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22日)傍晚,台灣台中地檢證實逮捕一名網路媒體經營者兼記者林獻元,指控他接受中共「福建省委員會」指示,和退休教授蘇雲華共同製作假民調,並且利用媒體散發。
地檢署指這份虛假民調「誤導選民對於選情之判斷,滲透干預台灣總統大選,危害台灣主權及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林獻元涉嫌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90條第3項、反滲透法第7條等罪嫌,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
在12月初,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已經注意到這份民調,出現在台灣民眾常用的新聞平台「Yahoo!新聞」,標題非常吸睛: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首次逆轉」,「超車」原本一直領先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
大選當前,藍綠難分高下,出現一份侯友宜反超賴清德的民調原本也不奇怪。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民調並不來自於具有全國知名度及公信力的機構或媒體,再經過追蹤採訪,我們發現這份民調的調查方法幾無專業可言。
為甚麼這樣一份品質不佳的民調,會被主流媒體廣泛引用,形成話題?我們進一步發現,位於台中的《指傳媒》,連同它的一群「關係網站」,曾經在2019年兩度捲入「紅色網媒案」,這些傳媒的高層人士更頻繁參加兩岸交流活動。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於12月6日至20日間對本案的進行了調查採訪,訪問了包括當事者林獻元在內的多方相關人員。本系列報道將獨家探討這一份「謎樣民調」的來由與傳播現象,也帶領讀者進一步認識指傳媒周圍的網媒集群,以及它們和對岸中國或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12月6日,網絡社群PTT(批踢踢實業坊)八卦版出現一篇「紅爆」的新聞:「《指傳媒》民調/逆轉了!侯康首超車賴蕭 領先1.22個百分點」。
貼在PTT上的是《東森新聞》的報道,來源是引述12月3日的《指傳媒》,3組候選人的支持度依序為:
國民黨「侯康配(侯友宜與趙少康)」:33.22%
民進黨「賴蕭配(賴清德與蕭美琴)」:32.00%
民眾黨「柯盈配(柯文哲與吳欣盈)」:20.33%
台灣總統大選在11月24日登記結束,國民黨與民眾黨的「藍白合」破局後,隨即有幾份民調顯示候友宜和賴清德民調拉近。但顯示侯反轉超車的,《指傳媒》則是第一份。
pic1.png
台灣多家媒體轉載一份「民調」稱,國民黨候選人侯、康支持率“超車”。(圖/東森新聞等媒體網站截圖)
這份民調首先在特定網媒集群間傳播:《指傳媒》撰稿記者林獻元也發表在《元豐傳媒》,另有一名楊姓記者發布在《環球日報社》、《台灣新聞報》,其它還有《藍雀新傳媒》、《台灣民眾電子報》、《台灣華報》等小型網路媒體。
除了PTT,《鏡周刊》也轉載,重要門戶網站「Yahoo!新聞」、許多台灣人使用的論壇「Mobile01」網站上,也都可以看到這份民調。它們分別來自《中天新聞網》、《東森新聞》、《TVBS》等媒體的跟進報道。話題也出現在中天電視新聞時段、東森新聞節目、三立新聞節目等。這份民調不僅在台灣內部迅速傳開,也傳到中國,登上國台辦所屬「中國台灣網」、「新浪香港」、「鳳凰網資訊」等平台。
一份民調,成功帶起「候友宜超車」的網路風向。然而這份民調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據報道,這份民調由「指動新媒體傳播公司」委托民調專家蘇雲華教授執行。報道也說明了調查方法:
「調查時間為11月27日至12月1日。採北中南便利隨機方式。調查範圍:北中南各300份訪談資料;調查對象:設籍在調查範圍,年滿20歲以上的合格選民。而調查方法是由訪員進行訪問方式,本次調查成功完訪900人,在信賴區間95%時抽樣誤差最大值為±4%。」
「他是我學生,我是免費幫他做這份民意調查。」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通過《指傳媒》撰稿記者林獻元,聯絡上執行調查的蘇雲華教授。蘇雲華口中的「他」,就是林獻元。
蘇雲華受訪當時表示不方便提供民調完整資料,但仍做了些說明:這份民調只有簡單的四個問題,分別為受訪者年齡、支持的候選人、選前是否會因各種因素改變選擇、受訪者親朋好友的支持者。
調查方法則是在台灣北、中、南台鐵火車站各抽一站,在該站周邊面訪300人,總計共900個樣本,「我是全台灣第一個這樣做的。」蘇雲華在訪問最後如此補充。但根據12月22日台中地檢署的新聞稿,這項民調並沒有實際執行。
專家:民調教科書沒有「便利隨機」
「天呀!還有這種做法?」這是民調專家戴立安聽到上述調查方法後的反應。戴立安說,既然是「便利」,就是非機率,訪員抽樣就是方便,也許碰到誰就問誰,並不是隨機的方式,且訪員可能會有其判斷或考量。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蕭怡靖也說:「在民意調查的教科書裡面,並沒有所謂的『便利隨機』方式。」再者,一般民調盡可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被訪問,但《指傳媒》這份民調的訪問方式會導致很多人沒有機會被訪問。車站是都會區,是否就忽略了非都會區民眾的意見?而訪員找誰訪問、標準為何?都會被挑戰。
蕭怡靖認為這份民調裡至少有四個跟一般科學民調「滿不一樣的地方」。第一是所謂「便利隨機」的問題。第二,調查範圍北中南如何定義?為何各300份,而不是依母體比例?第三,調查方法只寫「訪員進行訪問」,是透過電話還是網路,是手機還是市話?第四,依照它的樣本數與信心水准,抽樣誤差不應該是±4,而應該是±3.26左右。
戴立安認為由於抽樣方式描述錯誤、抽樣誤差計算錯誤、沒有清楚說明北中南的涵蓋範圍等。再加上《指傳媒》曾被列為內容農場之一,因此這份民調「不可參考」。
紅色網媒案
我們上網搜尋「指傳媒」,發現它曾涉入「紅色網媒案」。
pic2.png
首發該份「民調」的指傳媒,曾於2019年陷入中國對台信息戰爭議。(圖/台灣媒體截圖)
2019年7月,《自由時報》等媒體報道,23家台灣網媒同步全文轉貼中國官媒批判台灣總統蔡英文的文章,總統府、國安會等單位研判是紅色勢力發動的訊息戰;而轉貼文章的23家台灣網媒之中,《指傳媒》等15個傳媒網站都是由同一家公司「指動傳播科技有限公司」經營。
同年11月,《指傳媒》再度登上媒體報道。中國推出對台26條措施後,《指傳媒》在內20家台灣網媒「全文照貼」國台辦文宣,同步刊載「一圖讀懂26條措施」,卻未提台灣總統府、陸委會的回應說明。當時台灣總統蔡英文、總統府、陸委會、調查局官員都曾公開批評這樣的作為,就是中國對台的信息戰。
令人不解的是,本案自此消聲匿跡,網上難以找到任何後續調查進展的報道或公開資料,事件仿佛停留在2019年。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我們,此案「難以證明犯罪」。我們三度聯繫調查局詢問「紅色網媒案」的後續處理,最後僅得到一句:「事涉國安機敏,不願回應。」
指傳媒的策略
時隔4年,《指傳媒》再以一篇民調帶起風向。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新聞系主任傅文成分析了《指傳媒》這幾年的策略轉換。
「他們打正規戰打不贏,便改打聳動的民調,企圖引起注意,在全國版面露出。」傅文成說,由於民眾對假訊息愈來愈有抵抗力,對《指傳媒》這類媒體而言,議題操作要能跨平台流動到大眾媒體才有效,因為影響力最大的還是大眾媒體。
陽明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戴瑜慧受訪表示,《指傳媒》過去的行為主要是密集兩岸交流,以及轉發中共的資訊,現在出現第三種行為模式層次,也就是公布民調。由於它過去並不經常執行民調,因而這次行動的整體動機令人質疑。
主流媒體的角色
「因為今年比較刺激。」被記者問道為甚麼選擇執行、發布選舉民調,林獻元這樣回答。
他也說,「今年(編按:應為2024年)總統大選特別攸關中華民國的命運,影響兩岸的未來走向」,因此請曾在靜宜大學教過他的蘇雲華幫忙。蘇也認同他的想法。
自10月13日至12月11日,《指傳媒》發布了七次有關總統候選人支持度的民調,雖然前幾次有部分媒體與論壇引用,但相較之下,討論度遠不及在台灣掀起熱議的「侯康配超車民調」。
pic3.png
「超車民調」事件傳播鏈。(圖/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製圖)
「它(指傳媒的民調)其實根本不應該被引用。」戴立安說,《指傳媒》先前五度發布2024年總統候選人支持度的民調,都沒引起討論,「這次媒體去接受,直接去報道,我覺得坦白講是有點不負責任。」
這份民調是怎麼進入主流媒體的?特別是主流媒體為何特別報道《指傳媒》第六次民調,且多數直接引用《指傳媒》的內容,而不做任何的專業查核?
除了與《指傳媒》關係密切的多個小型網路媒體外,一個已經確定的途徑,是這份民調被預測網站「無情真實的未來事件」收錄,由此進入主流媒體。
戴瑜慧說,《指傳媒》第六次民調結果顯示侯康配第一次逆轉,其實是有賣點的,而且現在也沒有規範不能轉發內容農場的文章,但主流媒體在發任何新聞時,都應該先查證,「問題是他們現在都太懶了,大概看到就先抄,有問題再下架」。
戴瑜慧認為,其中部分媒體引用內容農場,有可能是為「出口轉內銷」,因為中國非常喜歡引用台灣某些媒體的報道,所以《指傳媒》的作用,有可能是為了讓中國媒體引用,給中國人看。她建議,台灣政府應該比較有系統地列出哪些是內容農場,以及它們過去的歷史背景等資訊。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注意到,TVBS在發布報道的當天便刪除,轉載的「Yahoo!新聞」頁面也不見。之後發現東森也刪除了原報道。我們分別詢問TVBS與東森有關處理這篇民調的作業流程,至截稿前尚未獲回覆。
另也詢問中天、中時新聞網、「Yahoo!新聞」。中時新聞網回應:「一,此文並非經由任何主管授意或指示出稿,而是作者看網友討論東森新聞有此一新聞,之後才跟進處理。之後鏡新聞也有出。二,出稿時未曾聽聞政府單位曾公布過指傳媒有『紅色背景』。」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莊文忠在《如何看懂媒體報導的民調執行過程? 》一文指出,一個平時不會發布民調的機構,到了選舉前才發布民調結果,其想要影響選民的投票抉擇,進而改變選舉結果的政治企圖十分明顯;當媒體面對這些機構所發布的民調時,應避免隨之起舞或淪為傳聲筒。
這篇文章的結語寫道:「媒體對民調結果的報道具有議程設定和框架效果,但當記者報道或引用『粗製濫造』的民調數據時,並無助於釐清公共議題的爭議焦點,反而可能使得問題更為錯綜復雜、民意更加撲朔迷離、社會衝突對立更為嚴重,甚至對民主發展帶來傷害。」
事實上,發布這份爭議民調的《指傳媒》不只是一家非主流的小型網路媒體,它聯繫著一個網媒集群。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在專題下篇,進一步追蹤了這個集群,以及一位主其事者的「中國夢」。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針對當今複雜媒體環境以及新興傳播生態而成立。我們本於新聞專業主義,提供專業查核報告及與信息環境相關的傳播觀察、深度報道,幫助讀者對公共議題獲得多元而全面的認識。讀者若對任何媒體及社交軟件傳播的信息有疑問,歡迎以電郵afcl@rfa.org寄給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由我們為您查證核實。
我們的內容也同步在臉書、X(推特)和Instagram三個社媒平台上線,歡迎關注。
from RFA https://www.rfa.org/cantonese/news/factcheck-tw1-1222202316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