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3 January 2013

中策組收回研究款項 馬嶽:邵善波濫權

DSCF1560

(獨媒特約報導)針對近日中央政策組(下稱中策組)突然向研究資助局(下稱研資局)收回2,000萬「公共政策研究計劃」的撥款權一事,由24位行政長官選舉高等教育界選舉委員會委員、大學及專上院校工會聯盟、大學教育關注組等團體聯辦的公開論壇於今日1月13日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行,論壇的主題是 「公共政策研究:何去何從?」。論壇由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馮偉華博士主持。受邀講者包括鄭宇碩、馬、李詠儀等大學教授,另外還有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以及學聯成員。葉建源透露,他與從研資局主席錢大康得悉,邵善波從來只是以「知會」形式收回款項,並無與研資局相討。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更認為,當年設立2,000萬款項時,表明是交予研資局作公共政策研究,從來不屬於中策組,質疑中策組及邵善波濫權。

中策組變身中宣部?
中策組這一決策涉及的金額雖然只有2,000萬,於政府財政開支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但其背後的影響是很深遠和嚴重的。香港學術界將會被剝奪多年辛苦建立的學術自由和獨立研究權利。鄭宇碩表示,學者的研究若只懂得一味取悅於政府,他/她是無法得到學術界尊重的,而市民是有責任和權利確保政府的公帑應用得當,而不只有利於某人的政治生涯。

他分享自己多年於中策組做事的經驗。中策組的重要職責是聆聽公眾對政府公共政策的意見,並提出建議,幫助政府高層研究和了解這些政策。中策組理應與公務員系統保持一定的距離,擔當公眾與政府的橋樑,而非作為政府行使政策的「工具」。因此中策組應該釐清自己的角色。他說,若中策組打算變身「中宣組」,改變現行角色,須向立法會重新提交撥款申請。

中策組收回理據薄弱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在會中提及自己以及幾位議員和學者,曾會見中策组成員以及研資局主席錢大康教授了解事情的經過。他表示在2012年10月,中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與錢大康曾會面,邵表示要收回2,000萬,並在11月中就將此項要求變成文字並發信予研資局。整個過程是以一個知會的形式而非一個政策決定的過程。

葉指出,錢大康曾表示,在劉兆佳和李明堃掌管中策組的時候,中策組經常與研究資助局交流溝通的,而且在中策組交接的過程中,中策組從來沒有向研資局反映任何關於「不實際」、「沒有效率」等問題,因此當研資局知悉中策組基於上述理據才撤銷委託,錢大康感到驚訝。同時,葉也質疑中策組若需要更多資金做研究,為什麼不向特首申請,反而向研資局取回資金呢?他表示院校自主的問題在近幾年愈演愈烈,擔憂學術界的獨立自主將會毀於一旦。

李詠怡:知識需獨立於政府
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李詠怡表示,本地公共政策研究的發展空間意義重大。如果由政府壟斷該項研究,民間再也沒有一套可以抗議政府的理論知識。民間需獨立於政府組織,其研究才能令公共政策的思維跳出政府的限制。她指國外也有許多類似的團體,去幫助政府更好地施行公共政策。但中策局這一舉措無疑是越俎代庖,將學術研究收歸政府所有,淪為政府宣傳其公共政策的工具。

中策組其中一項收回理據,是指研資局外地學者評審不大了解香港情況。李詠怡指出,在香港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的學者數目極少,如果只是這些本地學者作為評委,那麼就會變成「小圈子」評審,不利提高學術研究知識。她強調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在政策制定上也參考他國經驗,如香港的醫療保險制度。國際評審正好能將國際知識帶入香港本土的公共政策上。

另外,她表示中國大陸知名大學,在硬件和資金上相比香港的大學佔優,但香港的大學的排名遠超內地學府。一個重要原因是軟件上的優勢,也就是體制上的優勝。香港教育機構享有更高的學術自主權。但中策組的這一舉動是嚴重侵犯院校學術自主權,香港的教育界將會失去研究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她質疑連內地教育界也急欲拋棄的「學術政治化」,香港卻要去與之接軌,豈不諷刺?

馬嶽:中策組無權「收回」款項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研資局的2,000萬並非屬於中策組的,中策組沒有權利收回。政府當年在2005年施政報告中完全沒有提及將2,000萬交給中策組處理,而是交由研資局,讓其評選以及撥款予他人進行香港公共政策研究。現在中策組收回這筆原本就不屬於自己的款項,是一種濫權的行為。有關這一點,葉建源表示在法律上,這筆款項並沒有作為一項獨立的預算通過立法會,未能確認其歸屬的法律認受性,對於能否作為指責中策組濫權的法律理據,他表示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處理。

馬嶽也對政府壟斷公共政策研究表示擔憂,一旦研究被政府壟斷,研究的結果公佈與否,甚至研究的過程都會受到干涉。往後的政策研究要被迫配合政府政策的需要,題目由政府擬定。那麼一些具有創新性的以及倡議性的研究議題將不會被提出。例如全民退休保障,若政府決定不去做,中策組也就認為不必要做相關研究,久而久之,公共政策知識將會嚴重落後。

中策組早前去信研資局,決定在2013至2014年度收回「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的審批申請、評估及監察權,合共2,000 萬港元公帑。中策組主要理據是:研資局的評審標準學術性太高,擔任評審的海外學者不了解香港的情況,研究課題不切合香港需要,學者與官員之間缺乏交流以致研究不「對口」,以及缺乏效率等等。學術界人士認為這些理據都不合理,他們並聯署登報反對,他們要求中策組解釋三點,包括「這次改動,是否偏離當年政府成立「公共政策研究計劃」推動理性、科學、和客觀的政策研究的目的?」、「中策組如何確保新的遴選和撥款機制的透明度,不會把它變成利益輸送和私相授受的工具?」以及「中策組如何確保新機制的學術專業性,不會把政策研究科學變成替政府政策做政治宣傳的工具?」


圖:早前424個大專學者及教職員和17個大專團體聯署登報,反對中策組收回款項的舉措

編輯:黃俊邦、一蚊健



from (title unknown)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