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7 January 2013

周基利:退保欠改革藍圖 豈穩中求「變」?

香港經濟日報 18-1-2013

星期三梁振英發表他上任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本來對這份遲來的施政報告,多多少少總有一點期望,特別是安老及扶貧方面。因為梁先生過去一直强調安老和扶貧政策是其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而且事前他亦聲明,這報告會交代他未來五年在這兩方面的目標、計劃及步驟等的施政藍圖。

首先是退休保障的問題。梁先生解說是因「急市民所急」,所以已推出了「長者生活津貼」(長津)。但就退休保障的長遠發展,他只提及可能會檢討現時長者綜援、長津和生果金三者的關係。

筆者曾在本欄「全民退保多面睇系列」建議,將長津代替長者綜援。換句話說是將現有的長者保障三級制:即長者綜援、長津和生果金,慢慢地演變成二級制,即只 有長津和生果金,以長遠減低長者綜援的標籤效應、申讀手續繁複、申領以家庭為單位和要求有所謂的「衰仔紙」的問題,因為這些都是令有需要長者卻步的因素。

長津生果金 應漸取代長者綜援

建議中的做法將生果金的金額永遠凍結在現水平,而將有限的資源投放在新的長津上,令其援助的金額漸漸提高至現有長者綜援的水平,於是長者綜援便可慢慢地失卻在退休保障中的作用。到當將來香港有能力的時候,亦可將長津的資產上限提高,令更多長者可以受惠。

筆者過去個多月來曾在本欄回顧歐洲最近二十年的退休保障改革,看看有甚麼地方香港可借鏡。從經濟角度來看,退休保障的挑戰與自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轉變有 關。資金的流動性在全球一體化下變得非常高,國家與國家對資金和人力資源的爭奪變得愈來愈厲害,因此政府在這個經濟環境中,可以提高稅收(尤其是利得稅和 入息稅)的能力亦相對減低。

政綱曾提養老基金 恐無下文

為甚麼這個加稅能力在退休保障改革是這樣重要呢?因假如沒有另類財源(如數以千億的基金),加稅似乎是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唯一方法。

以北歐國家所推行的退休保障改革政策為例,她主要利用高稅率以支持全民退休保障,令長者貧窮率非常低。梁先生在這份施政報告已經沒有再提在競選政綱曾說過 會作出的財政撥備,或成立及累積養老基金;而觀乎他一再强調要堅守「量入為出」的理財哲學和簡單而低稅率的營商環境,恐怕民間要求的全民退休保障,只會在 扶貧委員會的專責小組討論一下,便草草了事。換句話說梁先生似乎已經拒絕選擇仿效北歐國家的做法了。

空談優化MPF 僅強調降收費

另一方面,翻看梁先生的競選政綱,他曾承諾會探討一系列優化强積金的措施:如提供年金選擇、推出回報穩定的投資產品、全自由行、擴大涵蓋面及提供扣稅優 惠,以鼓勵夫婦為沒有强積金戶口的配偶自願選擇供款等,都沒有在這份施政報告出現。梁先生只是强調要將收費水平下調而已。為何這些建議都沒有進一步討論甚 至落實呢?原因可在?

回到藍圖層面,梁先生既沒有為退休保障訂立目標,亦沒有任何具體計劃和步驟。從施政理念來看,梁先生絕不是甚麼改革者,甚至可能比以前的特首更保守。

因此,筆者實在不明白,以前為甚麼有人會擔心梁先生會把香港推向福利主義。擔心的人現在大可放心,因為梁先生已經在半年間學會了只有經濟發展才能推動福利措施的潛規則。篇幅所限扶貧和其他安老措施下次再談。

香港教育學院 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教授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