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收入分配改革被社会各界热议。
这好像说不通吧,明明是土地公有,怎么好处全归少数私人了呢
记者:你曾经提出,当今中国,
华生:这个题目说得很热闹,别说普通人,现在连专家都很混乱。
先说“提低”,很多自相矛盾的说法盛行。
“扩中”同样面临类似问题,怎么扩,谁来扩?
“限高”这个事情就更典型,泛泛说限高所有人都赞成,
到最后,所有的讨论都围绕着如何提高收入展开,大家也都爱听。
记者:收入分配问题真正的症结在哪里?
华生: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是有关系,但同样是有差别的。
现在的各类富豪榜上,地产商独占最大的份额。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美国当教授的,现在快要退休想回国来住,
这说明我们现在收入分配极其混乱,收入和财产的分配极其不平衡。
记者:也就是说,你认为中国贫富悬殊的主要原因,
华生:是的。这些年来,
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居民基本不拥有住房,都是租公房,
记者:城市内部似乎也有房子带来的财富鸿沟。
华生:对,即使在城市内部,财产性收入造成的“马太效应”
记者:贫富差距是城市化发展必然产生的问题吗?
华生:
当时日本社会的主流观点的典型表述是,
因此,当时的日韩的特点是,第一老百姓不买大房子,
所以说你看韩国当时有一系列“土地公”概念的立法,
如果一谈具体问题都要归结到“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就没意思了
记者:除了财产性收入问题,收入分配改革要啃的“硬骨头”
华生:另外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财政资源歧视性的二次分配。
此外,数额巨大的隐性收入同样加剧了贫富差距。在中国,
所以你看,土地增值、福利歧视、隐性收入,
记者:有一种说法是,这一切问题都是“市场化改革不到位造成的”
华生:这同样是一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什么叫彻底?
事实上,即使是一个最完善的市场经济,也会产生贫富差距,
事实上,在欧洲和美国,进行再分配之前,他们的基尼系数都在0.
记者:那么政府应该做什么?
华生:你总是讲提高收入,话很好听,
记者:这方面我们存在什么问题?
华生:财政方面刚才说了,是歧视性分配以及特权分配,
老百姓所愤愤不平的“馒头税”,
记者: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的直接税在西方被称为“罗宾汉税”,
华生:直接税就是,是根据你的能力来收税。举个例子,
当然我们中国人如果不喜欢这些税,也是可以的,
改革的动力在哪儿,就在于不改革的话政府自己也越来越不合算了
记者:一提到解决什么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征税,
华生:减税和调整税制并不矛盾啊。我们中国的宏观税负是30%
记者:但在中国语境下,所有理想化的方案都会遇到具体问题。
华生:尽管我们的征税能力比较弱,但最跑不掉的就是财产,
当然,这其中必须强调法治建设的配套作用。上世纪80年代,
所谓的隐性收入,除了少数人贪污外,还有一大部分人是为了避税,
记者:财产税是不是相当于半个官员财产公示?
华生:可以这样认为,当然公示是拿出来公开,
记者:能对治理贪腐产生作用吗?
华生:会有很大作用,但应当说范围更广,它包括了权贵和富贵。
记者:另一个普遍的顾虑是怕引起大规模的资产向海外转移。
华生: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说法。跑哪去?跑美国还是跑欧洲?
记者:但最近有关法国向富人征税,造成大规模资产“外逃”
华生:我们担心这个恐怕太早了。法国为什么出现富人“外逃”?
但其实从税制来看,
记者:那么如何防止中产阶级的利益在改革过程中受损?
华生:完全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性手段打消中产阶级的顾虑,
记者:更直白一点的担心是,你收了税,能不能用在福利再分配上?
华生:说到流失,现在也存在流失。你不喜欢,
所以尽管贫富差距发达国家也有,但一旦政府行政高度透明,
所以说改革的动力在哪儿?
记者:有媒体曾经报道,
华生:阻力存在于我们所有人中间。一旦征收直接税,
我们天天骂既得利益,既得利益者到底是谁
记者:我记得在2012年9月召开的第二次莫干山会议上,
华生:我当时问这个话,意思是不要简单地把既得利益者以为是“
记者:我记得有个青年学者的回答是:“反正我没有既得利益,
华生:就他个人而言,有可能是这样。但问题是,
记者:在收入分配改革问题上,国企似乎成为了众矢之的。
华生:客观地讲,国企有很多问题,包括官本位、效率低、
当然,我是主张对垄断行业的工资待遇进行改革的。
收入分配改革是配套改革,实际上后面有经济、社会、文化、
记者:你曾经被称为中国“最有钱的经济学家”,这是不是意味着,
华生:那肯定的啊,100%是被改革的对象。
如果房产开始收税,收1%,很多人觉得已经很严重了,
记者:改到你了,您愿意不愿意?
华生:我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以一个学者的角度。从个人,
记者:有人说,改革大炮响起,就是对所有人开炮。
华生:不必对所有人开炮,但是一定要触动权贵、
先从土地制度入手,打一个大胜仗
记者:你提到思想碰撞,
华生:当时是谈真问题,大家白天讨论,晚上挂牌接着讨论。
记者:这是你的切身感受?
华生:对。搞经济学家论坛啊,经常请电视台主持人来,
现在政府都开始意识到要少说空话、套话,
记者:我看到过你上台亲自当主持人,对这种现状,
华生:有啊,但不多。大多数会议我不参加,
记者:从具体的政策着手点来看,
华生:实际上我并不主张从直接税突破,这个难度很大,
我主张,先从土地制度入手,打一个大胜仗。
因此,未来的改革必须从土地制度入手,
至于方向,100年前孙中山已经给我们想到了,平均地权,
记者:必须下定决心改革了。
华生:不能再停留在说说的层面。从历史上看,很多发展中国家,
还要注意到,因为它们从城市化的开端就走对了路,
但要不要迈出这一步呢?还是走上拉美、南亚那条路呢?
相关日志
- 2011/06/03 -- 西西河:清理地方债的来龙去脉和影响 (1)
- 2012/12/17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延期(这是用来吊P民胃口,看得见吃不着的胡萝卜吗?) (0) 
- 2013/01/05 -- 中国财税改革的真实挑战 (0)
- 2011/04/18 -- 何流:后改革时期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0)
- 2012/10/25 -- 《华尔街日报》官员财产申报测试共产党改革决心 (1)
- 2012/12/24 -- 顾骏:利益集团妥协是中国继续改革必过的门槛 (1)
- 2012/10/14 -- 中国经营报 :美73名国会议员持股思科 封杀华为实为利益图谋 (0)
- 2010/05/12 -- 谢国忠:利益集团拼命维持资产泡沫 后果危害大 (0)
- 2012/02/23 -- 中国私有化现在开始了 (0)
- 2012/10/28 -- 法广:温家宝家产曝光事件使官员财产公开化成为当务之急 (0)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