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4 January 2013

煙火?什麼煙火?——論香港中文大陸化

中國有種食物,東南地區叫「餛飩」,西南地區叫「抄手」,閩台地區叫「扁食」,北方地區叫「餃子」 (還有些地區叫作「包」或「煮角」),總之都是源於古代一種叫「角子」的食物。就算要大家都學通用語言,方便溝通,並沒必要各地通通一律叫這團食物作「餃子」才能明白。今天東南西北叫法各異,無礙溝通,也沒有那個白癡刻意要統一名稱。

早幾天是新年,留意媒體,又在宣傳新年煙花匯演。不過,好端端的「煙花匯演」,現在被說成是「煙火匯演」,如此香港詞語大陸化,實在非常難頂。

香港詞語大陸化,不同於香港人學簡體字或普通話。後者,是讓不同方言的人,學多一種較通用的語言,方便不同方言的人溝通。無論你喜不喜歡某種方言或書寫辦法,若你日常生活反正無可避免要接觸那種方言或書寫,學會那套語言,總是有幫助的。

但把煙花叫作煙火,跟學寫簡體字說普通話完全是兩碼子的事。你用廣東話說「煙花」或「烟火」,說普通話的人也聽不懂,無助溝通,只會令廣東話人覺得突丌。而就算有天香港(不幸地)全用普通話簡體字,但保留「烟花」的說,其他方言人士,很容易就知道這是道地說法,一看就知道是「抄手」及「餛飩」的分別,不會不明白。

地區遣詞用字的習慣,隨著地方交流,民間取其便利,自會自然融合,無需刻意為之。十多年前到國內學習,學會「結賬」「公車」等詞。幾年之後,我跟國內朋友一起時說「結賬」,反被取笑,說國內全都是說「埋單」了(寫作「買單」)。早些年大陸民間受香港電視電影影響,「巴士」「的士」等詞甚至髒話都跟香港說法叫起來。至近年,香港與大陸民間交流多了,「小費」、「空調」、「手機」、「耳機」等,也已自然成為香港日常用語。

外來的詞語,若民間覺得方便易明,就自會取用,相反,某些道地說法,大家覺得不比外來語差,自會保留。「煙花」是香港人習慣的說法,比喻「如花般璀璨」,比「煙火」這像技術用語的說法來得有意思。大陸人來港多了,不見得有人看不明白「煙花」一詞出過什麼問題,反而若有人覺得此詞美麗,如以往把「埋單」帶回國內般引入內地,亦屬美事。

而無論怎樣,字詞演變,民間自有其法,實在不需官方機構操心。我不知道,那位白癡領導,硬要把香港的中文詞語大陸化,無助於不同方言人的溝通,反而說的人說得別扭,聽的人聽得難受。

煙火?煙火你妹!

==============

後記:

網上流傳政府新聞處就以上用字問題,向某查詢人士解釋,指「煙花」(fireworks)及「煙火」(pyrotechnics)實為兩種物料。所以今次確是煙火匯演而不是煙花匯演。但此解釋很快就被指出問題:有媒體查看一下相關的「煙火註冊名單」,「諷刺的是當中載列的物料,竟包括有分裂煙花、地雷煙花、彗星煙花及風車煙花等」。新聞處「煙火煙花」之解,實在難以自圓其說。

而我估計,香港有史而來所有的「煙花匯演」,包括了所謂的「煙花」或「煙火」,但按慣常用法,全部一致稱為「煙花」,若非今次事件,知道兩者有別的人大概不多。今次刻意叫作「煙火」,於市民查詢後,新聞處解釋成兩者有別,頗像為解釋而解釋,相當有梁特首「語言偽術」的味道。

延伸閱讀:

明報:放煙花,還是放煙火?
信報:紀曉風 – 政府亂解「煙火」非「煙花」 似解白馬非馬




from 南點 http://www.pointsouth.net/2013/01/05/%e7%85%99%e7%81%ab%ef%bc%9f%e4%bb%80%e9%ba%bc%e7%85%99%e7%81%ab%ef%bc%9f-%e8%ab%96%e9%a6%99%e6%b8%af%e4%b8%ad%e6%96%87%e5%a4%a7%e9%99%b8%e5%8c%96/?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pointsouth+%28%E5%8D%97%E9%BB%9E%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