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2 August 2012

許驥:誠品效應——好書店何止誠品?

明報 13-8-2012

編按:上周,香港誠品試業當天,吸引大量讀者排隊進場。誠品效應不限於香港,早於吳清友主理誠品的時代,兩岸書店人曾有過不少交流,在業界產生的效應也不淺。今天,本文作者許驥採訪內地著名書店人,探討他們開辦書店背後的理念與由來,並看看有多少家書店曾受誠品影響。一間書店何止一個故事?一切從香港誠品談起……



2009
年夏天,筆者在無聊時寫了首打油詩放在網上,沒想到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曾被《新京報》等引用。打油詩曰:「西西弗在青苑中,天淡雲清風入松。單向街上搜精典,學而優兮沐曉風。三聯同頌楓林晚,萬聖齊出爭先鋒。誠品自擁他天地,三十一省吹季風。」

誠品在香港

56
個字,涵蓋了當時天南地北的不少知名書店。其中包括:貴陽的西西弗,南昌的青苑,北京的風入松、單向街、萬聖,重慶的精典,廣州的學而優,杭州的曉風、楓林晚,南京的先鋒,台北的誠品,以及上海的季風等。

3
年多過去,時過境遷,打油詩中的書店,有的(如風入松)已經關門,有的(如單向街)已經搬遷,而誠品也不再「自擁他天地」,已在銅鑼灣開分店,聞說2014年更要進駐蘇州,大搞文化園區。

誠品名滿天下,不僅是台灣人喜歡去的書店,同時也是不少香港人熱中去的旅行勝地。誠品在銅鑼灣開第一家海外分店,說要向香港輸出「與人為善」的價值觀,不知是否能夠為正在熱火朝天反對「教育23條」的香港降溫?新店被擠得水泄不通,真可用萬眾矚目來形容。誠品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說起自己企業「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核心價值,說起曾經連續15年虧本仍舊堅持的歷史,以及說起未來兩三年的總體規劃……臉上都無不寫滿了自豪感。

但香港人是否過於關注和期待誠品了?而過於關注和期待的原因,又會不會是除了誠品外,香港人不知道還有其他好書店的存在?

西西弗書店與六四有關

其實,在內地的城市,有很多具特色的好獨立書店,並不遜色於當年誠品。「獨立書店」之名,是「有中國特色」的產物,為的是區別於享受各種國家優待、補助的新華書店。內地的書店人,同樣擁有夢想,同樣做覑吃力不討好的事,也同樣享受書店帶給他們的快樂。

如今內地不少著名的獨立書店,都成立於1990年代。這不是巧合。1989年六四事件後,不少參與其中的知識分子蒙難,有的入獄,有的潛逃。恰在此時,很多知識分子不約而同意識到,啟迪民智不得不從教育入手。既然有「案底」的他們不可能到學校教書,那麼就開書店救國吧!

今天在全國開了10多家分店的西西弗書店,1993年在貴州遵義開業時,只不過20平方米。現在書店的總經理金偉竹說,創始人因為籍貫貴州,在六四後逃回老家,於是就開了西西弗書店。

「西西弗」三個字,化自古希臘神話中的神薛西弗斯(Sisyphus)。薛西弗斯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每次到達山頂後巨石又滾回山下,如此永無止境地重複。書店取此名,寓意只有意志比巨石更堅硬,才能永不放棄。

萬聖書園店主曾因六四被革除教職

另一間書店萬聖書園的創始人劉蘇里,則是更著名的六四民運分子,已被載入史冊。當年他不聽友人的勸阻,主動投案,直到1991年才獲釋,但被革去中國政法大學教職。1993年,被革除教職的劉蘇里在高校雲集的北京市海澱區創辦了萬聖書園。「萬聖」之名,有人說是源於西方的萬聖節,但也有人寧願將其解釋成要在這裏培養「一萬個聖人」的意思。

萬聖開業最早在中國人民大學附近,後來搬到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比較近的地方。萬聖書園的副總經理、劉蘇里的夫人張煥萍說,今年萬聖書園的租約期滿,要往東搬遷200米。之前的租約,一口氣簽了10多年,所以躲過了中國近年來不斷茘升的房價。

進入21世紀後,內地各大城市也面臨不同程度的「地產霸權」。所以,再想白手起家,從20平米的小書店做到10幾家分店,幾乎不可能。很多書店,都是因為無法承受不斷上漲的租金而倒閉的。

受益於誠品的楓林晚書店

多年前,誠品的創始人吳清友造訪過萬聖。當時,已有誠品要進駐內地的傳言,吳清友四處奔走,似乎是在選擇適合落腳的地址。

張煥萍說,吳清友是個很懂書店的人,「他一眼就看出萬聖的特色是什麼,每年的周轉率是多少」。但是,吳清友在參觀完萬聖之後,就決定不在北京開誠品了。因為北京的氣質,恐怕無法接受誠品。人文氛圍厚重的北京,更適合萬聖這樣的純學術書店,而不是誠品這樣帶有潮流色彩的書店。

張煥萍也曾去過台灣的誠品,但說實話,她並不覺得誠品和萬聖有任何可比較的。她笑覑比喻道,萬聖是小眾的搖滾樂,而誠品是大眾的流行音樂。相比之誠品,在台灣,她更喜歡三民書店;從學術書店的角度看,三民更加專業。

杭州獨立書店楓林晚書店的總經理朱昇華,對誠品則有另一種看法。他說,大約七八年前,在北京圖書交易會上第一次聽了誠品的講座,受益匪淺。楓林晚書店自1997年開業,今年已經走過15個年頭。或許由於朱昇華的個人興趣,楓林晚特別注重文化活動。所以,他從每年舉辦近4000場活動的誠品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朱昇華說,至今還保留覑誠品講座上拿到的「手冊」。

多年來,朱昇華也嘗試總結辦講座的經驗。他覺得,在台灣只要有個創意就能付諸實踐,但在內地辦活動的顧忌太多,常常會招惹麻煩。2009年,書店邀請香港作家梁文道去開講座,也被當地國安人員「多多關照」。

如何在「寒冬」突圍而出

或許因為誠品太有名,兩岸三地都流傳覑各種關於誠品的傳說,也不乏仿效誠品的書店,但不少都以失敗告終。上海的思考樂書店,就曾學過誠品24小時經營,結果很慘淡。2005年,思考樂書店因負債5000萬倒閉。另一家步後塵的上海大眾書局,在24小時營業後,不幸成為免費旅館,顧客睡到口水流了一地──盲目學習誠品,恐怕不是內地書店的出路。

對此,金偉竹就看得很清楚。雖然經常有客人說,西西弗的風格有些像誠品,但金偉竹從來沒有去過台灣,更沒有把誠品當作參照物。西西弗的宗旨,是「參與構成本地精神生活」。和誠品開分店的宗旨「連鎖而不複製」(每家分店各有主題)不同,西西弗的每家分店都是綜合式的,什麼書都有。但是在開分店前,書店會分析當地民眾的閱讀口味,從而有重點地挑選貨品。或許由於這個原因,在這個被稱為「書店業寒冬」的時代,西西弗能夠逆襲,稱霸中國西南。

金偉竹透露,近一兩年內西西弗將在深圳開分店。由於考慮到香港顧客的需求,深圳分店會主打「港深文化」,把書店變成香港和內地文化的交流中心。

萬聖有家聞名全國的咖啡館叫醒客咖啡。「醒客」,既可以理解為清醒的人,又可以諧音成「thinker」。張煥萍說,醒客咖啡的初衷就是不追求商業化,希望成為京城讀書人在外的客廳,思想交流的小廣場。因此,醒客咖啡可謂真正做到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那裏,你時不時就會遇到知名作家、學者。最初開醒客咖啡時,還帶動了周邊咖啡館、茶館的生意,使那裏變成了「咖啡館一條街」。

楓林晚則把講座變成了自己制勝的法寶。由於生存壓力大,楓林晚現在走上一條自創的書店道路。書店與杭州本地的阿里巴巴等企業合作,為企業管理圖書館,安排每周一場的講座,收取「文化管理費」。在楓林晚開講過的名家不計其數,也包括不少香港作家,如梁文道、馬家輝、張小嫻……

內地很多書店其實都頗有故事,而且去過之後都教人難忘,一篇短短的文章實在很難詳述。比如上海的季風書園,幕後老闆嚴博非和小寶,一位是從上海社科院下海的哲學家,一位是在上海婦孺皆知的專欄作家。又如南京的先鋒書店,由地下車庫改造而成,老闆錢曉華同時也是位詩人。還有南昌的青苑書店,總經理萬國英苦心經營20多年;廣州的學而優,總經理陳定芳亦是當地名人,她們在內地文化界都赫赫有名。在寧波、紹興、義烏等地,還有像新青年書店、馬勒書店等等這樣共享進貨、講座資源的「書店聯盟」存在。

難怪張煥萍說,中國幸虧有一群可愛的書店人,開書店的都是理想主義者。在這個功利主義盛行的時代,書店讓我們看到一點人性原初的溫暖。她又說,她最喜歡的書店,是美國城市之光書店那樣的。書店,就是一座城市的光。

香港遊客,有機會不妨做一次「中國書店之旅」。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8/blog-post_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