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宏觀上中下三策
2013年,中國經濟將面臨內需不足,外需持續偏弱的狀況,宏觀政策方面有上、中、下三策可選。
上策是切實推進消費轉型,讓消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簡單來說,這需要政府做到"還富於民",把自己手裏掌握的包括土地、國有企業股份等財產轉移給居民部門,讓居民可以從更多的財產中分享經濟成長帶來的財富效應,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這樣,目前居民收入和消費占經濟比重過小的失衡局面可以得到改善,經濟增長可以走上可持續的道路。更重要的,這可以讓經濟增長的果實更充分地為居民所享有,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大量變成了對發達國家的補貼。因此,無論是從穩定增長,還是從提升居民福利來說,這都是上策。
中策是刺激國內投資,讓目前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增長局面得以維持,不致落入去產能帶來的通貨緊縮。在外需走弱,國內工業生產能力利用率處於低位的時候,通過刺激國內投資來穩定總需求,避免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等去產能狀況的發生,不失為一條可選之策。事實上,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一直走的就是這條路。
不過,這樣做也有副作用。首先,它只能維持目前的局面,而不能讓經濟更加平衡。而如果不能將刺激對象精確放到基建及房地產等消費型的投資上,反而不恰當地推升了製造業的投資,那麼經濟結構的失衡還可能進一步加劇。其次,在國內刺激投資的過程中,還可能造成通脹、房地產價格泡沫等風險。所以,這只是一服治標不治本的藥方,只能算作中策。
下策是政策放任總需求下滑,寄希望於市場的"倒逼"來讓經濟結構"被動"重歸平衡。也就是說,通過大規模的去產能來重塑國內供給與需求的平衡,但這個過程會是長期而痛苦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曾連續數年處於去產能帶來的通縮陷阱中,經濟增長低迷、大量工人失業、企業大面積虧損。現在產能過剩的程度相比當時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現在的去產能過程絕對不會只是一個短期的陣痛。別忘了,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長達5年的通縮並沒有重構中國的內部平衡,真正將中國帶出通縮陷阱的是,加入WTO後蓬勃增長的外需。
以史為鑒,很難奢望目前中國的過剩產能可以在未來5年內有效去掉。更別提在這個過程中,民眾福利會大受損失,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因此,走這條路的代價會大過很多人的想象,只能算作下策。
2013年政府會選哪一策?筆者非常確定地認為,不會是上策。首先,決策者並沒有真正認識到上策的真正含義。調結構政府已經講了不下10年,但結果卻是經濟結構越來越失衡,原因在於調結構的關鍵在政府自己。是政府把資源過度地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上,讓市場的功能不能充分發揮,才導致了資源的錯配。調結構所需要的是政府將自己手裏的資源釋放出來,讓市場機製發揮作用。但從目前政府的種種表態來看,收權、而非放權似乎是政策的大方向。目前還有不少官員把政府主導的產業結構調整作為調結構的重要政策,其背後折射的仍然是計劃經濟思維。在這樣的主導思想下,很難指望消費轉型所需要的"還富於民"能夠成為現實。
更嚴重的是,包括政府官員在內,很多人將下策與上策等同起來,錯誤的將主動的結構調整與被動的結構改變畫上等號。打個比方,一個人因為長時間用右手工作,所以右手明顯比左手粗壯,顯得有些畸形。這時,上策應該是增強左手的鍛煉,讓左手慢慢變得跟右手一樣強壯。反過來,如果右手因為外力打擊而受了傷,疲弱得跟左手一樣無力,雖然看起來兩只手更平衡了,但這絕對不是理想的"再平衡"。不過在現實中,卻有很多人為出口行業所受的壓力,為之前的優勢行業陷入困境而歡欣鼓舞,認為這給調結構創造了條件,留出了空間。這種可笑的錯誤觀點流傳甚廣,影響不小,將會把決策者對調結構的追求不恰當地引導至下策。
筆者因而擔心,政策選取或多或少會帶有下策的影子。人們對上策與下策之間的混淆是一個原因,輿論對"四萬億"刺激的不公平評價也是一個因素。事實上,要恰當評價"四萬億",需要將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的現實與沒有"四萬億"的"或然曆史"來比較,而不能只看四萬億帶來的副作用。但民眾(包括不少的經濟工作者)並沒有這麼科學地看問題,而不合理地把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的困局大部分算在"四萬億"的頭上。這樣的輿論環境讓政府在選擇中策面臨較大壓力。
當然,經濟減速的壓力也會讓政策不能完全將中策棄之不用。在目前7.5%左右的GDP增速下,失業的壓力一直都在累積,只是還沒有集中爆發出來。2013年春節農民工返鄉之後,是否能在節後繼續找到工作存在著很大的變數。另外,經濟減速對企業經營、財政收入和人民生活的壓力也在積聚。當這些壓力越過閾值,政府必然會在短期選取中策,通過刺激投資來穩定總需求,正如2012年三季度通過推動基建投資來穩增長一樣。而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來看,通過推進城鎮化、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來穩定增長,應該是2013年政策的一個大方向。這說明中策還是在決策者的議事日程上的。
所以,2013年的宏觀政策很可能會在中策與下策之間搖擺。如果發達經濟體仍然只是溫和複蘇,中國面臨的外需將比較疲弱,那麼在總需求不足而經濟增長內生性減速的大背景下,決策者僅會在經濟狀況接近其底線時出手,推出刺激投資的短期政策來穩定局面。考慮到2013年GDP增速的目標很可能會放在7.5%,其經濟增長大概率會在7.5%-8%附近波動。
(作者徐高為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
from 新獨立觀察 http://neobservation.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