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9月 23日
英國財相奧斯本訪華和英中關係是周三(9月23日)英國一些主要報章的評議話題。
《金融時報》發表社論稱英中關係「不平衡」;英國,包括歐盟,應該借鑒美國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方略,在重大問題上(比如涉及國家安全和敏感領域的問題或項目)堅定地表達自己的關注,貿易和投資則用覆蓋全面的《雙邊投資協定》作為凖則。
社論說,財相尋求深化英中雙邊經貿關係是對的,中國投資也是應該歡迎的。但他現在如此熱情洋溢的姿態裏隱含的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允許中國公司進入英國核工業的心臟領域可能會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此其一;倫敦和北京雙方開放程度不對等,倫敦對中國投資的敞懷擁抱並沒有得到北京的同等回應,此其二。
社論總結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個月訪問英國,將為英中雙邊關係再上一個台階提供良機,但財相在爭取國家安全保障和雙方關係更均等方面應該態度堅定。
《衛報》分析報道說,英國核電工業對中國投資的開放政策使人再度關注兩國關係中的模糊區域:中國是英國核工業的新伙伴還是網絡威脅?還是兩者皆是?
文章說,財相奧斯本聲稱英國希望成為中國在西方的最佳伙伴,而英國情報和安全部門多年來一直就來自中國的網絡襲擊發出警告,前些年華為和英國電信的合作項目也引發了安全威脅的擔憂,現在核電站對中國承包商開放,「潛在威脅很大」。
該報引述諾丁漢大學教授曾銳生說,英國的對華政策現在似乎不是由外交部或能源部制定,而是由財政部在定奪。
「拋媚眼」
《衛報》社論批評說,財相奧斯本利用這次訪華之機展示了保守黨政府的新經濟戰略的基本要素,但並未經過公開辯論,因此在政治上和民主傳統方面有風險。
社論稱英國財政舉債數額超過預期這一事實使得吸引海外投資更為緊迫;情形與工黨財相布朗任內不乏相似。但對這一戰略設想或計劃緘口不言,弊端在於英國無法就中國投資在英國基礎設施領域的突進程度和限制展開討論,英國經濟更依賴中國,財政部影響下的外交政策傾向於不就人權等問題對北京發難。
社論說,最古怪的是,在白廳(政府辦公樓)裏,似乎很難搞清楚國家核心資產這個概念究竟是否存在,但你可以打賭北京在這個概念上毫不含糊。
該報評論版另一篇署名文章稱,奧斯本對中國「拋媚眼送秋波」無異於押了一筆大賭注;財相在北京簽署歷史性的協議,絲毫沒有道德或道義上的精神負擔。
拉法耶爾·貝赫(Rafael Behr)寫道,奧斯本主張政府干預經濟,喜歡基建,但又要嚴格約束財政,希望自己以修複了英國經濟的形像被載入史冊。這兩個目標是矛盾的,而中國的投資恰好充當了兩者的橋樑。但這種牽涉到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項目,理應經過嚴格的安全和政治審評。
作者批評保守黨財相沒有正視工黨政府傳下來的諸多國內民生和經濟問題,在未受到挑戰、未經辯論、未多看一眼國內納稅人消費者面臨各種問題的情況下,正在把國家導向沒有航標的水域。他對北京充滿信任,而英國各個政黨裏的自由派人士應該對此感到不安。
「磕頭」和回報
《每日電訊報》署名評論文章說,對中國磕頭作揖也沒什麼不好,但不能不考慮回報。
作者華納(Jeremy Warner)認為,中國過去30年的飛躍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會,但英國和它的企業卻錯過了,現在要糾正這一令人汗顏的過失,挑戰巨大,而奧斯本已經晚了,而且,英國在尋求與中國密切經貿關係方面,採用的方式似乎是「不顧尊嚴地轟炸式示愛」(undignified love bombing)。
文章對英國「外交政策的商業化」提出批評,並稱即使「成為中國在西方的最佳伙伴」的願望可以實現,財相奧斯本把財政作為頭等要務而罔顧一切事關國家的其他考慮,卻並不明智。
作者認為,英中經貿關係的深化沒錯,將來可能還會帶來紅利,但最大的贏家肯定不是英國。
《金融時報》和《衛報》都提到奧斯本此番前往新疆希望為英國企業爭取到那裏的基建合同,也都提到維吾爾穆斯林問題和社會治安問題。
《金融時報》報道說奧斯本提出訪問新疆,令中國方面很吃驚。該報社論則說,很難想像他會如願以償爭取到參與新疆基建的合同。
網絡戰場
《經濟學人》網就習近平主席訪美髮了一則快訊,稱數碼戰場上對峙的中國和美國,數碼武器和網絡戰爭問題比知識產權和黑客等更多見諸媒體的爭執更重大。這方面,任何旨在建立互信的動作,無論步伐多小多慢,都值得歡迎。
快訊說,兩國正在為達成一套由聯合國支持的網絡戰爭行為凖則而共同努力。這一凖則的核心是承諾不對另一方的關鍵基礎設施(比如供電網控制系統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統)首先發動攻擊。
《經濟學人》認為,在正式聲明發佈前,一切都只是可能,且即便習近平訪美期間宣佈中美在這方面達成了某種協議,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初步的、意向性的,以自願為基礎的。
《金融時報》長篇報道說,儘管美國共和黨一些議員對中國不乏激烈批評言論,習近平主席訪美前也出現不少對中國的人權狀況、網絡黑客、盜版行為和其他各種可能令美國擔憂的事情的指責、抗議,不少共和黨執政的州(如密歇根、俄亥俄和南卡羅來納州)仍在強化與中國的商務經貿紐帶。
曾任美國駐華大使的洪博培對該報表示,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快速增長,肯定會在美國國內引發關注,而大選前這個話題肯定會導出不少「本土主義」色彩的輿論,但他認為「我們的中國朋友……已經學會不去按對這些話語的字面意思做解讀」。
(編譯:郱書/責編:董樂)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press_review/2015/09/150923_press_osbor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