普通的東西也是水貨客大量購走的目標。買這些東西,犯法嗎?一點也不犯法。但是大堆大堆地買走,不正式建立批發回大陸的渠道而在零售層面與人爭,惹人討厭是理固宜然。因此限制奶粉出境後,可以預料,排中厭陸的情緒不會解決,只能是稍稍緩解,繼續積累,下一個「洪峰」會更加汹湧迅猛。

繞了一圈,最後不難發現,香港早已陷入一種撲火式的「施政」當中。嚴格來說是根本沒有施政,只有救火。因此所有措施只是堵塞這個那個的漏洞,對於建立甚至簡單維持價值觀的政策是付之闕如,政府仍然是以「經濟帶動一切」的想法來施政。因此我們沒辦法好好疏導和建立一個中港兩地取得共識的平台,而希望取得共識的香港人,就只能流於口號地呼籲。

又假使大陸的政治環境未來真的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香港應該如何自處?參考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舊事,香港又是否有獨立的能力?然而無論香港有沒有獨立的條件和能力,如果我們預估可見的將來大陸發生亂事甚至分裂,今天香港的因就會在那時開花結果。那麼為保險計,反陸反蝗,還是應該以事論事。厭惡無可避免是一種情緒,然而以有條理的方式羅列討論,才是一種梳理矛盾的上策。

小啟:

這類評論文章相當沉悶,往後會在寫作技巧上花多點心思。



from 離經誌 http://astrophellic.wordpress.com/2013/02/01/%e9%99%90%e9%9b%a2%e5%a2%83%e4%bb%a4%e8%88%87%e5%8e%ad%e9%99%b8%e6%83%85%e7%b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