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4 June 2015

《人民日報》整版發文猛批「顏色革命」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周日(14日)用整版刊登大陸五名學者的署名文章,警告「顏色革命」的災難性後果。
編者首先為「顏色革命」定性說,「顏色革命」指21世紀初期,在前蘇聯和中東北非地區發生的以顏色命名,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進行的政權更迭運動。
此後,中國大陸五名學者分析了「顏色革命」的原因與教訓,警告「顏色革命」危害深重、不能陷入「顏色革命」的陷阱,強調民主制度不能強制移植。
雖然中國官方媒體不時提到「顏色革命」,但是像《人民日報》這樣集體發文、高調警示並不常見。
「顏色革命」成為敏感詞,可以追溯到2011和2012年間,當時,受「阿拉伯之春」的影響,中國也出現「茉莉花革命」的呼聲。
此後,中國當局對「顏色革命」的重視程度愈見加強。
2012年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執政以來多次警告,中國是一個大國,犯不起「顛覆性」的錯誤。
習近平採取的許多政策也被外界詮釋為防止中國發生「顏色革命」的舉措。比如嚴打引發強烈民憤的腐敗、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遏制公開傳播西方價值觀等。
觀察人士注意到,最近中國討論「顏色革命」的風聲確實更大,也許與香港「佔中」、台灣「太陽花運動」有關。
2014年香港發生以黃色雨傘為標誌的「佔領運動」以來,中共輿論一直將它與「顏色革命」聯繫起來,並始終稱這是國外政治勢力和金錢支持策動下的行動。
香港立法會下周將就備受爭議的特首選舉辦法修改草案舉行表決。

警示

縱觀這五篇文章,幾名學者選取不同角度,評論顏色革命的危害,以及生搬民主對中國的不適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哲學所研究員徐崇溫在題為《民主制度不能強制移植》文中說,一些國家發生「顏色革命」都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輸出民主戰略。
文章說,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制度,歸根到底要由各國人民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和變革,而不能照搬照抄他國。
這一說法也與習近平此前提出的「鞋子合腳論」相呼應。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金燦榮撰文說:「國內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矛盾多發疊加,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面臨嚴峻考驗。」
文章說:「西方敵對勢力長期以來始終沒有放棄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始終沒有放棄顛覆我們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政權的圖謀。」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志洲在文中說,必須在觀念上「去西方化」,破除「西方制度迷信」,而要因地制宜,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與制度模式。
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寒竹的文章是《不能掉入「顏色革命」陷阱》。他說,「顏色革命」這一概念本身充滿內在矛盾和似是而非的說辭,是美國等國家實現其全球戰略的一個工具性概念,並不是要解決某個國家具體存在的問題與矛盾。
「如果發展中國家不小心掉入「顏色革命」的陷阱,整個社會將會為此付出巨大代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邵峰說,對待西方所謂「顏色革命」的企圖,最好的應對策略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集中精力發展自己。打鐵還須自身硬。
(撰稿:蘇平,責編:高毅)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5/06/150614_china_newspaper_coloured_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