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7 June 2015

译读|【深度】香港与大陆间的裂痕



背景
香港政情观察



6月18日中午,2017年特首产生办法决议案投票结果出炉。香港立法会共有议员70人,但在席议员只有37人。政改方案经立法会两日审议后,获8票赞成、28票反对、0票弃权(立法会主席不参与投票),未能获三分二议员通过,决议案被否决。



香港政改的核心议题之一是2017年香港特首选举的选举方案。香港目前的特首选举办法是先由提名委员会提名2到3名候选人,而后由全香港选民投票选出特首。因为提名委员会多由香港政商界亲北京人士组成,所以反对派认为委员会不具有代表性,在此方案进行下的香港的选举不是“真普选”。但此次《2017年特首产生办法决议案》并没有对提名委员会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因而反对派不接受该方案,也在情理之中。



北京不想在香港制造西方民主,但需要在香港面前表现出它有在努力实现基本法中的承诺,给香港其应有的普选权。虽然要保证一人一票,但希望可以通过对投票过程的控制来确保让反对派出局。另一方面2017年政府核心领导人要大换血,习近平希望保持香港的稳定。投票前亲北京的建制派议员集体退场,未参加投票,表达了北京在决议案上的强硬立场:下届特首选举将按照现有规则进行。



反对派立法议员决议案不希望提名的过程掌握在政府的手上,他们想要的是“真民主”。但这些支持民主的议员因为北京政府不愿让步而陷入被动:若继续强硬,会失去厌恶争端的中间派的支持,进而失去议席,这样就更没办法坚守自己的立场。但他们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



民调结果显示政改民意分成两派,且不相上下,部分人希望立法者否决法案,而另一些人又觉得,就算法案有缺陷也要接受它。年轻人则更为情绪化,他们希望以更挑衅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策划:eve

正片
香港与大陆间的裂痕


本文原载于The Economist

编译/eve & Woohow

每年六月,都会有数千人聚集在香港的维多利亚公园,纪念那年广场上那件事。香港这片曾经的英国殖民地是中国唯一允许大规模悼念那次流血事件的地方。今年活动照常,但也有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指责香港不要再一味纪念大陆的抗争,应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民主运动内部的不同声音反映出香港对中国政府日益不满的态度,其他抗议活动也彰显出香港对中国没有归属感。香港和中国政府对此都保持高度警惕。

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中国本希望两地日益缩小的经济差距能够消除许多香港人的顾虑。大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数百万富裕的大陆游客涌入香港购物,最优秀的大陆学子群集在香港求学,大陆精英也从事着香港的高层职务。香港这个中国南端的小岛曾独自大放异彩,现在大陆某些地区也开始像香港一样熠熠生辉。但经济上的接近反而带来了文化,性情和政治上的疏离。


纪念,维多利亚公园

香港民众越来越喜欢以港人的身份自居。去年香港中文大学的民调显示只有9%的受访者只给自己打上“中国人”的标签,相比于1997年的32%实在少得可怜。香港城市大学学生会就有人说:“有些人觉得我们只是从一个国家的殖民地变成另一个国家的殖民地而已。”

香港民主运动的失败也助长了“本土主义”运动,一些个人和团体松散地组织在一起,有气无力地呼吁政治改革。去年,中国政府表示2017年特首选举将不会是自由选举的时候,就爆发了一波民主运动,但当时很多居民已经有所不满。数千个抗议者霸占香港的几条主干道长达79天,却收效甚微。政府没有让步。起领头作用的学生运动也大势已去。

香港公众一直担心大陆势力入侵,而最近则更为明显。在讨论香港的住房,卫生,教育甚至是交通政策的时候,和大陆的互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香港学联前秘书长陈树辉说,“中国元素”已经成为社会运动的驱动力。

北京和香港政府进退两难。他们并不支持香港的本土主义者:对官方来说,培养两地人民共同的认同感仍是一项重要使命,但他们也不想表现得对港人的生活漠不关心。


反水客,一地鸡毛

在四月的“反水货”暴力抗议事件(港人反对大陆客在香港买货回大陆出售)之后,深圳政府宣布计划限制居民往来香港。2012年,受“学民思潮”反国民教育运动影响,香港政府逐渐撤回了这个针对香港学校的方案。香港特首梁振英在一月表示,他仍然希望加深学生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共鸣。

政府对大学里的本土主义思潮泛滥尤为不满,而学生运动往往是更大层面运动的萌芽。学生公开质疑光靠改革现有的制度(去年抗议的诉求)能否足够维护本地人的利益。在香港大学的一面墙上贴出了一张关于警察暴力的海报,上印口号“自己的命运自己定”。在2014年2月,抗议开始六个月前,港大的学生会杂志《学苑》发表了一篇封面文章,题目是“香港民族 命运自决”。


学生偏激进

这些言论引起了官员的担心,本土主义可能将演化成分裂主义,而这是中共的眼中钉。一月份,梁振英批评了《学苑》宣扬自治的行为,他警告这些观点或将引起香港的骚乱。大陆的报纸就更为尖锐:党控媒体《人民日报》怒斥这一行为是“香港分裂分子蛊惑人心”。

五月八日,中国政府进一步发表了《国家安全法》草案。草案提出,“保障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所有中国人,包括香港人在内的共同义务。这句话中特意提到香港,表明大陆已经有所警觉。讽刺的是,在中国接手香港的时候,恰恰是中国政府提出了“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口号来讨好港人,可现在,宣扬这些理念的人反倒成了分裂分子。

香港独立的呼声倒还是甚少,支持者常常被主流思想斥为激进分子(虽然大部分人确实是)。2014年成立的小党派—香港独立党成员抱着殖民地主张,控诉中国“在港人自己的地盘上歧视港人”。热血公民组织高呼“香港建国”的口号,扰乱会议秩序。校园里对独立的呼声也不罕见。比如香港岭南大学教授陈云根2011年出版了一本书《香港城邦论》。此书呼吁把中国变成大陆、台湾和香港的"邦联"。但他的言论只是个別例子。

中国官员担心的是长期局势。台湾在被日本殖民了近半个世纪以后,又被大陆来的逃难党独裁统治,所以爆发了高涨的独立运动。民进党在运动中诞生,在2000-2008年统治台湾,并很有可能明年重新掌权。大陆对此很是不满。


民进党卷土重来

把抗议者划分为分裂分子虽然出格,但却符合中国的政治利益,因为这样可以抹黑温和抗议党派在某些香港居民中的形象。同样,把香港骚乱放大为对国家主权和稳定的直接威胁也可以阻止类似的温和抗议在大陆的发生。

一些活动家担忧,中国对分裂主义的恐惧会导致它给香港施加更多的压力。中国政府可能敦促香港政府重新通过针对煽动反政府罪和颠覆罪的法案(在香港回归之后的宪法也即《基本法》中有所要求)。2003年的抗议活动之后,这些法案制定计划一度被搁置。支持民主的立法委员毛孟静担忧,以后呼吁独立的人面临被判煽动反政府罪的危险。然而一味地怒斥温和的抗议也可能导致回火。尽管少有港人支持香港独立,但压制独立呼声万万不可。

译读:T-Read

from 中国数字时代 http://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2015/06/%e8%af%91%e8%af%bb%ef%bd%9c%e3%80%90%e6%b7%b1%e5%ba%a6%e3%80%91%e9%a6%99%e6%b8%af%e4%b8%8e%e5%a4%a7%e9%99%86%e9%97%b4%e7%9a%84%e8%a3%82%e7%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