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3 June 2015

《金融时报》通缩“美化”中国GDP数字

中国不断下跌的物价正帮助掩盖一场经济低迷,其糟糕程度比官方数字反映的情况严重得多。

通缩的幽灵也许正在困扰中国,但它也有助于执政的共产党在经济放缓期间达到增长目标,这场经济放缓比全国整体产出数字所反映的情况糟糕得多。

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而不是政府报告的经通胀调整后的整体实际GDP增长率)进行的分析显示,中国经济的季度同比扩张速度已从2011年的近20%,放缓至今年第一季度的仅仅5.8%。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期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GDP增长率从9.5%降至7%,显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历了平滑得多、也更加有序的“软着陆”。

中国政府今年的官方GDP增长目标是“7%左右”。

名义增长率出现剧烈得多的下降,原因在于持续的通胀结束。此轮通胀从上世纪90年代末持续至短短几年前——生产者价格开始下降,而消费价格上涨速度大幅减慢。

“取决于你如何测算,中国已进入通缩,”汇丰(HSBC)经济学家朱日平(John Zhu)和Izumi Devalier在上周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生产者价格深陷持续且深度的通缩已超过三年……中国的CPI(消费价格指数)通胀现在也降至多年来的低点。”

受利润下滑和名义增长率大幅放缓的打击,中国上市公司报告的营收增长显著逊于美国或日本同行。

除了金融危机期间的一段短暂时期,中国的官方“GDP平减指数”(用于对名义GDP进行调整,以剔除通胀影响,并计算得出实际GDP)连续近20年保持在正数区间。它几乎总是导致整体实际GDP增速低于名义GDP增速。

但是,GDP平减指数在今年首季跌入负数区间,这帮助美化了5.8%的名义GDP增长率,得出7%的整体实际GDP增长率,恰好是中国官方为今年设定的增长目标。

“围绕中国官方7%的增速是不是实际增长率的大量争论实际上没有抓住关键,关键在于名义GDP增长率已从20%以上降至第一季度的不到6%,这样的放缓幅度远远大于许多人所意识到的,”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的中国经济学家陈龙表示。

名义增长率对个别企业更加重要,因为整个经济范围的通胀(或通缩)对它们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若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金融类股票,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营收增长在过去10年紧跟名义增长率趋势。

上市公司的平均营收增长已从2011年首季的近30%下滑至今年首季的区区0.7%。今年首季的数字代表着上市公司自2008-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最糟糕的表现。

“名义GDP增长放缓与上市公司报告的情况吻合,”Wigram Capital创始人、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前亚洲研究主管罗德尼•琼斯(Rodney Jones)表示。“首季仅0.7%的同比增长,显著低于我们在美国或日本看到的营收增速。”

相比之下,中国股市出现了一股冲天的牛气。尽管上周下跌13%,但基准的上证综指(Shanghai Composite Index)在周一反弹2.2%后,与一年前相比仍上涨逾125%。

龙洲经讯的研究发现,中国投资者平均持股时间只有四周,这似乎表明许多人并不太关注上市公司的长期基本面,如营收或利润。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90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