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0 January 2013

高天佑:禁查冊等於宰割小股東

2013年1月10日 信報

政府擬修例禁止查閱公司董事資料(查冊),此舉表面上妨礙傳媒,但從經濟角度看,最受打擊的會是小股東利益和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近日上市公司透過微博發布敏感消息,已令證監會非常頭痛。大股東擁有太空時代的工具,小股東卻倒退到石器時代,強弱懸殊,只能任人宰割。

港股六成市值來自內地企業,當中很多高層都上微博,經常發布涉及上市公司的敏感內容。例如SOHO(410)主席潘石屹,正因頻繁發布懷疑敏感消息,可能刺激股價波動,引起一批小股東近日聯署《致證監會的一封信》,向證監會和港交所(388)表達不滿。

SOHO跟復星(656)爭奪上海地王,並遭對方在內地控告,案件正在審理。潘石屹經常發表微博長文談論事件,並列舉證據反擊復星。但SOHO至今沒在港交所披露相關消息,港媒除了本報也罕見報道。若有傳統投資者沒上微博,又沒看《信報》,只憑港交所披露的消息,很可能蒙在鼓裏。

另外,雷士照明(2222)吳長江跟閻焱經常在微博互罵,過程中透露了很多可能是敏感的消息。據吳長江向媒體透露,港證監懷疑有人涉嫌操控股價,已介入調查。

但事實上,香港證監制度採取披露為本,加上微博的平台在內地,難以監察所有企業高層的微博。有時高層談及銷售目標等灰色資訊,以往刊於媒體,證監若認為不妥,也可透過媒體確認和追究,在微博上卻難以確認發布者身份,也很難跨境向網絡商索閱資訊。

這反映了隨着資訊科技進步,企業有愈來愈多工具去發布訊息,並可避過究責,有心人很易上下其手,甚至操控股價。港證監對這趨勢非常頭痛,暫時卻苦無對策。

在這情況下,港府禁止查冊,等於進一步限制小股東的獲取資訊。舉例說,上市公司進行交易,以往傳媒可透過查冊,追查交易對手是否真的「獨立第三方」,抑或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儘管一千宗交易,可能只有幾宗查出蹊蹺,但最重要是帶來阻嚇,令大股東不敢肆無忌憚。

目前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美國和英國都開放公眾查冊,連內地也容許透過律師,查閱註冊公司的法人代表。《紐時》正是花了多個月在北京查冊,查出溫家寶的經濟網絡。但據報道,事件後北京已收緊規定,一般媒體難再查閱。

港府今次擬修例,等於向內地的小股東知情權降格看齊,除了配合權貴轉移財產來港,筆者想不出更好理由。但金融市場成為私人俱樂部,犧牲的肯定是小投資者和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from Facebook - 盜文摘 Article Collections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13778675406554&set=a.294179394033149.68733.267556046695484&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