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咀杉樹街重建項目,佔關鍵二成七業權的五金店業主在聖誕節前夕終與市建局簽約接受收購,令重建項目得以按市建局的原定計劃開展。去年為梁振英競選主任的張震遠回去當市建局主席,市建局公開了這個業主的身份,讓傳媒去追訪他造成輿論壓力,迫使他要賣自己的物業,開了極壞的先例。強制拍賣條例的業權上限,原本就是為了保護少數關鍵業主權益的,私有產權佔一定比例,雖然是少數,但仍必須尊重,這是強拍條例的原來精神。希望重建的居民意願固然要審視,但法例規定下五金店的原業主佔業權超過四份之一達二成七,也應該尊重他的意願。兩間電視台在採訪時均將重點放在希望重建的居民之上,將五金店當成是阻礙發展的絆腳石,這種以輿論壓力迫使他人放棄業權的做法,令人心寒。
類似的情況在衙前圍村發生,市建局「諮詢」搬走了的居民,不理會仍未搬走的居民,就開展「考古工程」,不但滋擾現時居民,而且更可能影響他們的居所建築結構,根本就是另類迫遷。
而市建局在面對詰難、質疑時,又竟搬弄言辭,說沒有公佈業主身份,明明張震遠在聖誕前夕就大出口術,「若因一個業主不接受,而令三百個居民不可以改善居住環境,我覺得好遺憾、好可惜!我呼籲該地舖業主顧及其他業主,盡快接受,否則我們考慮其他方法令三百個業主受惠。」又指該地舖業主叫價比市價高一倍,並不合理云云。這種方法根本就是發動民粹式的圍攻迫使人放棄私產權利,事後卻又諉過他人說事不關己。很明顯市建局也心知這是民粹式批鬥,以此為達到強拍八成門檻的手段,漠視保護產權的精神。他們不知道這種發動民粹的手法很低劣嗎?不是,他們也知道這很卑劣,但仍選擇這樣做。唯其自知,方會事後否認。我不禁想到德國納粹時期那些集中營的屠殺暴行。那些執行「最後方案」的屠殺集中營,均設在原德國境外,為的就是當權者可以自欺欺人掩耳盜鈴,以地理距離沖淡那種屠殺的罪惡感。這意味着他們都清醒得很,都很清楚這是惡行,是知而為之。這比起純粹的心理變態或者好心作壞事更可怕,明知惡行,細心思度過後仍然去做。
再到近日,人稱「四叔」的李兆基表示如果免補地價,他可以在「環頭環尾」興建300呎面積的樓,售價只需100萬也有可能。在城市規劃中,土地每種不同用途都有不同的經濟價值,因此有不同的價格。將某種土地改換用途,必須補回地價差額方可反映土地的價值。李兆基的恆地持有4000萬呎新界農地,以平均100元一呎的價錢收回來。住宅用地的地價和農地地價明顯相距甚遠,如果免補地價,實際上就是以數以千億計的政府公帑補貼李兆基,而李兆基只需要將手頭上少部分的農地用來建屋即可進帳千億元計。難得這種主意還得到梁粉蔡涯棉贊同,電視台傳媒又是照單全收地報道。這簡直就不是官商勾結,而是予取予攜了。
梁振英年代的香港,於是正式開進了這條顛倒是非,借勢毀壞制度程序的不歸路。因為要「重建」,要「發展」這個崇高的理由,於是佔業權兩成七的業主就要「顧全大局」,法例賦予的保護成了空談。因為要「樓價下降」,要「幫人上車」,所以地價差距不要管了,免補地價給千億李先生吧。這種似是而非,借一個看似崇高的理由,行敗壞綱紀之實的事情,在梁振英短短幾個月任期內,已一再發生。梁振英和他的團隊,根本就是不按牌理,不按章法出牌,為了想要博得掌聲,所有程序也可以繞過,所有基本概念也可以拋棄。由這樣的人管治香港,未來數年可以預視有多黑暗。
延伸閱讀:
「死線臨近,張震遠昨盡最後努力向業主施壓,指該項目若成功,有三百居民受惠;但在重建範圍四個地段中,其中三個已有八成業主同意,惟餘下地段,所有住宅同意,只有地舖不同意,令該地段的同意業權不足八成。張震遠表示:「若因一個業主不接受,而令三百個居民不可以改善居住環境,我覺得好遺憾、好可惜!我呼籲該地舖業主顧及其他業主,盡快接受,否則我們考慮其他方法令三百個業主受惠。」他指該地舖業主叫價比市價高一倍,並不合理。」
from 離經誌 http://astrophellic.wordpress.com/2013/01/10/%e5%88%a8%e7%89%86%e7%9a%84%e8%b3%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