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 5-10-2012
一百多位各國學者齊集嵩山舉行「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論壇」,呼喚超越國界的對話文明,主張不同文化之間的平等交流,讓「對話」取代「衝突」,增進各國文明的相互了解和學習,達到共同繁榮。
當今世界,騷動震盪。一部被指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國影片《穆斯林的無知》,激起大規模反美怒潮。法國《查理週刊》刊登影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 漫畫,引發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軒然大波。中國與日本釣魚島(尖閣列島)、韓國與日本獨島(竹島)的主權紛爭,南海波詭雲譎,又時見美國影子。時代以文明為 標誌,文明以時代為載體。對話文明主張不同文化之間的平等交流。此際,一場超越國界的呼喚對話文明的文化盛典適時舉辦,引起關注。
金秋九 月,丹桂含香。大河之濱的巍巍嵩嶽迎來「天地之中(嵩山)——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論壇」。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三日閉幕的嵩山論壇為期三天,主題為《從軸心 文明到對話文明》。來自美國、俄羅斯、新西蘭、日本以及中國兩岸四地的一百四十多位知名學者教授齊聚河南登封,共襄對話盛舉。
與亨廷頓 「文明衝突」論相對應的是「文明對話」論。美國人文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教授是最早倡導「文明對話」的學者之一,他認為,「透過對 話,全球化能逐漸發展出生命共同體的意願;透過對話,大家都具有和平共處的根源意識」,「文明對話」得到更多人的響應,從話語表達看,「對話」總比「衝 突」更容易讓人接受和推崇,也似乎更能顯示文明的價值和意義。
中華文化具有普世價值
了解文明,才能發展文 明。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副委員長、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當代訓詁學家許嘉璐在論壇主題演講時說:「自從雅斯貝爾斯教授提出『軸心文明』這一 概念以來,各國學者與思想家都在回顧歷史,重溫先哲教育,同時思考這個時代的特徵。今天講個性文明之間的對話,背後還蘊含著又一個軸心文明到來的思考,這 是發展華夏文明必須要考慮到的。」他說,二十世紀以來,許多中外學者指出,中國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相容並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觀念具有普 世價值。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更要加大不同文明之間對話的強度,「應該持續進行多議題、多層次、多視角、多地域的不同文明對話」。許嘉璐接受採訪時說,當今 時代,在經濟領域一切都在技術化、全球化;在生活領域,人生價值急速變得物質化。他認為,在這樣的時代,不同文明背景的人都應該肯定並尊重其他文化的價 值;不同文明應該相互尊重、了解、理解、欣賞、學習。
「軸心文明」是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的概念,認為 人類文明對原始文化的突破、超越發生在西元前八百至前二百年間這一「軸心時代」,此時各大文明的精神導師,如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中國 的老子、孔子,古印度的釋迦牟尼和以色列的猶太教先知,皆紛紛用理智方法、道德方式,審視這個世界,他們提出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決定了今天西 方、中國、印度、伊斯蘭等不同的文化型態。然而,當今各大文明的衝突似乎趨向激烈,世界動盪不安,因此此次論壇呼籲:今天的各種文明應透過文化交流、和諧 對話而相互對待,以求增進了解、加強理解而化解矛盾、消除衝突。這種「對話文明」與中國文化宣導的「和而不同」、「殊途同歸」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本次論壇 組織者杜維明希望,論壇可增進各國文明的相互了解和學習,達到共同繁榮。
共享性中華核心價值觀
北京大學新 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關世杰提出共享價值觀和共享性中華核心價值觀的概念,論述了共享價值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以及共享性中華核心價值觀在海外弘揚中華 文化的關鍵性。他利用「中國文化印象調查」的數據,探討美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印度五國民眾對中華核心價值觀的態度,證實共享價值觀和共享中華核心價 值觀的存在。他認為,對話文明主張不同文化之間的平等交流,文化是「某個社會或某個社會群體特有的精神與物質、理智與情感的不同特點之總和。除了文學和藝 術外,文化還包括生活方式、共處的方式、價值觀體系、傳統和信仰」。文化諸要素中,價值觀體系是文化的核心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 學院副教授劉利華論述了「普世價值是不同文明對話的座標」,明確肯定不同文明對話需要自覺的理性座標,提出唯有普世價值能堪當不同文明對話的座標。她說: 「人類的『對話』,是一種有意識的信息交換活動。從事對話,就是對話雙方彼此理性地互相傳遞或表達信息、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吸納信息。這種理性活動,要 有主觀的認識圖式作為認識前提才能成立。所以對話會受到自覺或非自覺的認識圖式,即理性『參照系』或『座標』的制約。」她認為,人類幾千年來所形成的文化 及文明,可以從一般、普遍與具體、特殊的統一視角上把握。不同民族、國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本民族特殊的文化與文明成果。人類有文明歷史記載以 來,文化與文明的這種一般、普遍,一直是透過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具體、特殊的文化與文明形態而得以存在和發展。
澳門大學社科人文學院教 授郝雨凡認為,無論是式微中的美國模式,還是逐漸崛起中的中國探索,都有其自身的問題和難以超越的局限。無論已維持五百年的西方主導權已在多大程度上有所 動搖,都不意味著其他主導權的一枝獨秀。這是一個力求平衡的出發點,在和諧中謀求多元的歷史將從這裏開始。過去那個非贏即輸、非生即死、非黑即白的零和博 弈時代,正朝著一個承認差異、允許多元、謀求共存的非零和博弈時代前行。
全球化掩蓋不了矛盾
浙江大學哲學 系教授李明友說,今日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表現了世界各國尋求合作的願望,但全球化掩蓋不了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種族之間的矛盾和紛爭,局部衝突 和局部戰爭不斷發生,尤其是霸權主義和恐怖主義,搞得整個世界不得安寧。當然,緩和矛盾衝突,消除戰爭,有多種途徑,不過,佛教非暴力、平等、慈愛的精神 價值和作用不可低估。
在論壇主題報告上,美國坦普爾大學天主思想與跨宗教對話教授、對話學院院長列奧納德.斯維德勒和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謝 爾蓋.赫魯濟就「基督文明對話」做了對話;北京大學東方語言與文學系教授王邦維就「『洛州無影』與『天下之中』:古代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作了主題演講; 普林斯頓大學國際法榮休教授理查德‧福爾克、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北京大學哲學系資深教授樓宇烈就「從對話文明角度看全球公民社會」,作了 主題報告;美國波士頓大學宗教學榮休教授利維亞‧科恩、美國加州大學桑塔芭芭拉分校全球研究教授Hilal Elver就「道教、佛教與伊斯蘭教的對話」作了主題報告。中外學者對「價值認同」、「普世倫理」、「文明對話」、「文化中國」、「儒學反思」等議題分組 討論。
本屆嵩山論壇由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河南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金會、鄭州嵩山文明研究院聯合主辦。論壇發表了《建立「天地之 中(嵩山):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論壇」倡議書》。與會學者倡議將論壇建成一個學術化、非營利、定期定址舉行的國際文化高峰會議,為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核心 價值的對話,建立一個平台。
河南省副省長張廣智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相聚中嶽嵩山,舉行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論壇,是中國文化學術領域的 一件空前之舉,也是世界文化學術領域的一件盛事。他指出,人類現有各種文明都是在不斷交流融合後形成的,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和前進方向已成為全球重大而迫 切的課題,今天開展各種文明間的對話交流,對人類未來社會來說更加必要、更有意義。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blogspot.com/2012/10/blog-post_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