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2015年 6月 18日
台灣執政的國民黨中常會本周以洪秀柱通過"防磚民調"而同意核備其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但在其通過該黨民調支持率三成的資格審核後,不同機構對其所作的民調支持率南轅北轍。
據TVBS電視台本周公布的民調,洪秀柱支持度為41%,這雖然比起國民黨公布其約46%的支持度低,但TVBS民調說她還是領先了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38%的支持度。TVBS民調並稱比起國民黨此前被認為參選總統熱門人選的朱立倫及王金平,由洪秀柱代表國民黨參選都更有勝算。
不過兩岸政策協會周四公布的一份民調則顯示洪秀柱的支持度僅約29%,相對於蔡英文約50%的支持度,其不僅大幅落後也不達國民黨規定的30%門坎。
而據一周前指標民調公司所作的調查,洪秀柱的支持度為約30%,,蔡英文的支持度則約40%。
洪秀柱真正的支持率為何一段時間以來一直是台灣政論節目上的話題,而像這種南轅北轍的民調或選情評估,在台灣的選舉期間並非罕見。
採訪經驗
就過去的採訪來說,印象還相當深刻的是去年底台灣的九合一選舉時到台中採訪市長候選人總部的經驗。
當時在投票日前夕到兩黨候選人總部採訪,胡志強幹部接受採訪時指出,距投票日越近民調顯示胡志強一路上升,已形成黃金交叉超過林佳龍。林佳龍幹部則指出據其評估林佳龍領先約五至六點五個百分點。
只不過選舉結果並非如此,真正的結果是林佳龍以57% 的得票率,擊敗了僅得43%選票的胡志強,意即林領先胡的差距,達到了十四個百分點。
民調數字在台灣選舉期間經常被用來作為競選策略的一環,這些數字從事後看來真真假假,有的高估有的低估,比如也有投票日前一天宣稱自己民調僅在當選邊縁而要支持者"搶救"的議員候選人,其得票率其實是選區最高。
為了防止用民調來操作選舉,台灣選舉的規定是投票日最後十天前不得再公布民調,但從採訪的經驗來說,這些不公布的民調仍被流通。
一個也印象深刻的經驗是2004年的台灣總統選舉時,在投票日前夕與當時同是從海外到台採訪的一些國際媒體記者,在一家酒吧中與台媒記者的小酌。
當時一家台灣媒體記者,向我們出示了已不得向公眾公開的該報社內部民調,據該民調顯示連戰領先了陳水扁,只不過這樣的民調與最後真實選舉結果並不相同。
民調與提名
曾參加過的一個英廣內部的新聞研討會上,一名資深製作人建議大家看待民調數字不用太認真,按他看法民調數字僅是增加一篇新聞報導的多樣性,增加閱聽者興趣,但那本身不是個值得重視強調的科學數據。
民調是否是科學數據,民調專家對此可能會有不同看法。無論如何在現實意義上,民調在台灣選舉中並不是那位英國同事眼中那樣的邊緣數字,因為在政黨用民調決定其候選人資格下,支持率民調很具體地影響著政治。
民進黨是比國民黨更早一步用民調來決定候選人的主要政黨,且相對於國民黨還保留讓黨員投票的權利,民進黨在蔡英文擔任主席後採取的是"全民調"的提名制度。
民進黨用民調來決定候選人並且超越了在黨內使用。以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例,他在去年選舉中獲得民進黨以不提名方式助其當選,民進黨的理由則是柯的民調高過民進黨民調支持率最高的候選人。
用民調數字來作為政治提名依據,理論上來說是要反映勝選的機率,然而據一些曾參加過兩大政黨初選民調者在電視政論節目上指出,民調是可以被操作的,他們並在電視上具體披露了數種用來操控民調支持率數字的手法。
在電視節目上披露這些操控內幕的並不意外的是在政黨初選民調中的落敗者,而民調中的獲勝者當然不會接受其民調支持率是操縱出來的指控。而究竟誰是誰非,看來就像南轅北轍的民調數字一樣,淪為一種各說各話的局面。
(責編:董樂)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taiwan_letters/2015/06/150618_twletter_po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