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6 January 2013

林茵: 為誰而建的蓮塘口岸?




過去兩星期香港市民勞氣指數爆燈,農曆新年在即,水貨客替13億人民趕運年貨,紙箱和手拉車的蹤影由東鐵沿線蔓延至屯門、將軍澳甚至本應是高消費區的銅鑼灣;小學生被官員建議不妨跨區讀書,「反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群組揚言若不保證小一派位本地學童優先權,將發動衝擊政府機關和癱瘓交通等抗爭,「比現在的憤青、社運還要激烈!」
站在坪洋村旁的土丘「噹噹山」,可見成群原居民村豪宅,小丘後方較不起眼的寮屋則是坪洋新村,新發展區收地界線剛好劃到不影響原居民住宅,蓮塘口岸公路又為他們鋪設了一個出口,實在得天獨厚;而坪洋村旁、照片左下角的荒地亦已被某大發展商購入。

從粉嶺火車站搭上往坪輋的小巴,坐在旁邊的婆婆全程沉吟「乜都畀大陸人買晒」,火藥味持續;入到村探訪受新界東北拆遷影響的居民,他們滔滔不絕都在數說大陸人湧港之禍,因為他們感受得到,兩件事是一體的,「一出粉嶺站就畀人打荷包,好多人度搵食鮁,爛村屋都畀佢用晒做水貨倉,成日有人拉車仔出入。遲些起了蓮塘咪仲勁?」坪洋新村的祝小姐,孩子找不到學校,妹妹撲不到奶粉,家園又被劃入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內,「咪以為東北收地唔關你事,住在這裏的人全都有影響,就算收地收唔到你,咁多人湧入來你仲住得安樂咩?」

蓮塘建口岸 你知道嗎?

如果現在已夠擾民,5年後就算祝小姐的屋沒被強拆,恐怕這地方也再不宜居。2018年啟用的新界東北蓮塘口岸,近日因1.8億相關工程提交立法會財委會撥款,突被公眾發現當中一小章節而引起熱話;原來政府用作增建口岸理據之一的旅客流量估計,是以2030年深圳居民可以免簽注訪港而計算的,預測屆時每天將有30,700人次經蓮塘口岸入境。一邊廂提交「免簽注」的文件理據,另一邊廂則聲稱會與內地部門探討將深圳居民限制為「一簽一行」,梁振英的許諾,又一次成為空話。

蓮塘口岸工程,不止於多建一座出入境大樓,延伸的高速公路網由邊境接通坪輋、沙頭角公路、粉嶺公路直入大埔;預計日後由大埔前往深圳龍崗區,將只需27分鐘,「港深半小時優質生活圈」成形,龍尾泥灘為何無端要發展成「大埔芭堤雅」,不言而喻。工程造價按付款日計算逾160億元,已在去年7月、上屆立法會最後一次財委會會議中通過,又是一個在社會紛亂中被忽略的議程。

160億造價 諮詢了誰?

諷刺的是,這項聲稱對全港至關重要的規劃,從未進行過公眾諮詢,以至筆者身邊很多朋友連蓮塘口岸的位置都說不上來,所謂的諮詢工作只曾對北區、大埔區議會和沿路各鄉委會做,及禁區內直接受清拆影響的居民獲告知事件和賠償安排。至於廣大市民是否認同需要多一個口岸、公路應該接駁到哪裏,政府顯然認為是無關痛癢的。按官方提交予立法會的討論文件,此舉對港深兩地的更緊密融合具重要策略意義,並且是已「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下的其中一個主要合作項目,港深雙方同意新口岸將不遲於2018年啟用,而連接路需如期完成以配合新口岸的啟用時間。」當中的所謂「港深雙方」,是從不公開會議紀錄的「深港邊界區發展聯合專責小組」 ,由深圳市高官及香港的發展局局長組成。

然而,即使從經濟效益角度考量,政府用作支持興建蓮塘口岸的數據都是站不住腳的。2008年正式提出的這項基建,主要依據為一份「深港興建蓮塘/香園圍口岸前期規劃研究報告」,由深圳市規劃局及香港政府規劃署共同製作,內裏夾雜不少簡體字圖文。報告運用的陸路貨運量數字只到2005年,並以此為基礎,估計到2030年陸路運量將是2005年的三倍,因此需要興建新口岸分擔貨運增長。但其實按運輸及房屋局數據,雖然本港進出口總貨運量穩步上揚,但愈來愈多人採水路運輸,陸路貨運量從2005年起就不斷下跌,至2010年間已跌近25%了。除非力谷旅客(一簽多行、免簽注)及私家車(自駕遊)流量,若單靠下跌中的貨車架次,蓮塘口岸勢必淪為使用率奇低的大白象工程。但擴大一簽多行和自駕遊,明顯與本港民情相悖。

為何要起?為港人抑或大陸人?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近年政府推展跨境基建的原則,與港英年代明顯有別。港英政府時期是從需求論述主導(planning by demand)的,社會先出現了某種需要,例如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由政府以適當的基建及設施用地配合之;主權移交後卻「被規劃」入全國的一盤棋內,按國家的五年計劃,例如定了某個地方要發展金融中心,就指示該區做相關規劃配合這目標,因此如蓮塘口岸、港珠澳大橋等基建,為何要起?會多了「配合國家整體戰略」等字眼;但香港畢竟有用「需求論述」合理化規劃發展的傳統,政府由是想方設法誇大估算數字,以表現到這些基建是按香港市民需要出發

另一方面,就是基建項目的估計使用量,往往是假設了某些政策通過才能達至的,而該些政策其實尚未經立法會或公眾討論;例如廣深港高鐵預計2016年每日客運量99000人次,建基於「一地兩檢」的政策獲通過才能達成,而相關的憲法爭議尚未解決,工程已經上馬;港珠澳大橋預計2016年車流量介乎每天920014000架次、2035年上升至每天3570049200架次,其實按大橋走線設計,若不開放自駕遊,實在難以吸引中港兩地司機使用;如今蓮塘口岸假設深圳居民免簽注訪港,實在異曲同工。基建先行,製造既成事實,其他政策則由長官意志及國家戰略指示強推。

村民現時的生活困境,源於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及蓮塘口岸兩面夾擊;正因有蓮塘口岸開出一大缺口,內地人流車流便捷湧入,新界東北地價才會水漲船高,有打造「新發展區」的價值。同受發展收地影響的坪洋新村村民黃先生夫婦就說,由始至終最氣憤的是政府宣傳片營造「香港人的新市鎮」假象,「如果你真係起公屋、為人民,我都算啦,你起低密度別墅喎!(按:坪輋/打鼓嶺分區全為特殊產業及中低密度住宅),做大陸後花園,而家我唔低密度咩?」夫婦倆今已年過六十,本打算在此安老,現隨時要被趕離家園,連公屋安置都未知有沒有,去年8月知道消息以來一直睡不安枕。而政府目前尚未承諾在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推行「港人港地」。

新發展區以外的地段亦同受影響,因蓮塘口岸通道連接邊境禁區至坪輋、沙頭角公路、粉嶺公路共有4個迴旋處作為中途出入口,地產商早預先購入這些出入口周邊的地皮,靜待跨境交通人流提升、地價樓價高漲的美好將來;鄉事勢力同受惠,以坪洋村(原居民村)為例,位置在擬定迴旋處旁邊,新發展區則剛好把界線劃至坪洋新村(非原居民村)為止,原居民不用受拆遷影響,還可以坐擁未來完善的基建,「坪洋村近年搏命起丁屋,愈起愈豪,而家賣到七八百萬一間,蓮塘起好佢就等發達。」祝小姐說。蓮塘公路走線及新發展區邊界能夠如此完美地配合原居民村,相信正是事前連番諮詢鄉委會的結果。


from Just Getting By http://1in99percent.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