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一向對政府統計數據深信不疑,但本報今日的偵查報道披露,3名統計處前線職員指有大量前線統計員涉嫌造假(其中兩名爆料人坦承自己有參與),令統計數據失實;同時,有學者指統計處一些數據有疑點,令人對數據的可信度產生疑問。當局必須徹查,確保香港的統計數據準確可靠。
向本報爆料的3名統計處前線職員均承認,為避免在工作評核數據上較同事落後,前線統計員造假情況嚴重,家訪時故意略去部分問題(員工稱為「吹數」),盡快完成訪問,以便多跑幾家,結果可能令香港失業率被低估、離婚率被高估等等。
雖然統計處聲稱有內部複檢機制,確保數據可信,但由於有人證,加上有學者亦對部分數據提出質疑,政府不能敷衍了事。相關的指控十分嚴重,統計處應深入調查事件,必要時應借助審計署,避免統計處自己人查自己人。
統計數據是重要的公共資源,政府學者研究員都依據相關數據做研究,若數據失實,不知多少研究因而泡湯、多少政策要重新再議。由於大量政府政策也是根據統計處數據而設定,例如失業率、最低工資、綜援、交津、再培訓等大量社福政策均以此為依據,一旦數據出錯,政策就會失焦,資源分配會失誤。
香港的一大優勢是制度可令人安心,政府統計數據客觀可信,篤數造假等醜聞鮮有聽聞,港人引以為傲;正因如此,當局必須嚴肅處理統計處前線人員的工作實況及學者的質疑,勿讓統計處蒙污。
需求主導啟動模式 宜增彈性以利重建
大角嘴杉樹街/橡樹街重建項目成功啟動後,市區重建局正打算檢視「需求主導」項目八成業權的啟動門檻安排。「需求主導」模式的重建項目由舊樓業主啟動,有助加快重建改善居民生活,值得總結經驗繼續推行;為啟動門檻引入彈性安排亦值得考慮,例如改以每個項目集齊八成業權為界線(而非以每個地段均要達至八成),或容許剔除無法集齊八成業權的地段分拆發展,但必須在重建與保護私有產權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杉樹街重建項目是市建局去年公布首批3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之一。按照計劃,須由申請業主集齊每個地段67%以上業權支持重建,而樓宇又屬明顯失修,市建局才會參與。計劃公布後會做人口凍結調查及公開諮詢,然後按照市建局一貫賠償機制提出收購價,最終若有八成業權同意,重建就會正式啟動,餘下兩成業主須在收取賠償後交出業權,若在期限前未能集齊八成業主同意,項目就會終止。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在今天本報刊出的專訪中透露,每個地段八成業權的啟動門檻應作檢討。
目前需求主導項目的八成業權門檻,是以地段而非整個項目為單位。以杉樹街項目為例,整個項目涉及4個地段,要啟動項目,就必須4個地段都「分別」獲得八成業權同意,而非4個地段「總計」(亦即整個項目)獲得八成業權同意就可上馬。市建局目前要求檢討的,是希望把門檻由必須個別地段「分別」獲得八成業權同意,放寬為整個項目所有地段「總計」獲得八成業權同意,就可上馬。
八成門檻本是強拍條例的門檻,市區重建與強拍屬不同政策,法例依據亦不同,但市建局當初構思需求主導門檻時,正正是希望與強拍條例要求每個地段須集齊八成業權的門檻看齊,不欲市區重建的門檻較強拍寬鬆。如今市建局建議放寬門檻,變相等於容許在個別地段未達八成門檻就可強制重建,此建議會引來「不尊重私有產權」之非議。不過,強拍主要涉及純商業行為,限制應該較嚴,但由舊樓業主啟動的「需求主導」重建模式,性質並不一樣,市建局亦只是擔任促進和執行者角色,這種模式以市區更新為目標,有較大的公眾利益,門檻可較寬鬆以免重建受阻亦有一定道理。社會應就此深入討論,在重建及保障產權之間尋找適當的平衡。
降低門檻之外,還有其他方案值得研究。例如,既然重建是由數個地段組成,重建計劃可以化整為零,讓達到八成門檻的地段重建,未達門檻的地段則剔除在外,毋須整個計劃胎死腹中。這個做法,雖非完美,但可守住八成的門檻,避免不尊重私有產權的批評,又可局部重建,是一個折衷方案。
它的漏洞是,假若未達八成門檻的地段位處整個項目的核心地帶,技術上無法剔除,亦無法分拆發展,重建仍有可能被拖垮。就此,市建局可為這類情況列出清楚準則,界定何謂核心地帶、分拆發展等,必要時更可尋求建築業界參與獨立評核。當項目是在符合一定客觀公開核審程序後,被確定為不可分拆,才容許放寬門檻,外界的質疑便可減到最少。
from Just Getting By http://1in99percent.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