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ney 15-10-2012
本欄今期再續258期談過的電力市場問題。作為支持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我認為如果可以用市場解決的東西,當然要以市場的方法來處理。但是有不少人認為市 場就是甚麼都不管,這種簡單的「不干預等於市場」是對市場非常錯誤的理解,偏偏這種誤解在香港某些自認獲得芝加哥學派真傳的媒體鼓吹下尤其嚴重。
市場的良好運作需要良好的交易機制,簡單如怎樣出價就是很大的學問。例如荷蘭賣花,出價的辦法是「開天殺價」然後慢慢降下來。但是蘇富比的拍賣就是從低價 開始,價高者得。對市場設計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麥米蘭的《新競爭時代》(McMillan︰Reinventing the Bazaar)。筆者認為香港新政府施政要避免過往政府以口號來管理經濟的方法,實事求是,才能挽救目前本港衰落的經濟。這次我們以加州電力市場改革導致 大停電的案例來說明以口號施政的問題。
加州停電經驗引為鑑
整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美國在列根和克林頓的管治下,以自由市場模式來管理經濟獲得很多的進展。把公營事業私有化,引入競爭,使很多行業的價格大幅降 低,如電訊業、航空業等。在取得很大進展以後,很多政客都想當然地認為開放電力市場,引入競爭,可以帶來同樣的好處。
然而天氣乾旱、延誤批准新電廠、以安隆(Enron)為首等電力公司刻意操縱市場減少供應,紛紛促成了2000年美國加州電力災難。由2000年的4月到 12月,電力的批發價格狂升800%。由該年年中起,加州的電力批發市場同時面對價格過高和供應短缺的威脅,零售的電力價格跟隨大幅上升。6月更有整整兩 日大規模停電,無數市民沒有電燈照明還不要緊,但停電造成如被困升降機內等安全事故,可以釀成悲劇。上十萬計的商業機構、大量工廠或科技公司無法運作兩 天,營運損失已是數百萬美元。這個電力災難引發巨大的政治動盪。絕大部分香港市民居於高樓大廈,或在高樓大廈辦公,需要乘搭電梯出入,食水也要靠電泵運 作,如果發生這樣的停電,對民生及經濟造成的影響難以計算。
現實是,當年的加州發電機組有能力生產總共45GW電力,而大停電的兩天,總需求不過是28GW。這次大停電,天氣不是導火,人為的供應短缺才是罪魁禍 首。安隆能源公司刻意在電力需求高峰的日子維修電廠,減少供應以提高價格。而因為州政府實施了上限零售電費管制,市場操縱便是搾取行業的收入利潤率,間接 導致在2001年初太平洋天然氣電力公司(Pacific Gas&Electric)破產及南加州愛迪生公司(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瀕臨破產。
從根本上,加州電力事件是一個由監管而非經濟造成的危機。電力市場引發經濟危機,很大原因是1996年由州長皮特‧威爾遜放鬆了價格管制。估計最終整個危機,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約400億至450億美元。
電力市場的供求特性
為甚麼加州電力市場放鬆了價格管制會導致到那麼嚴重的問題?其他市場如果短缺一點,價格就上升一點點。因為價格和供求的反應是連續的,少量的供應變化只會 對價格有少量的影響。但是電力市場不是這樣,如果供求只要那麼一點點不平衡,整個電網就會崩塌。所以供求不平衡的時候,能夠迅速開關的天然氣發電機就可以 開天殺價。其他市場可以儲存貨品來應付特來的需求,但是電力是不能儲存的。這種電力市場的特點,便是安隆能夠操縱市場的原因。
為甚麼自由市場沒有相應空轉的發電機來防止停電呢?空轉的發電機是多餘的發電設備,如果在需求不高的時候一定是賠本的。這有點像後備軍,養兵千日用兵一 時。如果這些空轉備用設備要回本,那當要用的時候,價格必須很高才能回本。要有能力將價格提得很高,就必須先有停電的威脅。停電的威脅,和將要停電時的高 利潤,正是市場引誘備用空轉發電機存在的必然代價。如果沒有發大財的機會,誰願意投資這種平常沒錢賺的東西?
當然這只是從供應一方考慮。讀過經濟的讀者可能反駁說價格上升,需求降低,供求自然平衡。如果是別的商品,這是成立的。但是一般消費者電力的價格是固定 的,或者最多是按照時段來改變。電力的供求是每秒都要平衡的,除非消費者可以接受實時按照電力批發市場價格的波動來收費,我們就沒有問題了。這技術上也可 以做到,但是對於政黨來說,提倡這收費模式與自殺無疑。實時收費就是要普通市民接受大幅的價格波動,然後要他們最想用電的時候節能,在最熱的時候關空調, 最冷的時候關暖氣,還要時刻留意用電的價格。除了「經濟學博士國」的市民,我實在想不出在哪兒可以實施這種政策。
總結來說, 加州的停電問題是因為︰一、需求不因批發市場價格而改變(經濟學叫需求彈性系數很低);二、邊際發電機可以決定市場價格;三、只有很大機會供求不平衡,可 以有機會發財,才有人會投資空轉備用發電機。簡單來說,停電威脅是必須的。沒有停電就沒有後備發電的供應。如果由市場來決定,沒有人會在沒可能打仗的情況 下養雇傭兵當後備軍。當然,後備軍可以由政府來養,但是這就回到了不能市場化的問題。
了解市場特性才規管
因為解除管制而令電力批發市場出問題,加州只是其中一個較近期和明顯的例子。很多電力市場目前的設計,如電力的非彈性需求、面臨嚴格生產限制的供應、非常 昂貴的存儲,必然會導致產量不時過剩和短缺。而不管是真實的電力短缺,抑或是因為賣方濫用市場力量導致的電力短缺,結果都會是價格大幅波動。
然而危機並非不可避免的。政策制定者可以通過長期的電力批發合同,鼓勵需求對價格敏感,令電力市場更有效率。再一次,這必須由政府監管,也不可能是自由市場。
從加州的案例當中,顯示了要徹底明白一個市場的特殊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市場參與者的誘因(incentive)。在沒有清楚這些誘因以前,一廂情願的改革 可能導致很多不經意的結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對於公用事業監管,管制與自由市場各有好處,壞處也不一樣,哪個好就要看具體情況。有一些壞處是必須存在的,譬如巴士不可能 甚麼時候都滿座,因為非繁忙時間巴士會虧錢,所以繁忙的時候就必須很滿才能夠平均賺錢,只有平均賺錢的巴士公司才能在市場生存。如果我們規定繁忙的時候巴 士也不要擁擠,巴士公司必須虧錢才行,也就是說不能由市場來提供服務。所以我們在討論任何政策的時候,不能一廂情願,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香港中文大學應用金融學教授、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課程主任,前巴克萊銀行常務董事,逾十年投資銀行工作經驗。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blogspot.com/2012/10/blog-post_1286.html