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4 August 2012

內蒙古呼倫貝爾: 天坑是怎樣煉成的?

從高空看下去,一個一個的坑洞,難度是外星人留下的密碼?
內蒙古呼倫貝爾的寶日希勒鎮北部草原地陷區衛星圖片 

這是我們人類留下的「傑作」!在衛星圖片上,你會發現內蒙古的草原上出現了許多奇怪的、蘑菇狀的東西突出來,密佈在平整的大地上。但當你真正走入這一片綠色地帶時,你會震驚地發現這些蘑菇狀東西原來是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坑與溝。牛羊們只能繞著坑邊吃草,艱難地走過。
內蒙古是中國「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煤電基地。可惜煤礦發展對當地的水資源構成嚴重壓力。燃煤發電由開採到燃燒的過程要消耗極多用水,在內蒙古擴張煤電基地對當地的水資源、草原、森林和居民生活造成了難以回頭的影響。草原上那一個個醜陋的「天坑」,便是大地創傷的有力證明。

呼倫貝爾草原天坑的地面照片。在呼倫貝爾草原礦區內139眼井一直在晝夜不停地抽水,日排水量達26萬噸。全礦疏幹排水量居全中國煤礦第二。 

當煤炭被挖空後,地表土層會向下沉降,形成大面積的塌陷溝、坑或水蝕溝。呼倫貝爾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劉珍明亦說,「當時地級甚至縣級的相關部門沒有查看地質 資料,就直接批准採礦。由於生產條件落後,回採率非常低,再加上礦主胡亂開採,採易棄難,本來完整的平地都被挖得千瘡百孔,礦坑被遺棄後,造成了大量塌陷坑。」
呼倫貝爾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採用衛星遙感影像技術(以2004年6月14日QuickBird影像為資訊源),結合地面實際勘探,監測調查寶日希勒礦區近年來因開採煤炭造成的地表破壞。據遙感監測調查顯示,整個調查區範圍內共分佈著125處面積大小不一的1-3米深的塌陷溝,總面積68.5公頃,平均每個塌陷溝0.548公頃;塌陷坑共計5318個,總面積達155.7公頃,平均每個塌陷坑0.029公頃;水蝕溝6條,總面積為6.62公頃。影響廣泛而且深遠。

綠色和平的呼籲
綠色和平呼籲中國各級、各地有關部門儘快評估各個煤電化工基地建設的水資源需求。更為重要的是,應當由國家發改委牽頭以2012年《國務院關於實行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為根據,修訂及調整損害自然環境與嚴重威脅水資源的煤炭能源基地規劃和大型專案建設規劃,以從決策源頭保證社會經濟和環境的 可持續發展。





from 綠色和平最新消息 http://www.greenpeace.org/hk/news/stories/climate-energy/2012/08/coal-sinkh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