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华社发表一系列介绍中共高层领导人的文章,力图树立其开放、亲民的形象。香港”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编班志远认为,这有点像童话《皇帝的新装》。
德国之声:新华社刊登的一系列文章十分详细,而且配有人们通常难得一见的老照片。可是您认为,这些文章中几乎没有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为什么呢?
班志远(David Bandurski):首先我想谈谈大家觉得这些文章十分”详细”这个话题。我很惊讶的是,新浪微博上很多人也都有这样的认知。有些人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这当然是”前所未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从中得到了真正的政治细节。我们只能说,按照中共领导人设立的极低的信息开放标准,这些是我们不常见到的”详细信息”。但是,从真正意义上讲,这些怎么能算详细呢?只不过是把习近平过去一系列的官职介绍一下,使用很多口号式的语言,来形容他的政绩。这些描述中,极少有具体的数字,具体的政策措施。有关他的家庭的介绍,也很少有真正的信息。比如,文章中他的妻子谈到他爱看体育电视节目。–这就算是细节了吗?
如果不是放在中国这个大背景之下,而是放在西方民主政体之下,那么说这样的文章”详细”,十分可笑。所以,我们只能说这些文章是”前所未有的”,因为中国对领导人、特别是他们的个人生活一直是完全保密的。所以,即便只是提一下习近平的妻子,已经是新的了。他的妻子本来就是一个公众人物,一名歌手,这不是什么”细节”。
所以,他们的个人简历和政绩,不是真正的政治信息。对他们个人生活的描述中,也没有真正的细节。这是我的看法。
德国之声:那么,作为一个媒体专家,您觉得这些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班志远:正像我在文章中所写的,我将这与童话《皇帝的新装》相比较,称之为”皇帝,没有新装”。因为他们的目的正相反:不是要让人们相信他们穿着华丽的新衣,而是要让人们相信,他们什么都没穿,他们没有巨额财富–去年我们看到很多报道,无论是彭博社还是纽约时报。他们想让中国老百姓相信,他们只是个普通人,就像你我一样。
所以,这里也是关于权力以及公众对权力的认知。只是,他们可能比当今世界任何其它的政治精英团体,都更有办法”管理”公众的认知。他们不但有党的喉舌–央视、新华社,近年来,他们还把官方的报道推向商业媒体。所以,像大型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每当有这样的新华报道时,这些报道也出现在门户网站的头条上。
几天前,有一篇习近平访问河北的报道,其中提到晚餐的菜单,–如果你对信息、细节的标准很低,那这也算是细节。总书记吃了什么呢?他只吃了四菜一汤,没有酒。你也可以说这是政治报道中新出现的细节描写。这篇报道在各大门户网站上显要位置出现,使得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领导人的不同之处上。
所以,他们在强力推动新领导层的开放形象。一些中国媒体的评论跟进,比如中国青年报,说这是多么大的新事,不仅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为更大的政治开放与透明定下基调。这篇评论的标题就是:高层为政治公开透明树立了典范。然而,阅读中青报这篇文章,你会有一种在童话里的感觉:人们真地相信这场运动。或许,他们不得不歌功颂德。但我记得,中青报的文章最后一句话说:领导人们做出了示范,接下来要看各级官员的表现了。–他们作出了怎样的示范?发出了怎样的信号?难道我们真地会看到市县级官员、各级媒体进行这样的”详细报道”吗?我们会了解所有官员的个人生活吗?
我认为这是不可操作的。让我们想一想,如何能让地方政府真正做到习近平呼吁的”公开”,唯一可行的是通过真正的政治改革,让官员真正负起责任。不是”我想告诉你什么就告诉你什么”,而是有独立的媒体监督,报道一些他们可能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我们在彭博社、纽约时报还有最近华尔街日报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报道。我们看到了故事的另一种版本。
德国之声:您觉得这样一种方法奏效吗?中国老百姓真地相信,或者说对新领导人会产生好感吗?
班志远:这很难回答。首先,很难去统计。即便我们有好的统计方法,目前时机还太早。而且,特别是政治观点、对政府的看法,这样的问卷调查,其结果很不可靠。但我认为,这件事的大框架是反腐,一件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们必须”制造认知”。
十年前,我们听说所谓媒体”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现在似乎是个新的版本。习近平希望树立比胡锦涛更有人情味、更有魅力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他已经做到这一点。胡锦涛十分缺乏个人魅力,相形之下,连江泽民都显得更有魅力。
但问题是,绝大多数人对腐败的看法,来自于他在现实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一些经历。这样形成的看法,很难改变。如何才能改变一个普通老百姓对领导人的看法?必须有实质性的改变。单靠空洞的言辞是不行的,政府机构必须更加负责任。
相关日志
- 2012/10/04 -- 凤凰老板刘长乐挺薄占错队 或被迫提前退休 (0)
- 2012/06/28 -- 被解約記者自述:我為什麼被踢出《南華早報》? (2)
- 2012/12/20 -- 近期官媒缘何密集批评互联网言论? (1)
- 2012/08/26 -- 人民日报副刊主编徐怀谦自杀网民反响强烈 (0)
- 2012/05/23 -- 张弛:“不转不是中国人”背后转的是什么人? (0)
- 2012/08/11 -- 陽光時務:南方事變 (0)
- 2012/06/01 -- 梁文道:擦邊球 (0)
- 2012/05/21 -- 萧夏林:北京报摊,北日和人日浪费知多少——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观察 (0)
- 2012/06/20 -- 人民日报专文痛批卫星上天 网上窜红 (0)
- 2011/10/18 -- 戈培尔的名言大部分都被我党实践过了 (0)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3511?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