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國務院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上周狂批港獨稻草人時,引述了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月中在《南華早報》發表的文章,指鼓吹港獨的人純粹是儍瓜,沒有內地的支持,香港就會變成一座死城,又反問港人,是否知道每日飲的水從哪裏來。
香港是否有人打正旗號搞港獨,我不知道,但對這種論據,心裏頗有點不舒服,就好像聽到有地產商說:「你知不知道你住緊間屋邊個起㗎,冇我你會有屋住?」
港府簽長約 粵投起死回生
我還記得,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廣東省的窗口公司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GITIC)出現財困,未能償還兩億美元的債券本金,連帶系內的粵海投資(270)及廣南均出現周轉問題。當時的總理朱鎔基對於這家形同國企的公司,財政狀況突然惡化,而且沒有人說得出資不抵債的具體數字,大為震怒,中央政府決定不包底。這個決定在當時有重大意義,因為GITIC的信貸評級一度等同財政部,意味所有人均認為這是有中央擔保的企業。對一眾外資債權人來說,GITIC的違約等同中國政府的違約,與現時人人擔心的希臘違約,本質上其實沒有兩樣,GITIC至今也是中國最大宗國家企業的破產案例。
GITIC是如何重組債務呢?朱鎔基委派當時的廣東省常務副省長王岐山,去收拾這事關重大的爛攤子。東江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注入粵投,作為拯救方案的核心部份,令粵投可以繼續生存,債權人接納重組方案。而當時港府與粵投簽訂的30年供水協議,是負責經營輸港東江水的公司粵港供水(控股),估值可以高達22億美元的關鍵,債權人最終收貨。
在訂定這個令債權人滿意的估值時,是假設了香港的供水量年增1000萬立方米,成本長期要按5%增長,而香港以外的深圳及沿線供水,不會作為重要的盈利來源,同時對往後的改良工程,港府須提供無息貸款。
買水成本 貴東莞深圳數倍
我不知道,港府當時訂定協議時,是純粹着眼於對東江水的需求,還是同時在積極配合內地解決這個大難題。不過,港府於2006年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亦證實,每次東江水有大工程,港府均會提供貸款。更表示若果購水的成本低於預計水平,將會影響粵方的財政狀況,及債務重組方案的還款承諾。
根據內地《瞭望東方周刊》去年底的報道,香港今年花在東江水的成本,約為每立方米4.32元,數倍於供給東莞的東江水價格0.5元,亦高於供給深圳的價格0.96元。
今時今日,市值380億元的粵投,雖然有經營電力、收費公路、投資物業、百貨、酒店等業務,但有證券行估計,七成估值及逾六成收入,仍然來自供水業務。在沒需要大投資下,這門生意還年年增長近6%。粵投股價十年間升超過七倍,港府明益粵投的程度,比發行iBond益市民的程度更甚。
我不敢說港人有否蝕底,但我飲水時,會想到粵投今日肥肥白白,中央當年能順利解決最大的金融違約危機,港人也有份參與。我也不想揣測港府大舉用公帑補貼水費,是否因為「買多咗唔好嘥」,遂壓低水價令港人用水之浪費打入全球十大。我只知道,這是一樁各取所需的交易,沒有誰欠了誰,對着面前這杯水,我想說的其實是:「你估唔使錢呀!」
from 香港雜評 http://hktext.blogspot.com/2012/10/blog-post_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