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1 October 2012

鍾樂偉:「農心」背後:韓國的即食麵文化

主場新聞 31-10-2012

前天,著名韓國即食麵農心拉麵被驗出有致癌物苯並芘 (benzopyrene)。有見韓國和台灣衛生部下令多款農心有問題的即食麵產品下架回收,香港的食物安全中心也立即抽取相關即食麵作檢測及進行風險評 估,有需要時採取跟進行動。不知道剛剛成為農心即食麵代言人的當紅歌手PSY,能否協助農心渡過今次的難關?


有曾經去韓國旅遊經驗的香港人,也大概見識過韓國人對即食麵有多情有獨鍾;就算未有親身經歷的,都對香港各大超市一包包從韓國進口的農心「辛辣麵」並不陌 生。其實,據統計,原來韓國有全球最高人均消費即食麵的紀錄,一人每年平均消費70包即食麵。另外,韓國農心「辛辣麵」更出口至80多個國家,上年更有 20% 的營利增長,可見伴隨著韓流出口的,受惠的原來還有即食麵公司。

韓國即食麵文化歷史

當然,麵食在東亞地區一直有非常悠久的歷史。麵食文化從當年中國透過文化交流傳入日本,再在韓國萌芽。然而,即食麵卻有著不同的歷史發展軌跡。由於日本安藤百福於1958年創立日清即食麵的成功案例,使韓國也希望可以仿傚日本的經驗,把即食麵文化引入韓國。

當年,一位叫全仲潤的韓國人,由於從事保險工作,因而經常往返日本韓國兩地,他發現日本人研發的即食麵,對韓國人解決當時因戰亂後百廢待興的經濟困境,造 成的米飯供應不足等糧食問題有極大幫助,所以在回國後他大力投資發展即食麵工廠,並在1963年推出第一包韓國即食麵,並創立「三養麵食」公司。三養麵食 一直在韓國壟斷即食麵市場,一方面是與韓國人在60-70年代的經濟高速發展下,工時增長和生活節奏急速對飲食習慣也衍生改變,簡單、便宜和可口的即食麵 因而大受歡迎;同時,由於韓戰後韓國人的基本生活條件依舊艱苦,肉食(尤其牛肉)並不是每一個家庭能夠負擔得起的奢侈品,但標榜以牛肉熬出的三養即食麵湯 包,卻成為吸引一眾對牛肉趨之若鶩平民百姓的替代品。

然而,一場發生在1989年的三養即食麵風波,卻把他們的市場佔有完全摧毀。當年,三養即食麵工場被踢爆使用工業用脂肪來製造即食麵湯包,震怒了廣大的韓 國民眾。民眾舉行集會聲討一眾無良的公司高層,最後十多位三養麵食公司的管理代表因而入獄,工場也被法院下令關閉三個月,此外他們更要收回和銷毀超過數百 萬價值的即食麵,導致三養麵食公司從此聲名狼藉。就在此時,農心麵食便取而代之,成為新一代主宰韓國麵食市場6成以上的領頭企業。

固然,農心企業的成功,與三養即食麵的此起彼落有直接關係。但是,當年,農心企業也曾經歷過破釜沈舟地把日本即麵食文化引入韓國的寶貴經驗。最初當農心在 韓國引入杯麵文化時,由於其杯麵的杯身是直接參考日本的較窄身的設計,與韓國人一貫吃麵時較喜歡放在枱上吃,和較少提碗吃的文化有所不同,所以初期農心的 杯麵一直未被受一般韓國人所接受。此外,農心也發現在他們的慣性銷售額中,冬季的營利明顯較夏季的大,因而他們推算這與韓國人在冬季,由於天氣冷多不喜歡 在外吃飯有關。所以,吸收兩種經驗以後,農心推出他們新改發的杯麵,杯身以碗麵型式令大眾有文化上的認同,另外也把廣告宣傳,從昔日較以推廣個人、戶外麵 食的元素,轉為集中宣傳為在家中帶來溫暖的窩心食物。這種轉向,的而且確成功為農心帶來更打入民心的「非日本文化」形象,為取代三養麵食打好基礎。

跨越階層的平民「美食」

即食麵在韓國被建構成「窮人」美食的形象,與當年美國向韓國輸入麵粉有直接關係。如前述,韓戰以後,由於韓國糧食生產不足,米飯成為奢侈品的同時美國卻向 韓國輸入麵粉以作糧食援助。然而由於韓國人一向與西方人愛吃麵包的習慣有異,因而人們便把麵粉製成平民化的「麵食」,以解百姓的基本溫飽。所以,一說到即 食麵時,韓國人一般都會聯想到那些年捱窮的日子。

例如一個叫「三包即食麵願望」的韓國家傳戶曉小故事:兩個來自貧窮家庭的小孩,有一天跟母親訴苦,表示希望可以吃到即食麵,可是由於他們太窮,所以母媽無 法滿足兩位小孩的願望。幸而一位隔鄰的小朋友聽到這個消息,便向他們帶來三包即食麵,最終能夠達成他們的願望。在這個故事的背後,明顯反映出韓國人對即食 麵帶有「解困解餓」和「貧窮糧食」等價值。這也不難解為何韓國人會把「即食麵」放入一般消費物價指數的參考數字,政府更會壓抑即食麵的價格,以圖左右通貨 膨脹。

這種「平民」與「大眾代」的形象,也把即食麵推廣成一種打破傳統階級界限的超然食物,成為韓國社會飲食文化的共同語言。在韓國,不論是來自富有家庭,抑或 是平民階層的,都曾擁有鍾情即食麵的集體回憶:中小學時放學回家時會吃即食麵 (近年年青人更興起一種叫「Ppusyeo Ppusyeo」的韓國麵條餅乾);參軍服兵役時一群部隊成員會圍在一起吃即食麵;公司職員外出舉行戶外聯誼活動時定必帶備一箱即食麵。因而,即食麵便慢 慢成為打破傳統韓國極重階級觀念的鑰匙,一班朋友共享一煲即食麵,群體凝聚力也隨著火鍋中燃燒起來。

反之,若然一位出身財閥富有家庭的富二代,在接任後看不起即食麵等「平民食物」,便會被視為無法好好管理家族生意的「二世祖」。例如在韓國有一個民間流 言,話說當年現代集團總裁鄭周永在計劃承繼人時,有一天在外訪時遇上一位平民向他的兒子遞上一碗即食麵,他的兒子卻對那碗麵到嗤之以鼻。然而,鄭周永不但 吃下了兩碗即食麵,更向那名平民致謝。此故事使韓國平民更懷念這位平民出身捱過苦的財閥總裁,也對將來那位接任的新總裁不敢寄予厚望。由此可見,即食麵在 韓國是一種能夠測試人與人間距離標準的食物。

生活節奏,犧牲了味覺?

當然,在韓國社會步入工業化的高速時期,工時大幅增長使吃飯的時間也被大幅度壓縮,即食麵等快速食品也因而吸引一般白領工人的口胃。而且,由於家庭外出工 作時間越長,能夠聚首一堂吃一頓飯的機會也變得難上更難。所以,即食麵也變成單獨進食食物中的唯一選擇。可見經濟生活也是「誘使」韓國人對即食麵情有獨鍾 的一大因素。

但是,這種長期依賴吃即食麵的飲食習慣,也導致了韓國人對食物品味的盲目化。愛好韓國即食麵的,都會了解到近乎所有韓國人都只愛吃那種「辛辣」味的即食 麵。他們唯獨只愛這種「辛辣」味的湯包,更會把這種湯包放在其他食品中,不少韓國人也會認為放有這種湯包調味的食物,比起那些山珍海味更美味可口。

他們當然知道這種「辛辣」是極度人工化的味道,但由於出於過度沉溺這種味覺,對所有其他可以吸引他們味道的感覺也麻木了。情況就如韓國十分流行的「香蕉 奶」一樣,縱使一般「香蕉奶」公司都是以人工化的香蕉味道仿照製造,但他們卻只愛這種味道,反而對那些以「真正」以香蕉製造出來的香蕉奶並不討好。凡此種 種,都是在說明一個事實:韓國人為了生活節奏,迷上吃即食麵,但卻犧牲了味覺。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blogspot.com/2012/10/blog-post_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