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德国之声
每到六四,中国媒体噤若寒蝉,不少外国媒体却会发表纪念日相关文章。德语媒体也不例外。它们不但关注了“天安门母亲”的公开信,也注意到党媒转瞬即逝的社评。
“六四”26周年到来之际,《柏林报》和《世界报》均把目光聚焦在“天安门母亲”的身上。《柏林报》发表题为《反对对天安门事件缄口不言》(Gegen das Schweigen von Tiananmen)的署名文章。文章开头写道:“母亲们没有放弃。噩梦过去26后,他们依旧没有遗忘。士兵在北京中心杀死了他们的儿女--但是政府却一直在极力遮盖和隐瞒此事。'天安门母亲'在一封给中国政府的公开信中指出:'中国领导人必须承担历史的责任,否则死者将无法安息。'”
“他们坚信,中国只有反省悲怆的事件,才能取得进步。'1989年以后的隐瞒和欺骗使整个社会变成一个空壳'。如果政府藏有这样一个秘密,中国的年轻一代又怎样会坦诚地面对自己和祖国呢?”
文章随后介绍了六四伤残者齐志勇,以及天安门母亲丁子霖和张先玲的遭遇。作者最后写道:“开除党籍、威胁、不公的对待--虽然经历了种种,这些近150名年事已高的成员却不会罢休。他们只会继续斗争。他们认为亲人死得不明不白,官方要澄清当时是谁下达的什么命令才行。政府甚至还希望六四死者的家属为他们而感到惭愧。只剩一条腿的齐志勇一语中的:'我们不会放弃。我们不害怕他们。'”
“新常态”下禁忌依旧
《世界报》在其政治版发表文章《'天安门母亲'不会遗忘》(Für die “Mütter des Tiananmen”gibt es kein Vergessen)。作者以“拒绝遗忘罪行!”的呼吁为开头写道:“这一勇敢的呼吁提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个声音来自中国的首都。但是它却不能在那里被发表。这封6月1日在网上发表的给中国领导人的公开信的起草和签署者是129名步入花甲的老人。他们几乎都在北京生活。目前他们无法出门,他们的电话也遭到警察的监听。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这些'母亲'不愿意1989年的六四事件被人遗忘。”
作者继续指出:“但是这场杀戮在中国却是一大禁忌话题。中共禁止这一天的任何纪念活动。公开信中写道,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上台后、在其'新常态'的环境中,这种阻挠变得更加严重。”
事与愿违?
德国《日报》则注意到上周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罕见就六四话题发表社论但据称很快遭遇撤稿一事。
5月底,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11名中国留学生在网上发表公开信,呼吁还原历史、实现公正。《环球时报》之后在其《境外势力试图煽动八零后九零后》的社评中指出,公开信“以十分凶悍的语言攻击中国现政权”,对“八九政治风波发表充满民运味的极端观点”。
《日报》写道,这篇社评却成了学生的福音:“公开信发起人、美国乔治亚大学学生古懿介绍,公开信发表后其实反应平平,四天后他才收到50个回复。
但是《环球时报》的社评却改变了一切。一夜之间他们收到了120个回复。'简直是免费的广告。'中国的审查机构肯定也是这么想的。该社评的中文版几天前就已经被删了,就像所有有关天安门大屠杀的内容。”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6/%E5%BE%B7%E8%AF%AD%E5%AA%92%E4%BD%93%EF%BC%9A%E6%8B%92%E7%BB%9D%E9%81%97%E5%BF%98%E5%92%8C%E5%85%8D%E8%B4%B9%E5%B9%BF%E5%91%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