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寨桥不是旅游玩的,我要去看钱云会父亲钱顺南,要看案发现场,当然也想找到与案发有关的村民,王立权就是我最想接触的人。
他与钱云会同为村干部,一道上访过,一道坐过牢。案发后,又因妨碍公务罪被判刑入狱。
想见他,主要是想弄清几个问题:
1、2010年12月25日8时之前,王立权与钱云会用手机通话了没有,通话的具体时间和内容。因为钱云会家人讲,钱云会是早上8时以后接到电话出去的。出事前几天,他已经预感到危险,晚上没有睡在家里,白天也不轻易出门。家人讲,他不相信别人,除非是徐镇长和王立权找他。
2、案发时,手表在不在钱云会手腕上,是不是王立权摘下的。
3、手表是什么回事,怎么交到钱云会手上的,录像功能有没有开启。王立权电脑上放过和看到过录像吗,视频内容是什么。
4、王立权在被拘时和接受采访时是怎么说的。
在寨桥村没有见到王立权,村民都不知道他的下落。我感觉到寨桥村情况比我想像的还糟糕,所以就想不能再给村民带来麻烦。在与钱成宇交谈中,钱成宇接到一个电话,他说是王立权的,王此刻人在温州,他们之间一直有联系。我没有向钱成宇要王的电话号码,因为我认为,按理,王立权只要通过钱成宇或其他的人知道我去后,特别是知道我在网上写文章是帮他们的话,应该会主动与我联系的。
在温州,我果真接到温州地区的手机电话,对方说自己是王立权,聊了几句后,王问我在哪里,我说我就在温州市区,方便的情况下我想见到你,我直接告诉他我住的酒店和房间,他说来不了,正在医院开刀,我说那我去见你,你告诉我是哪家医院,可是,电话里他用的是方言,我怎么都听不懂,我说你找一个人帮你讲,他说身边没有人,不方便。我说那你让一个亲朋好友到我住的酒店来,他说旁边只有他妻子,不识字没有文化。我就将电话挂了,是我先挂的。当时,我正走在路上,就停下脚步,将电话号码储存起来,并告诉同行的人说:这个电话有问题,过不了五分钟就会再打过来,我们赶紧回酒店退房。果然不出所料,不到五分钟,电话就过来了,因为我已经存为王立权了,所以看到这个名字,我就没有接。
之后,再有王立权的电话,我都没有接。回来后,接到另一个陌生的电话,他还说自己是王立权,手机是丽水亲戚的。我说:我本想与你见面谈的,见不到面,我就不再相信你的话。这是我的原话,就这么直白。
人是有表情的,是有肢体语言的,我不是在谈美剧《请不要对我说谎》,也不认为杰克逊表情分析有多神秘。案件在侦查阶段都有调查审讯过程,这是一门学科,既有人与人之间直面对话关于案件的具体描述过程,也涉及心理学、证据学等专业知识,综合着学习实践和经验判断等因素。
与王立权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认为他再说的东西可信度不高。但他表示很愿意跟我交流,我说,那好,我问你什么,你答就行了。于是,我先后问他上述4个问题。在他亲戚帮助翻译下,他是这样说的:
1、早上8时之前他与钱云会通过电话并见过面,钱云会表示要去看师傅(钱跟师傅学过造船还是修船没听清),还向王要上访材料。之后王去虹桥上班,没有再打过电话。
2、案发时,手表在钱云会手腕上,是王立权摘下的。
3、手表是王立权跟人借后交到钱云会手上的,录像功能是开着的,在电脑上放过录像,视频内容被改过了。
4、王立权在监狱里接受讯问和采访时都说的是交通事故,他说是因为在里面生命受到威胁,还担心两个儿子。
他电话中说的内容,我在《定罪不代表服罪——寨桥之行(四)》中已经详述了。
因为在电话中很多事情说不清楚,于是我说你发书面材料给我吧,他说自己没有文化不会写,我说你像钱成宇一样口述让你亲戚写。之后几天就没有下文了,问他,他说最好等到他回家后才能拿到更多的材料一齐发,不久,他通过邮箱发了三张照片,其中一张是他本人的,这是我向他要的。见没有他说的材料,我便电话过去,他没有接,再后来电话关机。尽管袁迪贵知道后一再跟我解释说王立权家里要修什么,又说钱云会家人也在上门闹事的,反正这些我都不信。
“拍虎编剧张晓辉”在微博上发了一张照片,是他8月25日替王立权照的,此时王立权左眼蒙着纱布,而王立权给我的照片时间在在8月18日,左眼已经没有纱布。
“拍虎编剧张晓辉”讲,王立权对他说,警方打他左眼致视网膜失明。我则在微博上讲,现在王立权是自由的,完全可以提供医生诊断或出院小结。不像钱成宇跟我说自己被打,他当时可是处在羁押状况,就诊时是没有自由的。质疑和控告也是要讲证据的!
关于王立权,一个不得不说的人,关于他在钱云会死亡之前的接触和电话内容,包括他拿到手表后看到的录像到底是什么,这都是不得不说的事。许多网友通过私信早前就已知道我对王立权的看法。今天写出来,不影响我对钱案的分析,不否认我曾经的观点。因为视频只是证据之一,况且手表问题都只与王立权一人有关。
在秉承尊重事实为前提,用证据要素还原真相的过程中,我对钱云会案件中的现场调查、程序合法等等都存有疑虑,并写了一系列文章,对王立权所做所为不合常理的地方,我当然质疑并写出来。
from 沁玉宝堂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2d419c0102dw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