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5 January 2013

明報社評: 劉夢熊爆料批梁 揭示政治譎詭凶險




特首選舉期間力挺梁振英的劉夢熊,接受周刊訪問,大爆他如何協助梁振英當選、梁振英兩度答應過對他的酬庸都食言,更認為梁振英在大宅僭建問題上欺騙市民、欺騙中央等,講得繪影繪聲,人物、場景、事態都活靈活現。不過,劉夢熊爆料只是單方面說法,若要取信於公泷,他應該提出確切證據,證明所說無訛。另外,梁振英就大宅僭建,若能交代當年提供意見的建築測量師的資料,整個交代才完整,劉夢熊的指摘就不成立。

劉夢熊自詡功臣  指梁振英承諾未兌現

梁振英當選特首,劉夢熊以功臣自居,他具體如何協助梁振英,外界不知道,不過,劉夢熊在文章中挺梁,是事實,在唐英年大宅僭建鬧得沸沸揚揚時,他到九龍塘唐宅外派傳單要求唐英年退選,也是事實;此外,他聯絡、參與的梁振英競選辦人員與新界人士的飯局,被揭發涉及黑社會人物,這頓「江湖飯局」一度使梁振英的民望顯著下跌,也是事實。所以,劉夢熊就梁振英當選特首的功過,外界無資料判斷,而梁振英就任特首接近7個月,劉夢熊在梁班子未得到一官半職,也是事實,若功臣而不獲獎賞,為何如此?只有梁振英可以解答。

劉夢熊由挺梁轉而批梁,周刊引述他說「並非私人恩怨,而是大是大非」。從訪問內容看來,劉夢熊提到對梁振英視與泛民主派的關係為敵我矛盾,他不以為然,認為背離了一國兩制原則;亦有提到過去半年,他對梁振英處理涉及一國和兩制事宜的不滿等。不過,這些涉及理論原則的爭論,本港無日無之,若說足以令劉夢熊開足馬力狠批梁振英,只要稍為熟識香港事態,都會認為較牽強。

周刊報道劉夢熊的訪問,除了他拉攏梁振英與報業老闆見面之外,使人印象較深刻的還有3幕,分別是讓他出任行政會議成員、只推薦他一人成為全國政協常委,梁振英都食言,另外是「揭發」梁振英就僭建說謊的描述。這3幕,雖然劉夢熊描述得具體而微,一些場景聲情並茂,讀者宛如置身現場,不過,無論描述多麼細緻,據劉夢熊描述,只有他與梁振英在場、或與時任梁振英競選辦主席張震遠通電話的憶述,若梁振英和張震遠另有說法,則事態就成為「羅生門」,各說各話,劉夢熊若要公泷相信他的說法,應該拿出人證或具體證據,否則在公泷之間,只會起到將信將疑效果。

若周刊的報道屬實,劉夢熊應該有證據證明自己可信。因為周刊引述他說「我暫時為止不考慮這做法(暫不考慮倒梁)」,「但他聲明自己掌握的材料,百分之百可以拉梁下馬」云云。這裏所謂「掌握的材料」,確有其事抑或故弄玄虛?劉夢熊有責任清楚交代。只要劉夢熊公布材料,梁振英就百詞莫辯,另外,最重要是劉夢熊扣起材料留中不發,則他的動機和目的會受到極大質疑。

劉夢熊扣起倒梁材料   有何目的應清楚交代

因為按劉的說法,他掌握的材料絕對可以令梁振英倒台,然則他會怎樣運用這些材料?這些材料會否成為政治勒索的籌碼?若有理由相信梁振英處於被政治勒索的景,則梁日後的施政決定,會被質疑是失去自由意志的結果?諸如此類問題,涉及重大公泷利益。事實上,若出現特首有可能被政治勒索的境,就宛如懸在港人頭上的一把刀,公泷會極度不安,劉夢熊必須清楚交代有關情

上述是劉夢熊爆料動機目的複雜的一面,不能排除他只是「求官不遂」而與梁振英反目的單純動機而已,不過,劉夢熊昨日出席一項活動後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到「我個人的尊嚴、政治及經濟受攻擊,就要還擊,如國歌般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這番話有弦外之音,並非指行政會議成員和推薦任政協常委不兌現那麼簡單,劉夢熊接受媒體訪問時解釋,爆料與他涉案被廉政公署拘捕有關,這令事態變得更複雜。

梁振英與劉夢熊之間的轇轕,真實情只有他們兩人知道,基於劉夢熊不獲委任公職,無關公泷利益,所以,特首辦對劉夢熊的說法不予評論,可以理解。事實上,即使梁振英就委任行政會議成員,曾經對劉夢熊有暗示,但是以劉夢熊的形象和行誼,梁振英最終收回成命,相信許多人仍然認為處理恰當,因為行政會議成員參與機要,協助特首決策,人選可不能隨便將就。

不過,劉夢熊指梁振英在僭建問題說謊,「欺騙市民、欺騙中央」的說法,梁振英應該嚴肅應對。劉夢熊引述張震遠的說話,雖然張發表聲明澄清,指劉的說法與事實不符,不過,梁振英若想僭建問題徹底畫上句號,應該多做一點。

梁振英去年1123日發表的萬言聲明中,已經交代當年處理購買山頂物業的兩名律師的資料,建築測量師的身分則一直諱莫如深。張震遠證實這名測量師已經逝世,為免對其家人造成困擾,梁振英決定不披露其身分。不過,到底有沒有建築測量師其人,在許多人心目中仍是一個疑問,由於涉及公泷利益,梁振英應該想一個適當做法,讓這名建築測量師的身分得到確認,為免其家人受困擾,例如梁振英可以向立法會一個相關的委員會,在閉門情下交代,或是梁振英向首席大法官披露資料,由大法官確認有關情等。倘能完成這一步,劉夢熊的質疑將不攻自破


from Just Getting By http://1in99percent.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