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2 August 2012

John Mauldin:遍覓出路 劫數難逃

信報財經新聞 13-8-2012

筆者不厭其煩,三番四次在本欄指出,擺在歐洲面前的出路有以下兩條:一、歐羅區全面解體;二、實現財政聯盟,使歐羅得以保持大致完整。但近月以來, 筆者漸卻發現,歐羅另有出路的機會日見增加。不過,第三條出路的後果其實更為堪虞;所有出路都各有問題,而又定必導致歐洲各國面臨嚴重衰退以至蕭條。環球 經濟增長將深受影響,而由此衍生的金融危機,亦至少足與上次信貸危機相提並論,甚或尤有過之。本欄今期就來全方位探討所有可能出路,同時審視歐洲經濟落得 如斯田地的來龍去脈。

事到如今,歐洲大陸確實已「家不成家」,時刻看似面臨「破碎」威脅,卻又往往能及時修補彼此關係裂痕。一 般家庭問題總是由家中少數「問題兒童」而起,而一家上下總會寄望其中「浪子」及早回頭,以為家和自會萬事興,卻未能正視問題癥結所在;因為面對現實只會徒 添苦惱,亦無異於自認對家中問題責無旁貸。

但問題家庭舉家一直彼此護短,只會積怨日深,更隨時會累及無辜,因為外界雖對問題家庭避之唯恐不及,亦難免要繼續與之保持交往。

歐羅區成員國領袖上周又再為區內困局大發牢騷。首先,意大利總理蒙蒂(Mario Monti)最近在接受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訪問時,聲言若歐盟任由歐羅貨幣計劃以失敗告終,歐洲恐亦面臨解體;更表示:「歐羅區近年出現的緊張局面,已漸次演成加速歐洲衰亡的心 魔。」

須知蒙蒂不過是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下台之後,意大利國會陷入亂局之際臨危受命的「過渡」總理而已。貝盧斯科尼雖小節有虧,但家財億萬,斷不會輕易從此退出政治舞台。 蒙蒂未經選舉洗禮,只屬技術官僚式總理。鑒於意大利政壇的一貫作風,蒙蒂上台至今亦可算稱職,而其本人在意大利政圈亦歷練出眾,更屬區內以一統歐洲為念的 政界精英一分子。

雖然上述訪問不外是讓歐洲當權者消消氣的渠道,對於其中發表的言論,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可也。但是次訪問最耐人尋味之處,卻在於意大利總理親口表示,歐盟成員國領袖應可自行作出獨立於各國國會的決定:

「假使各國政府各自受制於國會決議,因而喪失行動上的自決權,就會導致歐洲解體,而與加強整合的目標背道而馳……」

這番話究竟何所指?筆者認為這位意大利總理的潛台詞其實是:「假若任由聽命於選民的國會議員頤指氣使,還怎會有維護歐羅完整的希望?」況且這番言論發表於離 德國憲法法院在9月12日作出裁決不遠的日子,雖然德國政界領袖唯願結果「理想」,但始終世事難料;更何況訪問文章刊登於德國一大刊物?難怪蒙蒂當初非由 選舉途徑踏上政途,因為即使他的最忠實支持者亦會對上述言論產生反感。

一如所料,蒙蒂這番言論隨即在歐洲各地瀲起千重浪,尤以在德國為然。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德國政界中人,不論政黨背景,對於意大利總理蒙蒂就歐盟債務政策受制於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以致歐羅區有『解 體』之虞的言論,均深表憤慨。巴伐利亞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秘書長多布羅特(Alexander Dobrindt)表示:『我國必須向蒙蒂先生表明,德國人決不會為求代意大利還債,而破壞德國民主體制。』」

蒙蒂為求保持政界左右逢源的一貫傳統,自然亦隨即向報界堅稱先前所作言論,其實絕無此意。 

筆者在此得指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德國政界領袖其實亦未能就該國在歐羅區的實際去留成本,向國民解釋清楚。

正如本欄在過去數周一再指出,歐羅區的終極出路不外「災難甲」與「災難乙」兩種方式。所謂「災難甲」,意即一旦歐羅區成員國議決實行緊密財政聯盟,而甘願放 棄重大國家主權,卻為免得罪國內選民而不惜巧立名目,以掩飾喪權辱國真相。此外,德國、荷蘭等歐洲北方諸國亦須因而為南歐各債務國還債,從而背負沉重財政 負擔。

事不離實,德國亦須為歐債問題負上部分責任,因為該國國營銀行Landesbanks畢竟曾大舉資助周邊國政府及其國民發債和買債。 後來當德國政府撤銷對集團內各區銀行的擔保,面對借貸成本大幅飆升的壓力,此等銀行為求賺取回報,不僅購買美國次按債券(以致部分銀行終告破產),更大手 購入歐羅區周邊國主權債券。

實則挽救希臘的方案,無非是為求協助德國及法國的銀行還債,而不惜動用歐洲各國納稅人血汗錢的舉措而已;先前多次挽救行動的目的亦不例外。如今除挽救西班牙經濟以外,還須力挽歐羅以免解體厄運降臨,代價只會更為沉重。

財盟需要選民同意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兩周前公開發表為救歐羅不惜代價的豪言壯語,隨後亦得到德國總理默克爾、意大利總理蒙蒂、法國總統奧朗德三巨頭響應。但事隔不過一星期,所 謂「不惜代價」,原來並不包括動用歐洲金融穩定設施(EFSF)購買西班牙債券;至少在德國憲法法院在9月12日作出裁決之前應作如是觀。筆者估計到時歐 盟領袖應會以某種方式作出通融,容許通過EFSF或歐央行融資。畢竟德拉吉亦曾表示,目前不過尚待有關方面正式作出融資要求;西班牙首相拉霍伊 (Mariano Rajoy)亦靜候9月12日有何結果,再謀定而後動而已。

不論法律訴訟或政治談判,一向有所謂「若非胸有成竹,絕不輕易提問」的不成文規定;西班牙所面對的情況亦然。西班牙尋求挽救的要求即使順利獲得通過,但若該國因任何政治原因而無法履行有關緊縮施,就會適得其反。

不過,挽救方案的受害者又豈止德國納稅人?南歐諸國為求獲得所需貸款,自然亦須忍痛厲行種種緊縮措施,以致失業率及經濟衰退程度均會變本加厲,甚至陷入經濟蕭條的困境。畢竟世間並沒有免費午餐這回事。

至於「災難乙」,亦即歐羅區解體,吾友羅斯納(Josh Rosner)特為筆者提供一篇見解獨到的分析報告,其中一幅出自《明鏡》的插圖(下圖)尤具參考價值。由此亦證明德國自行退出歐羅區代價更為沉重。羅斯 納亦與筆者看法一致,認為德國政府並未有向國民清楚交代「災難甲」與「災難乙」到底代價上有何分別。

須知歐羅一旦解體,各成員國都難以獨善其身。各國在經濟上所面對的後果容或有異,或飽受通脹或通縮打擊,但失業率飆升卻將成為各國所面臨的普遍現象。

根據彭博所提供的數據,筆者亦在此作出如下補充:德國有56%的國民要求政府「竭盡所能」力保歐羅;76%國民表示歐羅解體將不利於德國;另有64%國民相 信歐羅可保不失;雖然亦有84%認為歐債危機將進一步惡化;56%憂慮德國經濟將於明年轉壞。此外,70%德國國民認為默克爾表現稱職。

此外,歐債如今尚有筆者最近想到的第三條出路,或會成為現階段中較為可取的方案。與其全面實施財政聯盟,由歐羅區成員國政府挽救財困銀行,或作出某程度上的解體,區內成員國或可隨機應變,逐一化解當前危機,以循序漸進方式,逐步邁向財政聯盟的最終目標。要就歐洲財政聯盟內容和成本作出籌劃,必先徵求各國選民同意,但歐盟領袖至今仍不知應如何向選民作出交代。

因此,意大利總理蒙蒂才會對目前處理歐債危機所涉及的國會程序感到如此不滿。畢竟要將政治領袖的個人願景向選民交代清楚,實在殊非易事。正如蒙蒂所言,「假 使各國政府各自受制於國會決議,因而喪失行動上的自決權,就會導致歐洲解體,而與加強整合的目標背道而馳」;如此心情,實有如俄羅斯總統大選,候選人可指 望在當選之後為所欲為。

歐盟組織編制實在異乎尋常,歐盟國會廣被視為徒具形式,實際工作由各國領袖欽點、同時或再經由歐盟國會通過的大小委員會負責。據筆者估計,歐洲各國大部分國民所反對者實為歐盟總部,而非歐羅,只因歐盟總部往往被視作官僚作風之源。

另謀出路代價大

歐洲國民期望各國政府做好治國本分,並在各種歐洲難題上盡力保障國民權益,卻不如美國各州般,在重大問題決議上甘願放棄主權。

事實上,目前歐洲人在主權問題上的取態,與美國人在18世紀美國立國之初對華盛頓首府的態度亦頗相類似。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其人當時在美國國民心目中的地位,實遠較後世認識為高;當時美國政府所以具有高度合法性,主要亦要歸功於他。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咸美頓(Alexander Hamilton)及其他開國元勳之間的重大政見分歧,亦導致美國民間爭議不斷。180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所引起的怨懟和紛爭,亦遠較目前政界的敵對 狀態嚴重(當年有人揚言傑弗遜一旦當選,就會關閉所有教堂);況且美國各州的權益紛爭更在1860年成為南北戰爭的成因之一。

假若美國的當政者在1792年以成立財政聯盟為目標,以期說服選民支持通過美國憲法,則美國人到了今天,也許還在為美國憲法所根據的《邦聯條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爭論不休。

這亦正是歐債問題的癥結所在。不論解體或財政聯盟,代價都極為沉重,而且備受爭議。因此,要求選民充分掌握其中代價而作出抉擇,實無異於胸無成竹,卻又不知好歹,依然提問。既然如此,何不索性以最終實現財政聯盟為出路?與其一步登天,倒不如按部就班,逐步朝着目標邁進?譬如溫水煮蛙,到歐洲各國選民後知後覺之時,財政聯盟米已成炊,悔之已晚。但長遠而言,第三條出路代價也許最高。危機重重,化解代價只會一次比一次高,但相信各國仍將勉力支撐下去。

雖然西班牙與意大利債困問題已相繼浮現,而且有目共睹,但據筆者觀察所得,歐盟領袖以至全球大多數人都尚未覺察到,今時今日,法國才是真正問題之所在。該國財困問題正日趨嚴重,不出幾年之間,就將與西班牙當前困境等量齊觀。

德國現時仍指望與法國這個仍具AAA信貸評級的大國一同通過EFSF、歐洲穩定機制(ESM)等機制對歐債作出擔保,但由於法國在奧朗德及社會黨上台後實在 難望實行重大經濟改革,該國因而極有可能在不久將來喪失AAA信貸評級。雖然法國甚至有可能早至下個月就遭褫奪目前評級,但筆者亦不信穆迪或標普會急於與 當前政治考量劃清界線,以致在德國憲法法院9月12日裁決之前,就搶先作出有關降級決定。

法國財困日趨嚴重

引 致法國信貸評級下降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既然該國政府正計劃將年入100萬歐羅以上的有錢人入息稅率提升至75%的重創水平,當地富者與其任由政府宰割, 何不移民外地,享受寓公生活?加稅政策非但無法助長庫房收益,反而只會適得其反;美國州政府近期加稅後所引起的反彈,就正好是富有國民不惜「用腳投票」又 一明證。

此外,將退休年齡降至60歲的政策,則是法國政府另一倒行逆施的措施,因為此舉將在法國國民壽命日長的同時,導致交稅的就業人口減少。法國的福利開支問題至少與美國同樣嚴重,但其政府開支佔GDP比例現已高達55%。

法國財困問題一旦浮現,由於選民已全盤接受維護歐羅方案,將歐羅區解體的代價難免過於沉重。除非默克爾有辦法說服奧朗德在未來數年大幅削減法國福利開支,否則法國財困大限遲早降臨。事實上,德國容許西班牙、希臘等債困國毋須如期削赤,已違反新條約有關財赤上限的規定。

筆者估計歐羅區將寧取「災難丙」,亦即第三條可能出路,以致歐洲大部分國家將在今後更長時期陷入衰退兼蕭條交迫的困境。雖然據各項民調結果顯示,此出路在區內的支持者目前仍屬少數,但卻已逐漸增加。

為求挽救歐羅區,筆者深信遲早將有某種機制出台,以便歐央行將各國債務貨幣化,並大舉購買周邊國債券,總值將數以萬億歐羅計,只因援助措施一旦實施,就須協 助債困國削赤到底,以至該國最終恢復經濟增長為止。不論將ESM轉為銀行、准予發行債券,以便歐央行用作貸款抵押品,或將任何建議中的計劃付諸實行,最終 只有歐央行才有力出手援助債困國。德國遲早亦須放手讓歐央行自決,但這卻不利於歐羅前景,而且對解決法國財困問題更百害而無一利。

由此可見,歐債問題勢將長期持續下去。繼希債問題之後,亦難免會出現歐羅瓦解消息疲勞轟炸的現象。今後局勢如何發展,各位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為著名投資分析專家,其前沿思考(Thoughts from the Frontline)是目前全球發布範圍最廣的投資通訊,擁有過百萬讀者。

John Mauldin擁有極強洞察能力、擅長解構複雜的金融現象,每周對華爾街、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歷史提出精闢見解,極具參考價值。

《信報》為大中華區唯一刊載John Mauldin 投資通訊的中文媒體, 內容由《信報》翻譯,「前沿思考」及「跳出思維定式」分別於每周一、周四在《信報》(精華版)及信報網站www.hkej.com(全文)刊出。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8/john-mauldin_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