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 October 2012

任慧文:中共信訪制度新思考

信報財經新聞 28-9-2012

新華通訊社主辦的《瞭望》
新聞周刊8月底出版的第35期和10月初出版的第36期連載習近平7月24日發表的中共「五大優勢論」,特別強調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是中共最大的優勢,這既是中共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中共走向未來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源。



據 北京消息人士透露,中共權威人士指出,對處於執政地位的幹部來說,密切聯繫群眾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要做好信訪工作,妥善解決群眾合理訴求。高層對信訪工 作,一貫重視,總書記胡錦濤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信訪工作,中央政治局各常委親自批閱群眾來信,作出許多重要批文,有的還親自接待群眾來訪;在社會轉 型、矛盾多發的當今形勢下,信訪已不是某一部門的工作,而是關係全局、牽涉各方的重要工作,是中共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

北 京政界人士指出,最近,五年一次的全國信訪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高層對信訪工作的職能定位明確而清晰:一、中國國情、中共宗旨和國家政治制度決定在當前社 會後一個時期,信訪工作職能不可或缺;二、信訪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地位不可替代;三、信訪制度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遏制貪污腐 敗、維護社會公正,作用不容置疑。這可視為中共高層對信訪制度的新思考。

信訪治理 中國特有

消息人士說,過去十年,信訪工作出現引人注目的新情況;全國信訪總量從時近1400萬件(人次)/年的歷史高點,逐步降至目前的800多萬件(人次)/年;2011年,全國信訪總量和集體上訪、重信重訪數量與2007年相比,分別下降22.4%、12.6%、31.2%。

為 什麼現階段的群眾仍傾向選擇信訪途徑反映利益訴求?原因之一是,無論官員和民眾、法制意識、法制觀念仍然不強,尤其有些官員處理民眾訴求根本不依法,而是 靠行政命令,甚至靠官威,民眾看到依靠法律途徑解決訴求無望,自然就走信訪之路了。原因之二是相對於民意表達的其他渠道,信訪的門檻較低、較為便捷。

國 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龔維斌教授認為,「就目前的情況看,信訪制度對於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糾紛,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從信訪制度建立的歷程來 看,其功能是反映意見、訴求,還有建議、表揚等功能。而現在,信訪功能則更多地集中在訴求表達和矛盾化解上」;「這種靈活的行政化的爭議解決機制是中國特 有的」。

負重爬坡 攻關克難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學系主任孫柏瑛教授指出,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人民來信來訪,發展為包括人大信訪、行政信訪、法院和檢察院的司法信訪等在內的制度體系,信訪治理適應了不同歷史時期國家治理的特殊要求。

消息人士續說,高層對當前信訪形勢的判斷是:「國際國內形勢決定了以利益訴求為主的信訪活動仍處於比較活躍的階段,信訪工作仍將處於負重爬坡、攻關克難的時期」;「信訪工作仍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的特點」。

從 國內形勢來看,當前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社會矛盾突出,群眾訴求強烈,因此信訪總量高位運行,且帶有全局性的問題。信訪所牽涉問題集中在與群眾切身利益 相關的領域,諸如徵地拆遷、社會保障、醫療衞生、食品藥品安全、環境污染、非法集資等,這是與社會大變革、大轉型進程相伴的特有現象,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主 體、多層次的利益關係,涉及政策、法律、體制等諸多因素,統籌解決的難度不小,加以群眾對維護公平正義有許多新期待,這都給信訪工作帶來新挑戰。

從外部因素來看,美國等西方一些現代化國家不願意中國崛起興盛,不願意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強大,對中國從未放棄實施西化、分化戰略,總要把群眾的利益訴求演化為政治訴求,轉變為對抗性矛盾,給中國造成不少麻煩。

北京政界人士指出,發展是硬道理,要根本解決好群眾信訪中的利益訴求,化解糾紛矛盾,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大力發展經濟,大力推進社會和諧建設,才有可能。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遭遇到不少問題,經濟仍在下行,無疑給信訪工作造成困難。

信訪法治 才是正道

消 息人士又說,面對國內外新的嚴峻形勢,一些地方、部門的黨政幹部的工作仍然存在不適應之處,甚至成為產生社會矛盾和信訪問題的源頭。諸如,有的地方幹部官 僚主義、決策不慎重,對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視不夠,在處理群眾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上考慮不周;有的幹部宗旨意識、群眾觀念淡薄,不依法行政,不公正執法, 對群眾的訴求置若罔聞、推諉扯皮,甚至損害群眾合法權益,引起群眾不滿;有的幹部不願做、不會做群眾工作,致使矛盾愈結愈多,問題愈拖愈大,失去群眾信 任,造成幹群對立;有的幹部對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習慣於採取堵防管控手段,不解決群眾合理訴求,造成了大量重信重訪,等等。

針對上述問題,全國信訪工作會議的信息顯示,下階段信訪工作將從夯實基層基礎、創新體制機制、走法治化道路等方面推進。

夯 實基層基礎的核心,在從真正把工作做到群眾家裏,做到群眾心坎上。調查顯示,80%的信訪問題,是基層可以解決但卻沒有解決好,導致矛盾上交、上訪增加 的。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增強基層幹部的責任心。為此,對這類基層幹部要依法管治之,屢教不改者要及時懲處,以儆效尤。現在的問題在於許多地方對這類幹 部是縱容的,這是上訪問題至今難以遏制的一個重要原因。

創新體制機制,最重要的是改革完善信訪制度,充分發揮信訪、調解、仲裁、司法等多渠道的作用,建立多元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推行信訪公開,減少重信重訪。令人深感遺憾的是,信訪工作已有幾十年的歷史,這種創新機制章然至今未能完善,還談什麼以民為本!

北 京政界人士指出,解決信訪問題,關鍵的關鍵是加強源頭預防,而源頭預訪的要害在於走法治化道路。法治是現代化理念和時代潮流,信訪離開法治,不可能從根本 上解決問題。人們期盼中共十八大對信訪法治化有新的決策,而黨政官員應當成為實施法治的帶頭人,並受到督監,方能取信於民。

2012年9月26日於北京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7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