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4 January 2013

林越慧:我監視你你也監視我!──朝鮮仍然遍地老大哥

明報 25-1-2013 

編按:今年初,朝鮮允許外國旅客入境後可使用手機。這消息傳出後,引來網上一輪熱議,有人認為這是朝鮮對外的善政。此前,80後文化工作者林越慧與朋友曾到朝鮮遊覽,記下她所感受的、改變中的朝鮮。

我去看苦難與謊言,看《我們最幸福》裏描述的禁閉與箝制,還有種種像從《1984》裏抄襲出來的魔幻現實。我去看,我想看。

旅客是殘酷的。從一開始我便應該知道。

那個月份到朝鮮大概是不合時宜的,下雨,又未到可以看阿里郎的時節。海豚館和過山車都還未建成。金正日逝世好些日子了,一切都像柳京飯店那樣並未就緒。

新義州火車上的檢查很隨便,穿著軍服的男人用探測器撥了撥旅客的行李便算,只有一個男人帶的中文練字簿被收掉,他說想讓當地學生學習用,他大概不知道那有多傲慢。同行團友多是內地中老年男人,就是像會在香港的書店買政治書偷運回去的那種。他們什麼都不怕,也不放在眼內。有時候我會羨慕起他們的無禮來。

監視者同是被監視者

帶團的有兩個朝鮮女人,年輕的是導遊,中年的是國家幹部。她們監視我們,也互相監視,但她們不似網上那些遊記寫的那樣精明。鬆散且平板,像她們所說的普通話一樣。年輕導遊總是說錯金正日與金正恩的頭銜,後來索性只稱他們做「同志」。她對旅客的提問愛理不理,口中描述的「北韓盛世」也完全沒有感情可言,而且甩甩漏漏,韓美戰爭說成是打俄羅斯。我們都覺得她對這份工作毫無熱誠,對自己的國家也不抱什麼信念,正因為這麼多缺點我反而有點喜歡她,覺得她頗有人性的一面。

去朝鮮的路途很緩慢,我們在往平壤的火車上睡了又醒,並學會了「北韓」叫「朝鮮」與「朝鮮」二字正確的普通話發音。同車廂的六歲小女孩一直用兒童獨有的邪惡折磨我們,但沒有人能夠不愛她,包括朝鮮的導遊與軍人。原來五個小時的車程最終坐了八小時。包廂外的走廊時常有人神色謹慎的走來走去。火車走走停停,沒有人清楚是停站還是停電。車外是重重複複的農田,毛毛雨,衣衫襤褸的農民拿着一個袋子和小鏟子不知道在泥裏挖些什麼。我們偷偷往外拍了幾張照片。

平壤和我們在火車上沿途看到的風景截然不同。平壤是灰白的水泥城市,昏昏欲睡。很靜。馬路很闊,兩邊有廣場,總是結集了百幾人,穿白衣黑褲排列成一個正方形,不知道在排練什麼。他們幾乎不發出一點聲音,沒精打采地做着與隔壁相同的動作。朝鮮人大都這樣,沒有人高聲交談,沒有人大笑,相比起同團總像在醉酒狀態的大叔們,朝鮮人彷彿想將自己偽裝成空氣或水泥的一部分。唯一喧囂的是整個城市無處不在的政治宣傳畫和標語。紅色紅色紅色。我很喜歡那些畫,很醜,而且內容都是金正日抱着孩子,紅唇白臉,溫柔敦厚。但我忍不住一看再看。他是太陽,他是愛。導遊這樣說。

天堂啊天堂

編排好的行程千篇一律,我們面對着名為「天堂」的巨大櫥窗,每天看一小部分。有千年人蔘樹做的大鐘(導遊說開城的高麗蔘種子在別處種只能收成蘿蔔)、各國送給金氏家族的禮品、主題不明的博物館、色彩斑斕的廟宇、散落在城市裏說不出名字空置着的科幻建築、從美軍俘虜收來的武器、圓拱形的地鐵月台、比巴黎凱旋門高十米的朝鮮凱旋門、寫着「祝身體健康,多殺敵人」的信件、各種關於金正日和金正恩的傳說、各種我們認為是謊言的風光事蹟。

金正日的銅像已經建好了,叉着腰站在和他樣子一樣的父親旁邊,金正恩死後大概也會有一個銅像立在那裏,三人會像三胞胎,看着遠方,無法低下頭看一眼向他們獻花鞠躬,卑微的人民。我們去看這些銅像,要先買花,旅行團裏的四川男人大叫大嚷搶着幫我們付錢。朝鮮的資源似乎都花在軍事與政治宣傳上,他們的銅像都很精細,人物表情多變且栩栩如生,我們不得不舉起相機拍了一張又一張照片。

笑容啊笑容

那時候我沒有去想那些錢如果不用來立像可以用來做什麼,向金氏銅像獻花鞠躬也沒有令我難受,我只當向死者表達尊重。

我們要看的不正是這些麼?火紅火紅的共產特色、專制的領導人、麻木飢餓的人群。何我們所見的情並沒有媒體描述得那麼差,路上到處是車子,也有不少人帶着自行車,行人邊走邊吃零食,女人背着名牌袋穿高跟鞋。我們身在櫥窗都市,但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安排好的。我們心安理得。

可能我們年輕,又一直接受中產教育。我和兩個朋友都很守規矩。晚上她們二人在酒店打長途電話回港,十七元人民幣一分鐘,未接通便開始算錢。我不打,好貴,不知道有沒有監聽器,沒什麼不得不在那裏說。其後到酒店的書店買手信,裏面只有一個職員,在數錢,全是人民幣,數完便將數目記錄在一本硬皮簿上。有人問她貨物價錢,她冷冷的回答,眼睛沒有離開過那些錢。我們上頂樓的旋轉餐廳參觀,剛好有一排政要似的男人在開會,我們想離開,餐廳卻在四十樓,電梯遲遲不上來。站在門口迎賓的女服務生卻若無其事地跟我們交談。我們聽過很多朝鮮的恐怖事蹟,所以很謹慎,彷彿一背對他們便會被槍擊似的謹慎。酒店在羊角島,從市區隔離,中間有橋連接。導遊說晚上可以出酒店散步,但不能走到橋那裏,那裏有人看守,會有麻煩。我們便只在停車場附近散步,可以看到遠處市中心的燈光,不像書上寫的一到晚上整個城市便一片黑暗。

幾個月後再有朋友去,晚上偷走出了住宅區。有內地人甚至在市內用人民幣吃飯購物依然相安無事回來。可能橋上根本無人看守,後來我總想像如果那天有走出去那多好。但我們在那裏無法分辨真假,親眼所見也未可信,所以我們不深究。回到房間便看中央電視台,那時正播放《知青》,我們覺得男主角很好看因此差不多天天都追。

老大哥啊老大哥

我們觀看,也被觀看。同團的男人對我們很有興趣。或者因為我們是香港人,又是年輕女孩。「你們香港人是不是很憎恨我們大陸人?」「你們為什麼來朝鮮?幫傳媒工作嗎?」我不想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只好扯開話題。這些人可能是旅程中最精彩的事物,他們總是樂此不疲地問導遊與導覽員各種尖銳的問題:「如果沒有中國幫忙,韓戰你們要死多少人?」在軍事分界線負責講解的軍人抿嘴,裝作聽不見,但他們繼續迫問,直到導遊鐵着臉打圓場。「朝鮮的人每月有多少薪水?吃得飽嗎?饑荒死了多少人?」導遊支支吾吾,說:「我們薪水的確沒中國的多……」他們便心滿意足的閉嘴。

「中國是你們的老大哥。」他們彷彿在這樣說。

所以當我們在少年宮看完學生們的表演「打賞」他們卻無人露出笑容的時候,我有一刻疑惑怎麼會這樣,但隨即覺得自己非常可恥。他們為了娛樂我們花費了整個童年在練習歌唱與雜技之上,我們卻還期待自己會因所送的鉛筆與糖果而得到感激。真是傲慢與殘酷。

有人在朝鮮受苦,我們知道但看不見。這趟旅行幾乎愉快得成為一種罪,我們消費他們的不幸,然後化為自身的能量。

回來後我又讀了《平壤水族館》,作者是進過集中營的脫北者。然後我想,再過幾年我要去坐坐朝鮮的過山車──如果那時候老大哥還未緊盯着我們。

(標題為編輯所擬)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