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3 December 2014

觀點:雙城、新世代、民主連帶

2014年 12月 23日

不論港台,在2014年佔領廣場、國會、道路之後,終究要面臨退場,而當人群 離開街頭,運動對整個社會的長期性影響才正要出現。何韻詩在12月中表示香港需要新世代的政黨為政壇帶來新氣象,而這個新政黨則必須以新世代的概念去運 作,這樣的言語並不陌生,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在劇烈的政治及社會運動之後,總是會出現這種聲音,台灣當然也曾經聽過,然而新世代政黨的產生,在香港與台灣 有截然不同的社會意義。
台灣政治從1980年代至今逐漸演化成兩大黨政治,足以取得國會議席的反國民黨力量,基本上「團結」在民進黨之中, 就算後來興起了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仍然不足以取代民進黨,甚至在立院運作過程中經常被迫成為民進黨附庸。民進黨在2000年取得執政優勢後,更進 一步透過與地方派系、勢力的合作鞏固其政治根基。而相對的,香港的泛民主派,卻始終都是百花齊放,光譜從左到右不一而足,即使老牌如民主黨也不能就被視為 「正宗」,正因即便整合成一大黨,也無從執政,所以自然誘因低微而僅能形成邊界模糊的同一陣線。
因此,當港台兩地都出現新世代政黨呼聲之 際,所代表的意義與困境也分別不同。台灣的新世代政黨要面臨的困境是如何與民進黨做出清楚的路線區隔,但又不使反國民黨群眾認為這是破壞反國民黨勢力的大 團結,進而可在2016年國會大選中取得關鍵席次。但新政黨令人期待的意義更在於,在兩大黨競相以劫貧濟富式的開放經濟思維及短利長空的政策來取悅選民之 際,新政黨如何清楚明白的表達強調社會民主、經濟民主、多元民主的路線及具體政見,並以此說服選民、取得選票。
而香港新世代政黨所面臨的困 境則是必須對香港與中國的關係做出表態,這背後所牽動的議題上從香港民族意識的興起、民主與專制政治的選擇,下至生活中即須面對的對中國人與中國政府的態 度,這是香港新世代青年無可迴避必須做出表態的時刻,而這個表態不但必須直面中國的響應,甚至必須挑戰上一代泛民主派人士的思維,艱困而需要勇氣,但這也 正是新世代政黨存在的最重要意義。
值此之刻,身處台灣的筆者試圖提出區域民主連帶的概念,鼓勵並邀請香港的朋友,一起從東亞的角度思考此時 在各地都出現的民主進程,包括前年未能成功變天的馬來西亞,正在逐步民主化的的緬甸,甚至往北看,剛剛重新穩固保守政權的日本、被經濟階級分化壓得喘不過 氣的韓國。透過太平洋沿岸的串聯思考,也許新世代有機會從中彼此支持、互相提攜,從而透過跨域連結而推翻、取代、更新那些沉痾已深的、顢頇巨大的、集權壟 斷的舊時代、舊思維、舊政體。

本文不代表BBC觀點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12/141223_taiwan_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